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5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3/1807

  “周某稳住了杭州城,那就等于是稳住了新朝……北面吴争自然不会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到时率军回师,汝朝被三面合围之困……不就解了吗?”
  这话还真他妈的有道理,令范永斗等这些人中之精竟无言以对。
  好一着围魏救赵啊!
  不过范永斗还是追问道:“那依周大人的意思是……?”
  周如璋咂巴了一下嘴,“这样……周某也不为难诸位……五成,周家到时还郑亲王五成之数,如何?”
  趁火打劫,雁过拔毛、收买路钱,这不是强盗嘛?!
  诸晋商面面相觑,可问题是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啊?
  银子在江南,不会自己长翅膀飞到顺天府去,原本不开战,用商会汇兑轻而易举,可现在不成了。
  “八成!”
  范永斗突兀地说了一句,直将另外的晋商唬得一愣,这是能讨价还价的?
  不想,周如璋先也是一愣,随后呵呵一声道,“六成。”
  所有人都傻眼了,范永斗陪笑着道:“七成……周大人勿怪,这三成银子,还得我等私下凑齐,还给叔王……总不能让他老人家吃亏,那我等就太不会办事、做人了……还请周大人海涵!”
  周如璋瞪眼道:“汝还跟周某来这一套……六成五,不能再少了!”
  “成交……多谢周大人!”范永斗拱手作揖道。
  看得边上人,那皆是一愣一愣的,果然是,官商一家啊!
  “但……周某有一个条件!”
  范永斗脸色一沉,“请周大人明言。”
  “你们在江南各府的人手,须配合周某!”
  “这……周大人说笑了,咱们是商人……身边也就是些随从、劳役……哪来的人手?”
  周如璋沉声道:“明人面前不说假话……清廷在江南安插的人手、你们在江南各商号部署的人手,还有各府细作……别当周某是耳聋目瞎……况且,这事对你们有利,切莫藏私,免得后悔!”
  范永斗听完,反而平静下来,“敢问周大人……想做什么?”
  “我要整个江南……乱起来!”周如璋突然面色狰狞,变得咬牙切齿起来。
  范永斗不为所动,问道:“有一事……范某不明白,请周大人解惑。”
  “唔。”
  “若依周大人所言,稳住了杭州城,那吴争率军回师……周大人到时如何应对……如何自处?”
  “问得好!”周如璋并不动怒,他冷冷道,“吴争不敢攻城。”
  “为何不敢?”
  “杭州城是他的根基,以吴争心性,舍不得亲手打烂它……况且,城中有他的父亲、妻妾、子女及一众亲友,他怎敢攻城?”周如璋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再有,最关键的是,若杭州城局势稳定下来,吴争以一藩王攻临京,那便是造反……举世皆可讨伐其之不臣!”
  范永斗听了,思忖一会,抬头直视周如璋,“范某还有最后一个疑惑……周大人为何如此憎恨吴争,非要与其不共戴天?”
  周如璋脸色慢慢阴冷下来,“此贼不除,国无宁日!”
  “还请周大人……明言。”
  周如璋扫视众人,沉声道,“若此人得了天下,必行劫富济贫之事……周家在宁国府数百年根基,竟被此人连根拔起……诸位应该知道,明社在各地宣扬耕者有其田,织造司在各府征募年轻女子,官府免农税后,将税均摊到商户头上……周家为此,每年将承受百万两银子的亏空,而且一年比一年多,至今年,亏空已达一百八十余万两……试问,周家是不是有理由与其不共戴天、除之而后快?!”
  范永斗等人互视之后,齐齐起身,拱手道:“我等愿助周大人一臂之力!”
  ……
  整个江南乱了,大乱。
  无数突如其来的民众,将原本向杭州城涌集的民众,在半路拦截。
  于是,一股民众大呼“鲁王窃国”,另一股民众大呼“吴王篡权”。
  僵持不下之后,相骂无好口,一场场斗殴,在江南各府的官道上,层出不穷地上演了。
  而杭州城中,这种现象更为炽烈。
  从开始的拳脚斗殴,慢慢地棍棒,到最后不知从何而来的刀剑甚至弓弩,皆出现了。
  数日之间,城中因斗殴致伤致死的,超过三千人。
  而官府,却毫无反应,不反对不支持不发一言!
  用周如璋的话说,都是我朝子民,岂可厚此薄彼,坊间事坊间解,何须劳动官府?
  周如璋所料不差,向杭州城进发的吴淞卫、处州卫及军校军团,分别在距离杭州城百里光景,停步不前了。
  为何?
  因为三部,先后皆接到监国令,令上只有四字——行军立止!
  虽然不明白、不理解,但,军令如山。
  
第1985章
庶民的胜利
  前方军粮的短缺,已经成为了关乎北伐成败的大事。
  胜利,它就在眼前,可就是差那么一步之遥。
  清军的节节败退,然而,国之将亡,必出妖孽,这些年已经学会了不再屠城的清军,死到临着之际,终于狗急跳墙——他们在使用焦土战术。
  也就是说,清军已经知道了北伐军补给不上的问题,采用坚壁清野的方法,拖滞甚至拖垮北伐军军心士气。
  吴争想要一鼓作气,一战毕其功的想法,终究是无法如愿以偿。
  近十万大军哪,一天所需的粮食就是个天文数字。
  能变出来吗?
  当然不能!
  得之桑榆,失之东隅,任何事有得必有失。
  吴争在江南一意兴商,自然务农者寡,虽说可以向周边府县,甚至于向南海诸国购粮,但这时的运输能力,尚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所需。
  可清廷不一样,它依旧是农业为主,而且它几乎全盘接手了大明朝各府的府库。
  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虽说满清大势已去,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济尔哈朗驻守京城,也非无一战之力。
  此时拼得,不再是拼战力,而是韧性。
  ……
  沧州是个小州,属北直隶河间府。
  此时的城墙之上,无数的吴淞卫士兵背靠城垛,目光迟滞,神情无精打采。
  “我说陈头……咱们已经收复沧州七天了,可上面为何迟迟不下令向北进攻啊……难不成,上面又不想北伐,要与清廷和谈了?”
  “闭上你的鸟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打不打的事,是咱们能多嘴的吧?”
  “陈头,可孙二林他说的也没错啊……打仗嘛,就讲究一鼓作气……之前清军被咱们追击,拼命地向北逃,咱们若是紧随其后,说不定呼啦一下就攻入顺天府了……可如今,人家早已逃到了地头,说不定憋着劲地整固工事,就等着咱上门送死去呢……”
  “呸……你个乌鸦嘴……要送死你自个去!”
  “唉,我说孙二林,我可是替你说话……怎不知好歹呢……?”
  远处,鲁之域、池二憨脸色阴沉。
  “池将军啊……再这么下去,军心就散了……要不,咱再往北攻一攻……哪怕是顺大运河攻至青县,那也能提振一下士气不是?”鲁之域心里是真急了。
  池二憨闷声道:“我也知道须攻一攻……可粮食呢?士兵们还不知道,咱们现在吃的粮,那可是从第一军将士口中省下来的……水师拼命地在向天津运粮,可近十万张嘴啊,怎么够?攻一攻容易,可越往北,运粮的路途就越远……难道鲁将军想让北攻的军队到时再撤回来?”
  鲁之域叹息道:“池将军说得在理,我也知道此时不是北攻的良机……可……哎,都怪这些天杀的鞑子,突然就用了坚壁清野的损招……这下好,我军非但不能就地向民众购粮,还得分出粮食给那些食不裹腹的百姓应急……!”
  “不!”池二憨执拗地摇摇头道,“这事还真怪不得鞑子头上……两军交战嘛,自然无所不用之极……该怪的,是杭州府那些满口忠义诸公们……若不是他们在这个时候谋反拥立鲁王登,咱们怕是早已攻至顺天府城下了!”
  鲁之域几度欲言又止,最后叹息道:“池将军……怕是言重了,杭州府诸公所行之事虽然……唐突,可要说是谋反……还真称不上。”
  “你……!”池二发了闻听怒了,转头瞪着鲁之域,“敢情……你也是鲁王拥趸?!”
  鲁之域闻听大骇,忙摇手否认道:“池将军可万不敢这么说……鲁某从六年前就跟着吴王殿下了,鲁王……与我何干?”
  “你知道就好!”池二憨放缓颜色,长吁一口气道,“可惜啊……若是没这回事……多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