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7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7/1807

  钱秦篆笑道:“大姑子莫担心,此事其实与夏家并无多大关联……夫君是个正人君子,之前只是受人蛊惑,他自然是站在陛下这边的……而小姑子在宫中已是贵妃,就算是……莫氏此次立功重入宫中,有大姑子此次立下此功……陛下也绝不会厚此薄彼,委屈了小姑子!”
  夏淑吉听了钱秦篆的话,低头细思了一会,这才释然,“弟妹果然是玲珑心思……!”
  “大姑子只是身在局中,当局者迷罢了,否则,以大姑子的才学,岂能猜不到陛下的本意?”
  夏淑吉心结已解,随口谦逊了几句。
  而此时,钱秦篆突然轻叹道:“都道当今天子是天纵之才,今日听大姑子这番话,才发觉陛下胸中韬略城府实尤过之啊!”
  “弟妹此话……何意?”
  “大姑子难道还认为莫氏留在杭州,是因其祖父谋反所牵连?”
  “难道不是吗?”
  钱秦篆轻声道,“原本,我也以为莫氏怕是要被废了……可今日看来,这不过是陛下所施的一记障眼法!”
  “障眼法?”
  “……怕是天要大变了!”钱秦篆仰头悠长一声轻喟,“许多人恐怕会从此身败名裂啊!”
  夏淑吉听了一愣,但她聪慧毕竟不逮钱秦篆,她只是稍作思忖,就骇然变色,“陛下……他,竟要清洗整个江南?”
  见夏淑吉已经领悟过来,钱秦篆点头道,“或许……陛下更有一战毕其功的意思吧!”
  “那……那……那这朝堂……这天下……!”夏淑吉惊骇莫名,急道,“那可都是朝廷柱梁……陛下如此妄为……岂不令天下大乱……?”
  “噤声!”钱秦篆赶紧抬手掩住夏淑吉的嘴,“……小心祸从口入……大姑子也不必太担心,以天子之能为,或许早已有了对策……好在,此事与夏家并无多大利害,大姑子尽管按陛下吩咐去做就是了!”
  妯娌二人面面相觑,最后冲着对方,长长叹了口气。
  
第2331章
定都之争(十六)
  当晚,长安街西。
  徐相府。
  徐孚远右手一直挤捏着他紧锁的眉头。
  吏部侍郎张岱阴沉着脸,道,“如此看来……陛下心中怕是已经决意定都顺天府了!”
  礼部侍郎谈迁冷哼一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话让徐孚远霍地抬头,厉声道:“放肆!”
  这声喝,确实有官威!
  在场十余官员,皆低头不再吭气。
  徐孚远扫了一圈,冷冷道:“今日我等在此,议的不是谋反,而是纠君之不察……若是有人想做逆臣,恕徐某端茶送客!”
  谈迁忙抬手抱拳,“徐阁老……下官一时口误,知错了!”
  徐孚远见谈迁服软,口气也缓和了许多,“我辈求得是为官清廉、一身正气……为得是造福桑梓、国泰民安……诸公啊,当今天子年青,正是我辈竭力匡扶之际,而非针尖对麦芒、引发君臣对立……还请诸公慎言,留些品德,如此,方不堕我辈清流之名!”
  “阁老大义!”在场人齐齐拱手道。
  谈迁迟疑了一下,拱手问道,“敢问阁老……当年兴建新城,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陛下不久前才颁迁都诏书,可没过多久却轻易更改……如此朝令夕改,毁坏的是陛下和朝廷信誉……我辈身为臣子,岂可坐视陛下一条道走到黑?”
  张岱也道:“就算不定都新城,江南多少良址可定都……譬如应天府、杭州府,甚至宁波府等,陛下却熟视无睹,非要选址顺天府……阁老啊,您可知道,江南多少民众为新城地价崩跌而家破人亡啊,然我等同僚据理力争,只换得陛下允准将地价维持五百两附近……这是会逼死许多人的!”
  徐孚远闭着眼睛,象是睡着了一般,对张岱、谈迁的话,不作一丝反应。
  谈迁、张岱顾了一圈身后,再眼神一碰。
  谈迁道:“还望阁老以江南父老为念,领我等进宫,再次向陛下进言!”
  徐孚远依旧没有睁眼,只是淡淡说了句,“徐某虽是阁臣,可并非首辅……诸位若是想共同进言,又找首辅也就是了。”
  张岱急道:“冒襄虽有才华,可阅历、资历不足,岂能与徐阁老相比?”
  谈迁附和道:“经此次事件,我等皆知冒襄绝不是我道中人……与徐阁老相比,冒辟疆只是个幸臣!”
  徐孚远慢慢睁眼,斥责道:“不可对首辅无礼!”
  随后,徐孚远扫了在场众人一眼,轻叹道:“陛下并无下诏迁都顺天府,汝等何须急躁?再则,陛下也答应了救市,汝等为何要苦苦相逼,难道引发君臣交恶,便是为臣之道?”
  张岱急道:“可陛下只允准将地价稳在五百两……阁老难道不知,此价为让无数同僚倾家荡产吗?”
  “汝向汉明银行借贷了多少?”徐孚远冷不丁地问出这么一句来。
  张岱一愣,举手指天,发誓道:“张某绝无向汉明银行借贷过一两银子……张某所请,皆是为了京中同僚及桑梓……!”
  徐孚远微微颌首,“宗子啊,徐某信得过你的为人……可有些人呐,太贪心了,也难怪陛下迁怒……以徐某之见,这些人……自作自受,任由他们去罢!”
  这话让在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谈迁急道:“阁老啊,话可不能这么说……这些人,终究是同道之人,虽贪心了些,可毕竟没做伤天害理之事,况且,同殿为臣,咱们……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张岱也帮腔道:“阁老,宗子兄说得对……况且,就算不顾这些同僚福祉,那也不能任由江南世家、士族、商帮由此毁灭啊……若是地价按陛下之意维持在五百两,我敢保证,最多三月,这些世家、士族、商帮会有三四成一撅不振……阁老,这产生的后果,不但会牵连江南商会,更会使得汉明银行坏帐迅猛增加……事关社稷安危,还望阁老为民请命啊!”
  “望阁老领我等为民请命!”所有人起身齐呼道。
  “哎……!”徐孚远长叹道,“汝等是非要将徐某这身子骨,架在火上烤啊!”
  说到这,徐孚服起身,负手来回走了几步,“其实事情还没有汝等想得那般不堪……宗子,你不也说那些人还能撑上三个月吗……既然陛下允准救市,将地价稳在五百两,那就先撑着呗,等过些日子……再议也不迟啊!”
  “那若是撑不下去,陛下又执意定都顺天府,且不允朝廷将地价抬高……我等又该如何应对?”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徐孚远。
  徐孚远嘴角微微咧了一下,仰头长吁一口气,然后道:“二次北伐迫在眉睫,这可是陛下最专注之事……万一要是因地价之事,引发民乱……啧啧,那朝廷该如何保障北伐所需的巨量物资啊?”
  张岱、谈迁面面相觑,他们转头,与身后官员眼神一碰,而后恍然大悟,“徐阁老果然高明!”
  徐孚远脸色如常,抬手轻轻地按了按,屋内瞬间安静下来。
  “至于定都顺天府之事……诸位更不必担心了,若是二次北伐战事不顺利,陛下又怎会执意迁都北上呢?”徐孚远撸了撸短须,喟叹道,“……徐某,愧对陛下啊!”
  ……
  春和殿中。
  吴家父子正对饮小酌。
  “你会如何处置徐孚远等人?”吴伯昌一口闷了酒杯中的酒,随口问道。
  吴争替父亲斟满酒杯,轻叹了口气,道:“天下初定,可用之人青黄不接,徐孚远、张岱、谈迁等人,其实也不是坏人,清南下之时,这些人亦是坚决反清之人……只是有些贪欲罢了。”
  “贪欲?”吴伯昌嘴角带着一丝讽刺,冲吴争道,“你将结党营私叫做些许贪欲?”
  吴争轻叹道:“孩儿只是不想,自己手上沾染这些人的血罢了!”
  “那就叫宋安去做!”吴伯昌沉声道,“万不可纵容故息,否则,必为大患……你自己也说,好人办坏事,比坏人办坏事后果更恶劣,怎么……你心软了?”
  
第2332章
定都之争(十七)
  吴争迟疑了一会,答道,“八年多,爹可曾见过孩儿对敌人心软……只是这些人,并非穷凶极恶之辈,说起来皆为江南名士,孩儿在想……逼他们退出朝堂也就是了,何必非要见血呢?”
  吴伯昌右手举着酒杯,眼睛直视着吴争,“看来你心里,已经有了处置他们的良策?”
  吴争摇摇头,“没有,但孩儿之前设了个局……将坊间那些发国难财的不良奸商、心有异志的世家、士族,一并装了进去……至于徐孚远这些人……”
  说到这吴争叹息道:“佛度有缘人、愿者上钩……机会给他们了,是死是活,那就看他们自己怎么选了!”
  吴伯昌听了,微微一笑,点点吴争道:“明明可以光明正大的杀人,可你却偏偏要使见不得人的手段……你呀!”
  “孩儿也是不想令天下读书人真的寒了心……”
  “寒心?说来也是,如今这些旧读书人,日子确实过得……哎,也罢,随你吧!”吴伯昌话锋一转,“算日子,莫氏应该已经诞子了吧?”
  吴争点点头,“半月之前,已诞下男婴,母子平安……如今已经返回莫家大宅,爹放心吧,孩儿已令杭州长林卫悉心守护!”
  “唔……莫氏也算是个好女人,别太委屈了她!”说到这,吴伯昌话锋一转,“但不能让莫氏入宫……你应该明白这道理!”
  “孩儿明白……之前留她在杭州府,就是为了此次这个局。”
  吴伯昌无奈地指着吴争,“你呀,就喜欢这些阴谋诡计!”
  吴争苦笑道:“大刀阔斧看起来确实磊落解气,可多会伤及无辜,阴谋诡计听起来上不得台面,但有转圆之余地……刀无罪,须看谁在使用,或挥向谁的头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