汉明(校对)第1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4/1807

  吴争微微摇头,“永历朝堂应该不会出问题……它远在数千里之外,岂能左右得了晋王?晋王早在永历帝活着时,就已经大权在握……不至于!再则说了,如今大西军西进的粮饷,皆有我朝来提供,永历朝堂也无法拖滞大西军西进啊!”
  “那……难道真是军中出了问题?”宋安有些急了,“晋王与少爷的关系,想来不会因别的事而毁诺……!”
  吴争心里突然一跳,这次他想到了一事,急喝道:“糟糕!”
  宋安茫然问道:“少爷想到了什么?”
  吴争不答反问,“新附的吴三桂所部,可有异动?”
  宋安这时也急了起来,“……这……这事我还得回去查查!”
  “快去!”吴争是真急了,“不,我和你一同回去!”
  ……
  回到小楼。
  果然,已经有消息送来。
  原本随大西军行军的原吴三桂所部,在过了汝州之后,有八千骑兵在登封滞留下来了。
  就洛阳而言,登封在西南,这与李定国要去的目的地,正好南辕北辙。
  吴争隐隐猜到了一丝不寻常了。
  “小安,你立即传信李过,率广信卫赶往偃师,然后,亲自去见晋王……记住,必须见到晋王本人!”
  “是!”
  ……
  洛阳城内,往日繁华的古都,此时显得一片凋零。
  这十年间,洛阳城战火不断,先是大西、大顺军造反,后有明军剿乱,到最后,鞑子兵再来一场洗劫。
  可谓是城头常换大王旗啊!
  连年的征战,导致满城破败,人烟稀少。
  更加不堪的,应该是原本该最庄重的府衙,此时也是破败地惨不忍睹。
  不过这破败,还真不是鞑子造的孽,是当年张献忠造反,只要是沿路官府,皆砸个稀巴烂,凡是官员、宗室,被杀干净了事。
  之后就一直没有得到修缮。
  
第1926章
晋王遭暗算
  李定国收复洛阳城,为了不扰民,将临时行辕设在了府衙。
  此时,李定国就在府衙内。
  他的面前,坐着的……竟是吴三桂。
  “晋王啊……您已是我朝监国殿下,为何定要去攀附他呢?”吴三桂语重心长地道,“这样……只要晋王容易,这天下不定就是他吴争的……勿论土地、人口,大将军府治下……哪怕是建兴朝治下,那也比不过咱的地盘啊!”
  李定国似笑非笑地看着吴三桂,不作声。
  吴三桂诡秘一笑,“我今日来,是向晋王送份大礼……不瞒晋王说,吴某多年积攒下一笔巨财,银子、粮草皆不在少数……晋王有了它,取天下如探囊取物!”
  李定国闻言,脸色一变,“当真?”
  “吴某怎敢欺骗晋王……自然当真!”
  “在何处?”
  吴三桂呵呵一声,“只要晋王自立,不追附吴争……吴某定为晋王取来!”
  李定国仰头哈哈一声,“月所兄怕是另有所求吧?这么多年了,汝还不知道,本王是何等人……岂会为了那黄白之物背信弃义?”
  吴三桂也打着哈哈道:“自然是瞒不过殿下的……不过,平心而论,晋王赤心对吴争,可那吴争却藏着掖着,没把晋王当回事啊!”
  李定国顿时沉下脸来,“汝敢在本王面前搬弄是非、挑拨本王与吴王的关系?”
  吴三桂不为所动,道:“晋王明鉴……吴某可不是信口开河,吴某有铁证!”
  李定国不由得问道,“是何证据?”
  吴三桂道:“之前被吴争紧逼,吴某不得不撤出信阳州北返,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加之吴某恨煞了吴争小儿,便设下一计……令多年情如兄弟的方光琛率一支偏师诱敌向西……而方光琛是除吴某父子之外,唯一知晓这笔巨财下落之人……只要他被俘,定会招出这笔巨财来换取活命……”
  李定国皱眉道:“以汝所犯之罪,不杀汝便已是宽仁……汝还敢记恨?!”
  吴三桂摇头道:“吴某早已归附先帝……只是被吴争派马士英煽惑,以至于走错一步,满盘皆落索……晋王可知,吴争他知晓吴某有此笔巨财,可他却不向晋王透露一丝口风!”
  李定国哼道,“不就是些黄白之物吗……汝可知我军西进,所用粮饷皆由吴王供给,区区钱财……说明不了什么!”
  吴三桂呵呵一声道:“晋王可知……这笔巨财有多少吗?”
  “嗯?”
  “六百万两!”吴三桂一字一字地说道,眼睛紧盯着李定国的脸色,“这还不算其中粮草……套用晋王所说,吴争提供区区钱粮,尚不及此笔巨财之十一。”
  饶是李定国不看重钱财,也被吴三桂口中的数目给惊到了。
  六百万两。
  可供多少军队多少年之用?
  李定国得用手指算了。
  他只知道,近四十万大西军,一年所耗费的米粮,也就百万之数。
  “在哪?”李定国瞪着吴三桂,厉喝道。
  吴三桂脸上一丝得色一闪而过,他推拒道:“晋王莫急……吴某之前说与吴争决裂之请,晋王尚未允诺……!”
  “狗屁!”李定国大喝道,“汝不过是某刀下游魂,能留汝一条命,就该偷笑……这样,你献出财货,某记汝一功,来日,定不让吴王杀汝便是……若是不从,某此时就将汝斩杀!”
  吴三桂顿时被吓得全身发颤,他抖抖嗦嗦地道:“那……那就听晋王的……望晋王言而有信!”
  李定国小看了吴三桂,他以为,没有了兵权的吴三桂,就是一条癞皮狗,折腾不起什么来。
  可惜,都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吴三桂明知李定国与吴争的交情,既然还敢在李定国面前搬弄、挑拨,那定是有恃而恐。
  一场原来可避的凶险,就这么不可逆转地降临了。
  ……
  李定国其实并非无备。
  他的二万多大西军,一口吞下吴三桂的四万多降兵,其中的凶险本就让李定国警惕。
  所以,他将大西军分拆,降军的中下级军官,皆由大西军将士担任,意图牢牢控制这支巨大的降兵部队。
  可他的注意力,不在没了兵权的吴三桂身上,而是集中在尚掌着军权的降军高阶将领身上。
  而吴三桂装疯卖傻,故意用挑拨李定国与吴争之间关系,扰乱李定国的视线。
  实则,吴三桂只是声东击西,他并不存有挑拨李定国与吴争之间关系的本意,他的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引李定国脱离大西军的控制范围,也就是引李定国出城。
  取宝藏,自然是要悄无声息、速战速决的。
  不然,走漏风声,传将出去,岂不没事找事吗?
  带个几百近卫骑兵,那都嫌多了。
  果然,李定国只带了五百骑兵,当然,没忘记带上吴三桂在身边。
  多少也是有些防备的。
  不过这防备,是防备吴三桂撒谎,而不是防备吴三桂突然起事。
  可李定国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大西军主力在城中,而吴三桂的降军部署在城外。
  这道理很简单,防备降军突然叛乱嘛。
  只有主力在城中,方可应对不测,没道理让降军在城内,自己的主力在城外的。
  李定国的想法是,城外降军中也已经安插了自己人,加上如今局势,这支降军就算反了,也改变不了天下局势了,而且,一旦叛乱,这支降军也是无处补给,等于自寻死路。
  可李定国偏偏忽略了一点,他此时要取的宝藏,其中不但有银子,还有囤积的粮草。
  而这一点,正是最致命的。
  都说灯下黑啊,或许,李定国这次是真被“六百万两”所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4/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