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1/1807

  当然,这个人的影子,也不是全能的,可以遮挡一切风雨的。
  譬如马士英,他就只能缩在大殿的角落上,哀怨地扫视着每个在嚷的人。
  不是马士英不想参与,实在是他每上一前,便会被啐回来。
  这可不是假啐、干啐,那是实啐、湿啐啊!
  用那些人的话骂,“汉贼不两立”或者是“某不屑于奸倿为伍”亦或者是一口啐出,斜眼以对,竟连句话都懒得骂。
  人哪,就是不能做错事……不对,准确地说,人哪,要么别做错事,要么,就将错事做到底!
  千万别回头,苦海无涯,回头无岸!
  朝堂上争论的,并非在是如何在鲁王,不,是皇帝和监国之间选择,也不是争论是驰援皇帝护驾、迎新皇入京主事,还是响应此时已经风生水起的各卫兵马“勤王”。
  他们在争论的是,朱以海秘密登基和吴争自封监国的合法性。
  这事就古怪了,难不成如果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否定的,是不是该废了皇帝和监国?
  这些人哪,往往在隔靴搔痒,总是抓不到真正的点上。
  ……
  建兴朝真正掌握实力的有三人。
  按实力顺序分别是吴争、夏完淳和廖仲平。
  如果排队这三人,那么,可以分责任的说,应天府就只是个架子,最多是个花架子。
  表面光彩亮丽,事实上,不用推,风一吹就倒。
  倒不是刻意贬底文臣,而是他们终究是不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
  他们更愿意使用他们习惯的方法——讲道理!
  激进点的,那就是上疏、弹劾,再疯狂些的,那就站在朝堂上,指着皇帝的鼻子骂,骂到唾沫横飞,好了,名声有了,是为诤臣,理应归为清流之列,世间便又多了一个刚正不阿的大先生。
  真就是这样,大明朝自从朱元璋死后,就是这么过来的。
  至于说明朝舆论被压制、民间言论不自由这种脏水,那是被人黑化了。
  而此时,应天府江对岸的江浦,正在召开一场关乎建兴朝生死存亡的会议。
  说会议关乎建兴朝生死存亡,这一点都不夸张。
  夏完淳和廖仲平,手中各有建阳卫和左营,二人更是建兴朝三名军机大臣之二,而夏完淳还是军机处辅弼。
  可吴争不是,他虽然贵为吴王监国,但这些年来,一直流离于朝廷具体事务之外。
  这一半是吴争自己的“别有用心”,也有朝廷臣君刻意疏远吴争的原因在。
  既然压制不住,不妨敬而远之嘛。
  所以,从朝廷方面来说,甚至吴争都及不上这二位的份量。
  这次会议关系重大,可参会的,却只有两人——夏完淳和廖仲平。
  “……卫国公,可有想过应对之策?”
  “廖大人有何高见?”
  廖仲平苦笑起来,“廖某就是个粗人,只知上阵杀敌……这叫什么事嘛……眼见着前方大功造成,可偏偏发生这等要命之事……你说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这不是为敌人长目嘛……我是真想不通啊,就算真要维护正朔,等王爷攻下顺天府再发动不是更好吗……可如今王爷也不发个声,也不派个人来知会一声……这等伤脑筋的事,非某所长,还是卫国公来思虑吧!”
  夏完淳也苦笑起来,他仰头灌了半碗酒,将酒碗重重往桌上一放,摇摇头道,“廖大人想错他们了……他们还真不是替满人长目,事情其实很简单,王爷若此战一举攻破敌京,收复顺天府……如此震古烁今之功,试问建兴朝上下,何人能及?”
  “国公是说……?”廖仲平惊愕起来,“他们竟是这种心思?”
  “那还能有哪种心思?”夏完淳摸了摸他已经冒茬的胡须。
  “可……可让王爷顺势登基……难道不好吗?”廖仲平是真想不明白了,他疑惑地看着夏完淳,“都是自己人……他们又无法垂涎那个位置……谁坐还不是坐?”
  夏完淳只能再次苦笑,他点点廖仲平道:“汝还真是个只知上阵杀敌的粗人!”
  “请国公指点迷津!”廖仲平诚心诚意地拱手道。
  
第1969章
天意
  “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夏完淳仰头叹息道,“王爷和他们,不是一路人……他们想要的是重兴大明朝,只要北伐成功,一切恢复旧制,该高官厚禄的照样高官厚禄,该吃苦受穷的还得吃苦受穷,歌舞升平哪……如果王爷和他们想的一样,自然就没有这数年间几次三番的政变了……可惜,王爷要的和他们不一样,王爷要的是,砸烂当下所有一切,然后重塑一个新的大明……事实上,你我都清楚,此明非彼明,王爷要的明和之前的大明,怕是已经没有丝毫关系了……!”
  廖仲平终于听明白了,他觉得自己在夏完淳面前的抱怨,就和三岁孩子向长辈抱怨一般地无知。
  也是,抱怨何用,这从来不是私人恩怨,而是新旧势力,不共戴天的利益争夺。
  抱怨有用吗?
  廖仲平正色道:“那……还请国公赐教,你我该如何……廖某该如何?”
  夏完淳第三次苦笑起来,廖仲平求教的态度是诚心的,可话中已经显露出防范和警惕了。
  这是一种形如“敌我”的戒备。
  二人同生共死一场,还因此戒备,就不用说政堂之上了。
  只要自己一言不慎,自己与廖仲平之间,便是对立,而建阳卫和左营,恐怕就会火拼。
  夏完淳叹了口气,摇摇手道:“我知道廖大人心思……但如今,咱们最好还是什么都别做……因为做什么都可能是错的!”
  “什么都不做?”廖仲平急了,“孙嘉绩、吴易已是旗帜鲜明,军校新军已经向杭州府开拨……国公要我什么都不做?”
  “对!”夏完淳正色道,“你我与他们不同!”
  “有何不同?”廖仲平脸色一变,沉声道,“莫非国公,亦是与他们一样……与王爷虽情同手足,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真是如此……那廖某是问道于盲了……告辞!”
  “站住!”夏完淳低喝道,“你急什么……回来!真要走,也等我把话说完了!”
  廖仲平没有转身,昂首,站立,“国公还有什么指教……不妨直言!”
  “我的建阳卫、你的左营,占了朝廷军力的大半,若是这个时候,你我旗帜鲜明地站出来,那所有一切……都会隐匿起来,最多,只要扫清明面上的那些人……可就算真除了鲁王和参与谋乱之人,与大局何益?”
  “难道不该是这样吗?”廖仲平确实是没听懂,“平定谋反……不就是只追首恶、胁从不究吗?”
  “糊涂!”夏完淳没好气地喝道,“你可知道,为何王爷迟迟没有反应……你不会以为,你我都得到确凿消息之时,有长林卫眼线的王爷,此刻尚不知情吧?”
  “咝……”廖仲平吸了口气,他认为夏完淳这话确实有道理。
  夏完淳继续道,“既然王爷已经知悉,却毫无反应,目的何在……无非是想让这些人,特别是藏在背后的那些人,一个个地跳将出来……然后,一网打尽!”
  “真……真是如此?”
  “你不妨拭目以待!”
  “啧……那是廖某错怪国公了?”
  “哼!”
  “廖某只是个粗人……眼中容不得沙子……开罪之处,还望国公恕罪!”廖仲平长揖道。
  夏完淳轻叹道:“也难怪廖兄心中怀疑……京城数波来人前来探我口风……而之前家姐暗中参与大长公主的那场政变……哎,家门不幸啊!”
  “……郡主还好吧?”
  “……王爷仁慈,只是拘禁,尚在应天府中……不过有舍妹相伴,应该没事。”
  廖仲平点点头道:“其实廖某从四年前,就看清楚了……自从鞑子入关,曾经多少名满天下的文臣武将,皆在敌军来时,显露出了真面目……唯有王爷,以一己之力,挽大厦于将倾……这些人哪,那叫好了伤疤忘了痛!要我说啊……这天下,就该非王爷莫属……!”
  夏完淳起身,慢慢地走上前去,“牛不饮水,切莫强摁头……王爷有自己的打算和考量,你的一腔好意,未必能帮上王爷,说不定……反而添乱!”
  廖仲平用力地点点头,“国公所讲,对廖某……便是金玉良言!”
  “安静待着,军队切不可妄动,不管朝廷如何催促,咱们应之,但不调动一兵一卒向南……王爷若须用到咱们,自然会派人前来知会……勿须急躁!”
  “听国公的!”
  ……
  再次见到博洛时,吴争笑了。
  “天意如此。”
  连一脸木然的博洛,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天意!”
  “孤不杀你。”吴争挥挥手道,“回去吧……回顺天府去,尽管使出你所有本事,带着你们已经不多的满骑来找孤拼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