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5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3/1807

  钱瑾萱脸色铁青起来。
  人性,只要一旦将事往坏里想,就会越想越坏。
  如果父亲真是因吴争谋划此变送了命,那么,兄长在北面领兵作战,就不是置身事外,反而身陷局中。
  因为,手中有兵权,就是原罪。
  “不必再说……我这就去见夫君!”
  看着钱瑾萱急步冲出门外,莫亦清泪眼婆娑,呐呐道:“姐姐……别该我,我只是想保我爹的性命!”
  ……
  钱瑾萱自然是见不到吴争的。
  吴争已经离开杭州城。
  三路大军合围顺天府,济尔哈朗已经派使前来,答应了吴争所有条件。
  也就是说,接下来该商议接管顺天府事宜了。
  吴争能不立即北上吗?
  就算城中此时有天大的事,亦挡不住吴争北返的步伐。
  在安排完杭州城中诸事,吴争是连夜从码头上船,经海路北上了。
  钱瑾萱扑了个空,得知吴争竟吝于见她一面,这让钱瑾萱心里想得更多了。
  带着一肚子忧郁、气愤、不满、怨艾的钱瑾萱,随即出府,回了娘家。
  到了钱府之后,她提笔亲书了一封信,派人从陆路快马急递北面。
  ……
  莫亦清想干什么?
  没别的,就是搅混一池水。
  因为她父亲罪当该诛,讲道理,是没法救的。
  只有局面再乱起来,或许才有可趁之机。
  莫亦清的消息远比钱瑾萱灵通。
  她掌过一年长林卫,想要探听出不是机密的消息,还是便利的。
  做为王侧妃,了解吴王行踪不难。
  也就是说,她在与钱瑾萱说那些话的时候,心里没有一丝担心,因为钱瑾萱短期之内,根本找不到吴争印证或者得到吴争的解释。
  而误会这玩意,只要心中有了,想要解开很难,因为误会双方,只要有一方无意听解释或者不想解释,那就会越来越难解了。
  
第2037章
为何要轻生
  莫亦清很聪明,她在这个“误会”里增加了一个催化剂——大长公主。
  她对钱瑾萱说的话中有一句是,“……钱公,是为夫君而死……连大长公主亦是。”
  这话很隐晦,但对钱瑾萱而言,就是一颗雷。
  倒不是说钱瑾萱胸襟太小,容不下一个已经死的女人。
  恰恰相反,钱瑾萱是个这时代典型的淑女,岂会善妒?
  钱瑾萱心里最大的心病是,她膝下无子。
  但侧妃周思敏有所出,往日里,坊间就已经在传言,周氏所出,当立世子。
  如果钱肃乐还活着,钱瑾萱还不是太担忧,可如今,父亲死了,她就失去了最大的依仗。
  今日,莫亦清对她说的那番话,击中了钱瑾萱心里最脆弱处,让钱瑾萱联想到大长公主的死,会不会就是吴争在为周思敏这个将来的世子生母铺路。
  这种古怪的念头,让钱瑾萱无法按捺心中的不安和不满,加上她更担心她的兄长、她如今唯一的依靠被牵扯进这场“预谋”的局,她就写了那封信。
  所以,莫亦清的目的,达到了。
  虽然她只是想搅混水,但事实上,她引发了新朝第一场剧变的序幕。
  ……
  还是济度。
  多次的与吴争打交道,让他显得熟稔。
  “吴王别来无恙?”
  济度的问候中,不可掩藏地带着一丝讪媚。
  吴争察觉到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人,无欲则刚。
  但凡心中无所求的,不必讪媚。
  既然讪媚,那就必有所求。
  而且,这种所求,也必是私底下的,不能摆上桌面的。
  “令尊想明白了?”
  “我父王同意了。”济度笑道,“第一批被释放人员,已经向贵军移交……吴王,之后咱们就是朋友了。”
  朋友?
  吴争哈哈大笑起来,“说得好……不过此时说朋友,会不会早了些?”
  济度一愣,看着吴争。
  吴争提示道:“令尊还占着顺天府呢……没有会朋友,占着朋友家的吧?”
  济度一副恍然状,忙解释道:“吴王放心,我父王说了,最多三月,顺天府必完好无损地交到吴王手中。”
  “那就好。”吴争满意地点点头,“不过先小人后君子……孤得派一支偏师先入城。”
  济度一愣,“吴王临时改变……何意?”
  吴争摇摇手道:“你我都知道,城中所谓二十万守军……其实有七成以上是顺天府及周边我朝百姓,孤做为我朝监国,总不能眼看着子民被掳出关外吧?”
  “这……”济度脸色一变,“可吴王也应该明白……那些士兵心向我朝……”
  “不讲道理了不是?!”吴争脸色一沉,“若孤现在将刀架于简亲王脖颈上,想来简亲王必定也愿意承认心向我朝的!”
  济度脸色一白,急摇手道:“吴王……切莫打趣!”
  “孤象是在打趣你吗?”
  济度不敢出声了。
  “回去转告郑亲王,这是孤的决意,不容商议!”吴争平淡地道,“顺天府本是我朝之地,能容你们多待三个月,已是孤体恤上天有好生之德!”
  济度紧张地舔了舔嘴唇,忙不迭地应道,“我这就回去……只是,这一来回,怕是又得耽搁几日……”
  吴争脸色古怪地笑道:“要不这样,你随我军一起走,至拱极城,便近了……算是我军护送来使……唔,这理由说得过去!”
  济度闻听,再不多话,拱手道:“不敢劳烦吴王,我这就回去。”
  ……
  建兴三年,八月初五。
  监国吴王,在天津与济尔哈朗签订停战条约。
  条约上规定,清军主动撤出城,以三月为期,退至山海关外。
  不得掳掠关内人口、财物,不得带走任何入关前不曾有的物品。
  而北伐军在这三个月内,停止向北进攻及一切敌对行动。
  签订条约之日,陈胜率三千六百锐士营,入驻拱极城,以监督清军撤退之时,有否劫掠、骚扰百姓。
  至此,前后历经五年七个月的北伐,终于圆满收尾。
  虽说西北未定,但没有人会认为这还是难事,皆认为北伐军平定西北、天下一统之日指日可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