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5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7/1807

  可这样一来,“平乱军”的成份就异常地复杂。
  如果是对付普通百姓,那么,确实是“战力强悍”的,因为百姓在他们眼中,那就是一只只待宰的羔羊。
  可一旦正面面对象刘元部,这些在五、六年间,三次勤王,几乎次次以少击多、拿命硬撼的牛人们,那确实是勉强了。
  而秀水民团,可不能听“民团二字”,这些从秀水码头、县衙两个战场里滚爬出来的汉子,绝对不缺血性,加上张新侠、徐三在得到这些火器后,这几年里,可没少练这些兵。
  三路齐下,已经令没有准备的“平乱军”一时手足无措了,如果再加上技不如人、内部再搞点分裂小动作,局势自然就一面倒了。
  仅仅半天功夫,三路民军已经攻至仁和县横街、八字桥一线。
  若再有半天功夫,那就真能攻至吴王府,甚至与张国维部会师,那局势就瞬间明朗,就算那些跳梁小丑再蹦哒,恐怕也无力回天了。
  可惜的是,周如璋回来了,他不仅回来,还有带来了两大战略武器——银子和人。
  五百万两雪花银,一千兵。
  可别小瞧这一千兵,这些可是清一色,从码头刚刚入杭州城的清兵,虽说之前打了败仗,成了溃兵,可这个时候,他们不乏拼死一搏的意志,因为他们也知道,回不去了。
  只有胜利,方才有一线重回北方的机会。
  周如璋一回来,就将这一千人撒出去了。
  按理说,千人分成三路,其实也没多少人。
  可就是这平均下来,每个方向三百多人的加入,立马就让溃退的“平乱军”稳住了脚跟。
  这不是刘元部和秀水民团战力不如人,而是二部中掺入了太多的普通民众,这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融合为一体的。
  三个方向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然后僵持下来。
  ……
  周如璋松了口气。
  他此时这有闲心,去看看他的“战利品”。
  “希声老兄……汝受苦了!”
  周如璋笑意甚浓。
  钱肃乐一身血污,倒不是他也上阵杀敌了,这把年纪,已经挥不动刀了。
  身上的血污,都是钱肃乐身边护卫、死士的。
  可以说,钱肃乐能活下来,至少有数十人,是为他而死的。
  所以,才有了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可惜,钱肃乐败了。
  钱肃乐此时也在叹一声可惜,自己,还活着。
  周如璋的笑脸,在钱肃乐眼中是那么地可憎。
  “呸!”
  一口浓痰准确无误地粘在周如璋的脸上,是那么地刺眼。
  周如璋僵住了,脸色由红转白再转青,他阴森地盯着钱肃乐,如果目光可以杀人,钱肃乐已经死了不下十次。
  钱肃乐仰头一声呵呵,“老贼,也敢与老夫称兄道弟……汝也配?!”
  周如璋听了,反而脸色开始回复,他抬手用衣袖擦拭去脸上的污渍,慢慢地笑了,“钱大人速死……啧啧,难!”
  钱肃乐冷笑着道:“尔末日不远矣!”
  “恐怕钱大人要失望了……张国维身边最多不过三千人,已经被我围在了紫阳山脚一隅之地,或许明日天一亮,他就会来与钱大人作伴了!”
  钱肃乐脸皮一阵抽动,周如璋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钱大人放心,周某不杀你……若杀了你,岂不便宜了吴争,他没有了后顾之忧,那周某还真挡不住他回师一击了!”
  “吴王殿下绝不对因私废公……!”钱肃乐怒吼道。
  “哦,这么说来,钱大人在吴争心里,其实并非不可或缺?”周如璋装模作样地调侃道,“那就难办了,周某为难了……啧啧,好在除了钱大人,周某手里还捏着吴伯昌……还有王府中两位王妃……对了,还有吴争他儿子、女儿,有这些人在手,钱大人还真……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哈哈……哈哈……哈哈……!”
  钱肃乐脸色铁青,怒极反笑,“老贼休得意……老夫方才听到炮声……反军没有炮,城中府兵亦无炮,炮从何来……?”
  周如璋的笑声嘎然而止,他瞪着钱肃乐,“只是些乡野乱民闹事……周某已经调清兵前往阻截了……!”
  瞧瞧,急了,说漏嘴了。
  
第2005章
渐渐浮出水面
  钱肃乐脸色急白,指着周如璋厉喝道,“尔敢暗通鞑虏?!”
  周如璋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言多有失,这话很关键,打一开始,这场政变就是一次内部纷争,这也是所有拥立朱以海的人,自恃吴争不敢回师一击的基础。
  因为吴争如今就算是监国,那也是臣,朱以海一旦登基,便是君。
  除非吴争谋反或者另起山头自立,否则,君臣名份已定,吴争就得服软。
  也正是这个原因,朱以海才没有动吴伯昌和吴王府,因为一动,那就是逼反吴争。
  可现在,周如璋自承了暗通敌国,这性质就变了。
  这要是传出去,被吴争得知,就有了回师的大义,因为那已经不是争位,而是清君侧!
  周如璋目光中有了一抹凶残。
  “钱大人……好不识趣!”
  钱肃乐笑了,“速死……其实不难!”
  “那周某就……成全了钱大人!”
  “求之不得!”
  ……
  这世上有些人是杀不得的。
  譬如说陈子龙、黄道周,再譬如钱肃乐。
  黄道周是自尽。
  陈子龙是伏法。
  这二人若不是自己愿意死,就连吴争也不能擅杀。
  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是一代读书人的象征、旗杆,是一代读书人的精神领袖。
  杀这些人,杀得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整体。
  被无数人恨之如骨的感觉,没有任何一个为上者,不忌惮。
  这也是历朝历代,皇帝对一些大儒只能退让、妥协的原因。
  也是明成祖穷尽一生都无法摆脱的诅咒,因为他,杀了方孝儒。
  没有道理可言。
  可周如璋就真敢杀。
  无知者,无畏。
  只有强盗,才什么人都敢杀。
  周如璋,似强梁。
  然而,他无法得偿所愿。
  不是因为他突然心善了,而是,王翊来了。
  ……
  王翊到杭州城时,正是城中激战僵持之时。
  朝廷首辅到了,任何人都得给面子。
  连守城门的“平乱军”也不敢不开城门。
  也对,杭州城之困,那期望朝廷左右营来援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