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7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8/1807

  这天晚上,吴争去了春和殿向父亲吴伯昌请安。
  见到一脸愁怅的儿子,吴伯昌疑惑地问吴争,出了什么事?
  吴争便将心中的担心和郁闷,向父亲简单讲述了一遍,希望父亲能指点一二。
  听完之后,吴伯昌也纳闷起来了,他一样感觉到这事看似简单,但其实,异常复杂。
  吴伯昌同样认为,吴争没有做错,因为今日与之前吴争为吴王时,完全不同。
  吴争为吴王时,可以对嫡系、心腹加以照顾,这在情理之中,可如今贵为皇帝,天下百姓皆为子民,如果还对嫡系、心腹加以照顾,那么便会受到任人唯亲的诟病。
  特别是今日的朝廷,实际上是大将军府、原建兴朝及原永历朝三方势力所组成,特别是原永历朝,说是并入了,可朝廷甚至连个流官都没有向云贵、两广等地派去过。
  若是传出皇帝任人唯亲的传言,那么,很可能之前所做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
  可话说回来,晋王李定国是个特例,他既是永历朝臣,可同时也是新朝国丈,得到皇帝信任、重用,都说得过去。
  但如果将别的人也一并重用,或待之优渥,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朝廷的官职就那么多,可以赏赐的钱财、土地也是个定数,给谁好?对谁好?
  吴争打绍兴府正式起兵,直至今日登基为帝,靠得是谁?是谁与吴争休戚与共、生死相随?
  如今朝臣以松江府地价畸高为理由,进谏拖延、暂缓迁都。
  表面上看是因为购买不起安家宅邸,可实际上,吴伯昌和吴争一样,品出了朝中几个势力之间,对利益的争夺。
  而这三方之中,原大将军府属臣最占优,原建兴朝臣次之,原永历朝臣最为吃亏,因为至今,还没几个永历朝臣赶赴京城,就更不用说对松江府土地的占有了。
  ……
  许久,吴伯昌撸须道:“……以为父之见,你的旧臣不可亏待,他们才是你最可靠的屏障!”
  吴争点点头,“孩儿也是这么想的……可问题是,原永历朝文武高达八百余众,仅位列朝堂者不下二百人……官员还可原地安置,那这些个朝臣如何安置……他们毕竟是归附而非降臣,孩儿总不能将他们一并削爵夺职吧,那样必会引发暴乱迭发!”
  “是啊……你说得在理!”吴伯昌点头道,“那冒襄等人有何良策?”
  吴争摇摇头,“他们所提上下二策……一是改定顺天府为都城,二是暂缓迁都……这二策皆不合孩儿心意!”
  吴伯昌诧异道:“为父倒是觉得迁都顺天府……不失为一良策,一来三方势力皆为首次进京,选地全凭自己本事,说不出什么异议来,二来顺天府皇宫是现成的,亦无须劳民伤财重新修建,三来,亦可应对北方各族胡虏……虽说清廷如今已是苟延残喘,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小心应对总是有备无患啊!”
  吴争听完,依旧摇头,“爹说的三项……孩儿也想到了,但孩儿依旧认为,到了今日,已经无须担心来自北方的威胁!”
  吴伯昌微显惊讶,问道,“你对此次北伐,真有那么大的把握……真能如你所愿,一战毕其功吗?”
  吴争微微颌首,“孩儿确实有必胜的把握……火器的发展,使得北方鞑虏所仗峙的骑兵,已经渐渐失去战场优势,他们人口稀少,本就是先天劣势……自今日始,他们每与我军一战,势便弱一分,几仗下来,他们恐怕连新兵补充都难以为继……自然,胜利就不难了!”
  “有道理!”吴伯昌点头认同,“那你心里的意思,欲定都何地……闽粤应对云贵,还是陕甘遏制西域,亦或是定都湖广震慑四方?”
  吴争迟疑了一会,答道,“说实话,孩儿一直在犹豫……各有各的优劣,一时还真无法决定……但孩儿心中,更倾向于江南!”
  吴伯昌一怔,“江南?你是想定都应天府,还是……真想定都新城?”
  吴争没有回答,沉默下来。
  吴伯昌轻叹道:“可你如何化解如今松江府空闲土地不多的困境……总不能强取豪夺有主之地吧……你已为帝,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绝不可行!”
  吴争呵呵一声,“爹多虑了,孩儿就算定都应天府,也不能做出这等无道之事来!”
  “你能这么想就好!”吴伯昌松了口气,但依旧担心道,“可土地之困,你如何化解……要不,你找你妹妹商议一下,看看织造司能不能筹措到银子……或者,将你手中和朝廷名下剩余的江南商会股份全卖空了……如此,应该能筹措起一笔不小的银子!”
  吴争摇摇头,“剩余的商会股份已经不多,而且股份前后卖了三次,民间已经拿不出太多的银子了……按马士英统计出的户籍造册,购买商会股份的户数基已经达到八成以上,剩下的估计要么是真无意购买,要么就是真没银子……竭泽而渔之法不可行!”
  吴伯昌点头认同。
  吴争继续道:“至于织造司,之前小妹已经将所有流水交给莫执念来购买商会股份,仅两三个月,织造司能筹措出多少流水?”
  “那……还真难办了!”吴伯昌也犯起愁来。
  吴争咧了咧嘴,“爹,孩儿心中倒是想到一个方法……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今日来,也是向爹讨个说法……看看能不能行?”
  “快……说来听听!”吴伯昌有了兴趣,催促道。
  
第2319章
定都之争(四)
  “卖地!”
  吴伯昌被吴争突然吐出的二字,惊到了。
  他勃然怒道:“这万万不可……你若做下这等卖地之事,后世如何骂你……?”
  吴争忙解释道:“爹误会了,孩儿说的是卖关外之地……况且,卖于国人,怎会惹后世骂?”
  “关外之地?国人?”吴伯昌一时间没领悟过来,“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吴争撸了撸思绪,对父亲解释道:“与其说卖地,不如说是换地……就是将关外之地交换松江府土地……按冒襄、马士英等人的统计,如今松江府有半数土地,皆在北人之手……那么,我拿关外土地与之交换,应该可行!”
  “这……怕是不易吧?”吴伯昌摇头,“关外土地才值多少一亩,往大了说,不过三、四十两吧,可松江府地价,已过千两……你得用多少关外土地去换松江府土地?况且,关外土地是你想卖就能卖的?此次北伐取胜,至少也得一、二年吧……谁会将手中现成土地,去换尚未占领的土地……再则,你已下诏将松江府定为京都,谁会拿京城寸土寸金之地,去换关外贫寒之地……?”
  听父亲这么问,吴争似乎胸有成竹,微微一笑道:“首先,灭清国确实须耗费时日,但战线可以随时推进,占一处卖一处,三两月就可分批实施……其次,既然面向的是北方士族、豪门,那手段自然能多些……爹应该知道,清廷占据江北前后达八年之久,试问这些人中,能找出几个底子干净的……我没有去追究查办他们卖国求荣,他们就该庆幸了,若敢以身试法,那就是找死……最后,我军占领关外之后,总须派统一流官统治,这些人深谙其地、人文,短期之内,收拢人心,没有比他们这些人更适合的了!”
  吴伯昌听后,惊讶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好半晌,他怒道,“你都有了应对良策……还故弄玄虚……你是来耍你爹玩来了?”
  吴争莞尔,“这么说,爹是认同孩儿之策了?”
  吴伯昌没好气地怼道:“若为父说不认同……你就不这么做了?”
  吴争只好沉默,但事实是,吴争确实在来前已经有了打算,特地来与父亲商议,为得就是求一心安。
  毕竟,此策的本质,还是四个字——劫富济贫!
  只是,此“富”非彼“富”,此“贫”亦非彼“贫”罢了!
  ……
  从春和殿离开后,就看见宋安急步而来。
  “陛下,晋王请见!”
  吴争听了,丝毫没有觉得突兀,微微一笑,“请晋王前往谨身殿奏对!”
  ……
  “臣叩见陛下!”
  “晋王快快请起!”吴争亲自搀扶李定国,“又不是奉天殿,晋王何须多礼?”
  君臣互让着坐下。
  李定国开门见山道:“臣昨日得知陛下颁下迁都诏令,定松江府为我朝京都……本来,臣按礼不该置喙,可此事关乎原永历朝文武福祉……臣忝为晋王爵,不得不为同僚向陛下说项……还望陛下谅解!”
  吴争神色平静,“那……晋王尽可直言!”
  李定国起身拱手道:“臣以为松江府新城,早已于数年前修建,而当时,原永历朝同僚,皆无法亲赴新城购置宅邸……而此时,二百余同僚正赶来京城,若是想凭一己之力,在京都购置宅邸,恐怕比登天还难……故臣恳请陛下,由朝廷为臣工购置宅邸,以解同僚后顾之忧、燃眉之急!”
  待李定国说完,吴争面露忧色,道,“晋王所奏之事,朕也正烦心,刚刚从春和殿出来,与太上皇商议的,也正是此事!”
  “哦?”李定国脸色一喜,“太上皇和陛下可有商议些良策?”
  吴争慢慢摇头,“难啊……晋王应该清楚,如今北伐战事迫在眉睫,浙东外海战事虽平,可郑森策划东征大军需要耗费巨量之财……哎,朝廷国库拘紧,一时间,哪里筹措得到如此巨量的银子?”
  李定国脸露失望之色,他急躁起来,“陛下……总不能让远道而来面圣的诸臣……露宿街头吧……这也太有碍观瞻了!”
  说到这,李定国有些恼,“陛下,恕臣狂妄……原大将军府臣工,大多是江南籍,他们在松江府或者周边皆有土地,哪怕是建兴朝旧臣,亦是如此……可永历旧臣千里外赶来,却无处安身……同朝为殿,皆为陛下臣子,陛下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吴争摇摇手道:“晋王误会了,朕绝对无此意……可眼下困境……也确实难办!”
  说到这,吴争突然象是想起什么事来,带着一份歉意对李定国道:“朕想起来了……朕还欠着晋王一笔巨银呢……要不,朕先凑出这笔银子,还给晋王,供晋王以解燃眉之急?”
  吴争指得是,之前李定国令黄应运和长子李溥兴经长江运来的那批金银。
  李定国闻听,迟疑了起来,这笔银子,确实能解决从永历朝赶来应天府的永历旧臣的安身宅邸,可话也得反过来了,这笔银子不是公帑,而是义父沉江财宝其中的一部分,没有理由用于朝廷公事啊?
  这不是李定国小气,有道是公私分明嘛!
  李定国沉吟了一会,瞪着吴争,没好气地道:“这批金银,臣是给海岳置办的嫁妆……陛下若是执意如此,臣不敢反对!”
  吴争苦笑,谁说李定国耿直来着?
  能征战近二十年的一方主帅,就算本来耿直,此时也不会再耿直了。
  吴争满肚子腹诽,李定国这等于是反将自己一军啊,将麻烦一脚踢到自己的脚下,然后旁观吃瓜看戏。
  因为本来李定国将这批金银运来,是助吴争应对当时番人与内部勾结操纵商会股价的,也没有明说是李海岳的嫁妆。
  可现在,李定国轻飘飘地一句“嫁妆”,这就成了李海岳私房钱了,吴争就算是再不堪,也不能腆着脸去“啃”老婆的体己银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