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8/1807

  只有宋安突然道:“……有一支人马,或许可用!”
  吴争一喜,“谁?多少人?”
  所有人都惊讶起来,北伐军还有兵力滞留在顺天府?
  这不是明着打吴王脸吗?
  这可是不从军令的大罪,要杀头的!
  宋安稍作迟疑,答道,“……与王永强一起反正的祖泽润……按行程算,他此时应该还在顺天府……!”
  “祖泽润手中有多少人?”吴争已经顾不得祖泽润为何抗命了。
  “一千骑兵。”
  吴争皱起眉来,一千骑,顶什么用?
  “他为何滞留顺天府?”吴争沉声道。
  瞧瞧,瞧瞧,这就是为上者的嘴脸。
  如果此时祖泽润手中不是一千骑,是一万骑,不,哪怕是三、五千骑,相信吴争不会再问祖泽润为何滞留顺天府,而是会高兴地下令,令祖泽润立即率部增援山海关。
  毕竟,从运河水路直上顺天府传令,三日就能到了。
  “……不久前,祖大寿病死于顺天府……!”
  吴争明白了,这事,怪不得祖泽润,祖泽润在之前大名府一战中立下军功,加上他说动不少北面原降清明军归正,被授于副指挥使之职,此时奔丧,情理之中。
  宋安继续道,“……祖大寿子侄很多,且门下子弟皆为武将,祖大寿病亡,奔丧者众多……!”
  吴争看着宋安,有些明白宋安吞吞吐吐的原因了。
  祖大寿降清,不管是什么原因,早已不在吴争视线之内。
  而因为祖大寿降清,其子侄及门下子弟,大都降了清,有许多更是真正的汉奸。
  譬如,吴三桂就是祖大寿的外甥,当然,吴三桂已经不可能给祖大寿奔丧了。
  宋安的意思是,趁着祖大寿病死,门下子弟奔丧,此时必是云集在顺天府。
  这些人大都是武将,自然身边多少有个几十,甚至上百的护卫、亲随。
  只要聚集起来,凑出一、二千骑,还真是大有可能的事。
  但吴争脸色阴沉,没有说话。
  宋安呐呐道:“……此时军情紧急,事急从权……!”
  陈名夏立即拱手道,“与山海关得失相比,这些人确实不值一哂了……若真能立下战功,王爷不妨就赦免他们!”
  李颙点点头,“两害相权取其轻……若能说动这些人增援山海关,应该不是难事!”
  宋安见有人附和,有了底气,“……如果再在顺天府招募些擅骑之人,临时凑出五千骑,想来不是难事……加上这些人懂战、能战,这支临时拼凑出来的骑兵,想来战力不会太逊……!”
  所有目光又聚向吴争。
  “最关键的是,祖大弼也在风雷骑,此时正在交战战场……他们都是祖大寿门下子弟或亲友,就算是临时拼凑,也不缺默契,无须磨合,能即时成军!”吴争淡淡道,“只要他们能迅速增援山海关,至少能争取三、五日的应对时间……从吴淞口用水师急送援兵,时间够了!”
  “王爷英明!”
  吴争看了一眼宋安,“这事你去办……只要保山海关不失,孤可以赦免他们往日罪恶!”
  “是!”
  ……
  山海关,临水。
  它的城墙,都已经延伸入海了。
  沈致远将战场选择在海边,不是他有心与博洛打场水战,当然,博洛也不会上当。
  但,城墙和瓮城上部署的火炮,也确实是博洛不想面对,希望避免的。
  就算双方的火炮数量对等,也总是城墙上居高临下者占大便宜的。
  真要在山海关正面打一场攻坚战,那么,就算胜利,也只是一场惨胜。
  这显然不利于博洛往后左右清廷军政。
  有了这个认识,所以,对于沈致远选择的决战地,博洛虽然明知沈致远不会那么“好心好意”,也无法拒绝。
  沈致远对钱翘恭所言的突袭,绝对不可能是全军参与的,因为地形就那么大,出关隘正面,单方能容纳五、六千人,已经是极限。
  所以,所谓的突袭,只是双方打个照面,占点先机。
  这也是沈致远与钱翘恭都坚持自己率军当中军的原因所在。
  因为先锋的突袭势头一旦失锐,顶上的中军,将面对回过神来的敌人主力拼死反击。
  战斗已经持续了三天。
  山海关外,靠东边临海的土地上,覆盖着双方阵亡的士兵和战马尸体,血液甚至于聚成涓涓细流,汇入海水,海水,红了!
  站在城关上瞭望战场的沈致远,他的脸皮在微微抽搐。
  战局并非如他所愿,是,沈致远的战术,并没有太大的错误,从某个方向而言,可以说是兵出险着、出奇致胜。
  先以前锋发起突袭,能占多少便宜,就占多少便宜。
  然后以第二梯队如海浪般一波拉一波地拍打敌人的阵线,只要敌人阵线有一处崩溃,己方铁骑将会迅速向北突破,从而由点带面,完成对敌人的反杀。
  沈致远甚至考虑到己方冲杀的技能不如敌人,所以选在山海关东北方向靠海的一侧,做为突破点,因为敌人的阵线不会太厚实,同时,敌骑会缺乏远距离冲刺形成的穿透力。
  而己方骑兵皆为枪骑,风雷骑也早已完成骑枪装备,也就是说,骑兵不再需要以冲撞力来决定战斗的胜负,甚至可以在保持一定距离的游斗中消灭敌人。
  但,可惜的是,沈致远同样无法预料,此时的骑枪精准度极差,直线冲锋时射击,那是以数量形成弹幕,从而杀伤敌人。
  可如果以游斗的方式,那么,骑枪的威力便会大减,因为,几乎可以说,没有几个人,能在颠簸的马背上,精准的射杀敌人。
  
第2186章
应变
  开战之后,除了刚开始第一波出乎敌人意料的突袭,大有建树之外,在钱翘恭率中军对敌发起第二轮冲锋后,战局就慢慢开始转为僵持了。
  幸好清军因为被赶出关外,失去了大部分弹药补给的能力,大都装备的是骑弓,射程较骑枪少三成左右,这才让钱翘恭所率骑兵,得以坚持激战两天。
  可战损已经超乎了沈致远的预想,三天战斗下来,钱翘恭所率中军,几乎是被打残了。
  可敌人虽然损失也不小,但敌人毕竟人多,且随博洛来犯的这支清军,多是满汉入旗老兵,虽然许多士兵年纪大了,但战场经验和战技,不可小觑。
  沈致远不是不想令钱翘恭撤回关里来,而实在是撤不下来了。
  因为关外交战双方太过胶着,哪怕是天黑双方暂时休兵之后,双方距离也才不过五六里,一旦钱翘恭回撤,敌骑就会紧随其后,到时就不是僵持,而是破关了。
  沈致远此时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坐视钱翘恭所部战至全军覆没,二是他率关内后军出关增援。
  可鉴于战局不如之前预想,这两种选择,都是饮鸠止渴。
  如果钱翘恭所部战至全军覆没,那么,山海关的防御兵力根本抵御不了几日,铁定撑不到援军到来。
  可如果自己率军出关,做孤注一掷,那么,一旦战败,山海关就无兵可守了。
  顺天府兵力空虚,朝廷还未将左、右营北调,而原本驻守的北伐军,早已在返回杭州府的路上。
  清军由此可势如破竹般地南下,至少可以直抵兖州一线。
  沈致远左右为难,他的脸皮,因战场上每个士兵的倒下而抽搐。
  他的心里,有着一个难以抑止的声音在呼喊——吴争,你派援兵了吗?
  身边祖大弼确实是急了,“侯爷……我家大人怕是撑不住了,末将请命,愿率五……三千骑兵,出关救援我家大人,请侯爷恩准!”
  祖大弼的编制是在风雷骑,他不是沈致远的直隶下属。
  可此时沈致远与钱翘恭两军联合抵抗来犯之敌,部属从指挥使一级就被打乱了。
  本来,钱翘恭是不需要亲自领兵上阵的,应该是象祖大弼这样的下一级指挥使率部出战。
  但此战不一样,编制乱了,需要更高一级的将领越级指挥。
  象枪骑这样成分比较复杂的部队,如果没有沈致远亲自坐镇,那凭祖大弼,确实难以服众,特别是打这样一场没有底限的“突袭”。
  祖大弼此时的心态,同样是复杂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