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7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6/1807

  吴伯昌想了想道:“你说得对,她本已是大长公主,册立长公主确实不太妥当……总不能委屈了她不是……成吧,就大长公主吧!”
  吴争大喜,起身施礼道,“多谢爹成全!”
  吴伯昌没好气地道:“说说你自己的事。”
  “爹指得是……?”
  “李家那丫头……总得有个定局吧,否则,怕是坏了人家好好一个女子的名声,到时,晋王怕真不会对你客气!”
  吴争无奈将之前李海岳所说的,对吴伯昌简单说了一遍,“不是儿子不想迎娶,奈何人家现在没想入府。”
  吴伯昌皱起眉来,“还真没想到这丫头性子这么野……不过也对,晋王这些年一直在外征战,夫人又去世得早,少了人管教!”
  “爹放心,萱儿主动将这事担去了,说是亲自调教李海岳!”
  吴伯昌欣慰地点点头,“还是钱氏有家教……你可得好好对人家!”
  “孩儿记下了。”
  吴伯昌撸了撸须,斜了吴争一眼,道,“……如今你妹妹禅位,给了你大义,你登基就成了名正言顺之事,这也免了那些有心人在民间挑事生非……你打算什么时候将事办了?”
  吴争闻听,咧嘴一笑,开玩笑道:“敢情爹是急着想当太上皇了?”
  吴伯昌佯怒喝道:“放肆……有这么对爹说话的吗?”
  “是,是……孩儿知错了。”吴争笑应道,“孩儿是这么想的……”
  吴争慢慢严肃起来,“想当年,孩儿从嘉定着回绍兴,心里想的,无非是为叔父报仇,将鞑子赶回关外……可慢慢的,死的人多了,特别是身边的人……爹可能还不知道,孩儿离京之前,莫执念……也死了。”
  “你杀的?”
  “孩儿没动手,但……孩儿逼他了断。”
  吴伯昌轻吸了一口气,“……为何……不能留他一条命,他已经这么大岁数了,没几年阳寿了……你这一逼,置莫氏于何地,又置她腹中胎儿于何地?”
  吴争苦笑起来,“爹说得对……可若是不杀他,孩儿无法面对那些因他而死的人哪……杭州府上万无辜军民死于那场变故……爹知道吗,刘元及其所部,也全被他派去的人杀了……如果他得以善终,那天理何在?”
  
第2262章
老爷子的身传言教(一)
  吴伯昌沉默下来,许久,抬头道:“既然杀了,那就不必后悔……人这一生,也就短短数十年,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做错一次……只要无愧于心,便好!”
  吴争闻听,思忖了一会,起身施礼道:“多谢爹开导!”
  吴伯昌挥了下手,“算不上什么开导,你以后会遇见更多难以抉择的事……别去想对错,因为那时,世上再无人有资格去评判你的对错……那便做到无愧于心、随心而安即可!”
  “孩儿谨记!”
  吴争继续道:“不瞒爹,对于为帝之事,孩儿原本确实在犹豫……该不该主动给自己冠以监守自盗的恶名,可几轮皇帝换下来,孩儿突然发现,宗室里已经找不出一个合适的可换之人了……原本我也想着,索性就让妹妹继续做皇帝算了,成就一个女皇也不错……!”
  吴伯昌瞪大了眼珠子。
  吴争尬笑道:“可孩儿发现不对,妹妹还真镇不住那班刁臣……爹知道吗,妹妹这几个月的天子当得稳当的根本原因,完全是那些刁臣眼馋着妹妹手中,织造司的银子,能给他们发放俸禄!”
  吴伯昌慢慢吐了口气,“银子是身外之物,不必挂心。”
  “是,孩儿也不是心痛银子……只是觉得,无数人用命将我推到今日这个位置上,我总不能坐视这天下再陷入另一个轮回……孩儿总得为天下人做点什么。”
  吴伯昌老怀大慰,“你能这么想……父心甚慰!”
  说到这,吴伯昌收敛笑意,认真地问道,“如今虽说收复了顺天府,又有了你妹妹的禅位之举,你登基已经没有了任何掣肘……可西南、西北,还在永历朝手中,而永历朝又尽在晋王李定国的掌控下……所以,李海岳的事,你大意不得。”
  吴争不以为然地道:“晋王是英雄,他私底下几次都说,支持孩儿称帝,岂会反悔?况且,他还李海岳、李溥兴兄妹到杭州府……爹多虑了吧?”
  “你爹倒是真想这是多虑了。”吴伯昌轻叹道,“儿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晋王或许真如你所说,是英雄、是大丈夫,可你至今日,更应该明白,权利之争,从来都无关于交情……晋王或许不想,可你能保证,他麾下人甘心臣服于你?永历朝文武甘心臣服于你?”
  吴争慢慢皱起眉来,“大西军……晋王应该能按得住,而永历朝文武……爹忘了孩儿有永协帝的亲笔血书……?”
  吴伯昌呵呵一笑,“人都死了两年了,血书有何用……儿啊,这是乱世之末,人心不古……万事都得从最坏处打算……要是永历朝真以半壁江山对峙,那天下苍生,怕又将遭遇一场生灵涂炭啊!”
  吴争沉默下来,认真地开始思索。
  吴伯昌没有打扰,慢慢地品尝着他的碗中酒。
  好一会,吴争抬头问道,“爹既然对孩儿提及此事,想来应该有教于儿……请爹指教!”
  “唔……!”吴伯昌老怀大慰,点点吴争道,“孺子可教!”
  吴争为吴伯昌满上酒。
  吴伯昌道:“其实此困也不是难解,只须派天使召晋王入京……若晋王不从,便可证明他心存异志,若从命入京……那就可以明升暗降,夺他兵权,留他在京……大西军投鼠忌器、永历朝臣更无须忌惮,此困遂解!”
  “这……”吴争迟疑起来,“晋王扫荡西北,收复失地,功在社稷……以如此布局,置他于困境,非君子所为吧?况且,孩儿心里一直敬重他,怎能对他做出这般事来算计他?”
  吴伯昌摇摇头,喟叹道:“儿啊,你若是一行侠江湖的侠士,甚至止步于今日吴王爵位,那你尽可与晋王投杯换盏,做一世知己……但你若是已经决意登基,便不可有私情,威胁就在那,你绕不开……这便是王者无私情!”
  吴争闻听,心里有些乱,开始长草。
  他明白父亲的话是对的,李定国的声望在江南,或者是江北,可能比不过自己,可在西南、西北,自己比不过他……如果李定国不肯选择臣服,那么令出二门的现象,就是必然。
  权力之争,从来都不会在乎儿子、女儿的牵绊,古往今来,杀女婿、杀岳丈的事,从不鲜见。
  可吴争无法狠心去算计一个自己敬重的人,吴争一直视李定国为兄长,虽然李定国视吴争做女婿。
  吴争艰难地问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避免了吗?”
  吴伯昌随意地答道,“有,不但有,还有两策。”
  “爹,快快讲来。”吴争急道。
  吴伯昌哂然,“你可奉晋王为主,主动臣服,如此,你与他的交情完全可以让你保留吴王尊号,也可免去天下芸芸众生内战之苦……”
  吴争愣了愣,问道,“那……二策呢?”
  吴伯昌吁了口气,“将天下一分为二……如此,井水不犯河水,可相濡以沫!”
  吴争直摇头,苦笑道:“这不可能……若是天下由此分崩离析,孩儿就是罪人!”
  “你明白就好!”吴伯昌没好气地训斥道,“八年多了,你的阅历依旧停留在了嘉定血战那年……治国如烹小鲜,不是战场上直来直去与敌搏杀,你以为你爹在劝你做个无情之人吗?你明白,将晋王召回京,那不但是在救晋王,更是在造福天下苍生吗?”
  吴争脸色古怪地看着吴伯昌。
  吴伯昌恼道:“别这么看着你爹,你爹就算想当太上皇,可与天下之重相比,你爹还分得清楚孰轻孰重……晋王如果不释兵权,不用多久,西南西北就会一片糜烂……你若不信,尽可拭目以待!”
  “可……以莫须有的罪名,去加害一个功臣,未免有些……!”
  吴伯昌长叹一声,恨铁不成钢地道,“加害?这是为晋王好!”
  “请爹指教!”
  “换成是另外一个人称帝,象晋王这样手执重兵的藩王,无非是要私放弃兵权,要么挟兵造反,结局也无非有二,要么黄袍在身,要么兵败身死……你愿意看见这两个结局吗?”
  吴争不自禁地摇摇头。
  
第2263章
老爷子的身传言教(二)
  “那就对了,将晋王召回京城,褒奖、扬名,只要不涉兵权,什么事都可以奖赏……那么,你与他之间,以李海岳在你们之间做桥梁,何事化解不开,晋王由此便可以安然度过后半生,岂不是一段佳话……同时,有晋王在手,大西军就不会反叛,就算反叛,也形成不了气候,而没有了晋王的永历朝,又如何能硬抗你的北伐军?儿啊,这才是免去天下再发生一场内战的最佳手段!”
  吴争被说动了,这确实是最佳的手段。
  “可晋王如今正率大西军在陕甘、蜀北清剿败军残部……孩儿一时也找不到借口,可以请他回京啊?”
  吴伯昌笑道:“先登基,然后以天子之名,令晋王回京。”
  吴争摇摇头,“就算孩儿称帝,晋王是永历之臣,岂会在乎我朝天子旨意?”
  吴伯昌呵呵一声,“女婿做了皇帝,做岳丈的岂能不来观摩盛典?再说,以你与他的交情,他又怎么会疑你……传出风声去,待你登基之后,择良辰吉日,迎李海岳入宫册封皇妃!”
  说到这,吴伯昌问道,“你为何还在拖延登基之日……难道你到现在还在犹豫?”
  吴争苦笑道:“不瞒爹,其实孩儿也正是因为西南西北之局势……永历帝虽崩,可永历朝犹在,而晋王虽执掌数十万大西军,可对于永历朝堂,也非一手遮天,孩儿担心,到时引发一场内战……兄弟、骨肉相残,绝非人间幸事啊!”
  吴争顿了顿,继续道:“……况且番国联合舰队尚未退去,水师若战事不利,敌舰极有可能由长江口进逼应天府……这个时候,确实非孩儿登基良机啊!”
  吴伯昌点点头,道:“那……听说番人有意议和,却被你拒绝了?”
  吴争哂然道,“他们哪是想议和……他们是想凑一支舰队,在外海兜上一圈,然后逼我做出让步,他们的真正目的,一是支援莫执念掌控朝堂,这条已经不可能了,所以,他们想议和,想废除我对各国藩商征收的高额关税罢了。”
  “最后,能赢吗?”吴伯昌有些担心地问道。
  “能不能赢,孩儿真没底,这些年,咱们忙着北伐了,番人的战舰和火炮领先了咱们许多,况且战船数量犹胜于我……但请爹放心,咱们也败不了,您想,他们再强,总也不敢攻到岸上来,况且,这支联合舰队,并非远渡重洋,从欧罗巴来的,大部分都是原本番人在南海诸国驻留下的战船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罢了,真要敢上岸,那孩儿就调兵将他们一锅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