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7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3/1807

  ……
  建兴四年,五月初七。
  建兴朝议政王、吴王、大将军吴争,率文武群臣,在六千北伐军将士的护送下,离开杭州府,前往京城。
  这一路上,队伍行进的非常慢,沿路巡视各府。
  尤其是,吴争还特意去了嘉定,与父亲吴伯昌一起,祭奠了叔父吴之番和当年阵亡在中的将士英灵。
  半百之年的吴伯昌,在弟弟的墓碑前涕泪横流,十余年不见,再见已是生死两途。
  就这样,从杭州府至应天府,三天的路程,吴争走出了十天的时间。
  若非闻报,晋王已至庐州,不日合可抵京,还有番人联合舰队议和使团,已至应天府,吴争或许还想去丹阳、丹徒转转,祭奠一下当年阵亡在那的将士。
  ……
  五月十八日傍晚。
  吴争至应天府正阳门外。
  首辅冒襄率文武百官及上万自发而来的民众,出正阳门三十里迎候。
  当夜,吴争在城外宿营。
  次日辰时初,吴争在万众簇拥之下,由正阳门入城。
  由洪武门、经承天门,直入奉天门,一路畅通无阻。
  但凡值守诸门禁军,见吴争到来,皆跪拜大礼参见。
  吴争在奉天门台阶下止步。
  绍兴侯、禁军都指挥使沈致远迎上,抱拳躬身道:“臣沈致远,参见议政王殿下!”
  吴争点了点头。
  沈致远上前一步,轻声道:“禀议政王殿下,陛下已殿中等候多时……请,殿下入殿!”
  吴争笑了笑,问道,“她……没什么不妥吧?”
  沈致远答道,“八天前,臣接到殿下书信,便即刻奏于陛下……陛下言,她本就已经当众禅位于殿下,拖延至今日,也是替殿下暂管……殿下自可随时进行交接!”
  吴争慢慢转身,面对着身后黑压压的人群,扫视了一遍之后,突然扬声,“今日,孤踏入奉天殿,是为即皇帝位……诸公、诸位将领,若此时汝等还有异议,尽可开口阻止!”
  整个广场上,一片寂静。
  吴争如此连问三声,见无人开口反对,道,“既无人反对,那孤就当仁不让了!”
  说完,负手拾阶缓缓而上。
  沈致远跟随。
  冒襄冲身后马士英等施了个眼色,紧随吴争身后。
  ……
  奉天殿中,朱辰妤盛装正襟危坐。
  从额前珠帘的缝隙中,看着从殿门口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吴争。
  虽然这已经是不可逆转之事了,可朱辰妤此时心绪,是非常复杂的。
  这九年间,不管是鲁王监国,还是义兴、建兴二朝,亦或是隆武、永历二朝,皆打着明室旗帜,可……或许过了今日,大明朝,便再不存在了!
  看着越来越近的吴争,朱辰妤心中闪过一丝丝莫名的不甘。
  好在有这么长时间的宽余,朱辰妤已经想通了,将这片天下,交与自己的兄长之手,也算……幸事!
  “臣吴争,拜见陛下,恭请圣安!”
  朱辰妤慢慢站起,抬右手虚引,道:“请议政王上前来!”
  吴争应道,“臣遵旨!”
  吴争扭身,扫了一眼满殿之臣,然后回身,踏上玉阶。
  朱辰妤伸手,从案上取过玉玺,双手捧至吴争面前,“朕,建兴朝皇帝,今日将国柞托付于议政王,望议政王善待天下芸芸众生……不负朕之所托!”
  说到这,朱辰妤轻声道:“吴家守护惠宗一脉,至今日已是十一代……此玉玺一直为吴家所守护,今日交托于哥哥,或许……便是天意!”
  吴争点点头,双手郑重从朱辰妤手中接过玉玺,“臣绝不负陛下所托……臣,遵旨谢恩!”
  然后,吴争转身,将玉玺擎于手中。
  朱辰妤从容走下玉阶,至冒襄之前站定,然后转身面对吴争。
  然后与冒襄,率满殿文武百官,及殿中禁卫,齐齐跪拜称颂。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片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响彻奉天殿。
  跟随着,奉天殿前,上万军队,齐齐向殿内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惊涛骇浪之声,由奉天殿广场,散播宫城。
  闻声者,无不就地跪拜,大声称颂。
  称颂声传向皇城,现传向全城。
  如同激起的波浪般,迅速传遍整个应天府,如春雷滚滚一般。
  
第2299章
备战
  殿中的吴争,即位之后,立即颁布三道旨意。
  他下的第一道旨意,就册封父亲吴伯昌为太上皇。
  第二道旨意,便是册封朱辰妤为长公主,封号“永嘉”。
  第三道旨意为一切官职,保持三年不变。
  接着,吴争迈下两级台阶,竟将手中玉玺,递还给了朱辰妤。
  这一举动,不仅使得朱辰妤惊骇,更令全殿文武群臣色变。
  朱辰妤骇然问道,“哥……陛下这是何意?”
  吴争微微一笑,“你是惠宗后裔,而此玺为惠宗所制,由你保管,顺理成章!”
  冒襄是真急了,“陛下……不可啊,玉玺乃国柞象征,岂可交于他人之手?望陛下三思!”
  众臣疾呼,“望陛下三思!”
  吴争哈哈一笑,“朕回绍兴时,仅区区哨官,而后转战八年,北逐鞑虏、南讨叛逆,东扫诸番……可曾用过玉玺?诸卿当知,朕并非受命于天,既然要建一前野外古人的全新王朝,自然该篆刻新的玺印!”
  众臣面面相觑,心想果然是个怪人……呃……怪君!
  但没人想在此刻,与新帝针锋相对,包括冒襄等人在内,心里也认为吴争说的,不无道理。
  传国玉玺早已失落,此玉玺实为惠宗所制。
  既然是新朝,自然该由新气象,重新篆刻新玺,也在常理之中,说得通嘛。
  于是,众臣再拜,“陛下圣明!”
  这时,朱辰妤才安下心来,从吴争手中接过玉玺,然后拜道,“谢陛下成全!”
  ……
  武英殿。
  吴争盘腿而坐,全无天子之仪。
  冒襄携内阁诸臣,及夏完淳等军机大臣,皆坐在锦凳上,面对吴争。
  “夏完淳。”
  “臣在。”
  “可有兴趣出关走走?”
  夏完淳一愣,忙道:“臣自然是有兴趣的……只是,眼下浙东、福建外海战事未定……臣以为,还是再过些时日,再讨伐清廷不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