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1807

  狂妄。
  确实狂妄!
  这是谋反啊!
  可吴争自己就是个狂妄之人,莫执念这话听来,反倒引起了他的兴趣。
  “你就这么肯定,本官能有那么一天?”
  莫执念仰头回答道:“临安伯少年英才,天纵之资。以区区哨官,二三百人,不到一年功夫,便在这乱世闯下如此基业,伯爵之尊、七万大军、二府之地,试问如果加上老朽经营之道、莫家之财富,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这话说得是气势磅礴,真有一种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味道。
  吴争幽幽问道:“若本官现在将你拿下,押往绍兴府,治你居心叵测、意图谋反之罪,想来你、莫家死定了。”
  “伯爷为何要如此?”吴争的话丝毫没有令莫执念惊慌。
  “这样,我照样可以得到莫家的财产,还能落个好名声。”
  “上次伯爷勒索莫家时,老朽就说过。莫家财富除这方圆数十里的宅子,其余就连老朽几个儿子都不知道,伯爷如何得到莫家财富?至于好名声,敢问伯爷,还有什么比九五至尊更好的名声?”
  吴争道:“你这么看好我?”
  “当然。”
  “可我不看好你。你如何证明你能供给我足够的钱财,又如何能如你所说,使两府能征收起千万的赋税?”
  莫执念道:“老朽无法拿出证明,只能以时间来证明老朽所言非虚。”
  吴争闭上眼睛,再睁开时,嗤声笑道:“一个伯爵和一个见风随舵的墙头草,商议着是否封授对方国公之位,这是否过于可笑?”
  莫执念道:“何来可笑?临安伯年少锐意进取,往上走是常理。而老朽倾尽莫家所有,冒着阖家生死之险,岂能没有回报?”
  “我倒是真奇怪了,我究竟何德何能,竟让你看对了眼,都不肯罢手了?”吴争无奈状地苦笑道,“相比较而言,你投北面清廷倒让我更能理解些,或者绍兴府新任监国,亦或者福建隆武朝,以你对经营的阅历和莫家的家产,受重用不是难事,为何非要在本官身上下功夫?”
  莫执念道:“老朽投过一次清廷了,也曾经想过清军占领江南之后,当个顺民,可老朽终究无法说服自己,去忘掉自己汉人的身份,由此想到,建虏恐怕也不会忘记全天下汉人的身份,这种双方都心知肚明的纠结,终于有一天会暴发出来,到时怕又是血流成河,莫家这等豪富之家,必将首当其冲。至于绍兴、福建那两位,不瞒伯爷,老朽都一一打听过,得益于成祖之福,天下藩王不学无术,除了身上的血脉尊贵之外,再无可取之处。老朽得为莫家寻条活路,至少得为孙子辈寻求一条活路,再后面的玄孙辈,老朽已经看不见了,得让子孙自己去拼了。”
  这话说得吴争动容。
  世间漂亮话美则美矣,但永远只有实话最能动人心。
  吴争信了莫执念之番话,他知道莫执念预料的没错,不是鞑子心善,只是如今他们分不得心,只能仰仗着汉人来统一天下,可等到如愿以偿之时,狰狞就会不约而至。
  象莫执念这样阅历之人,自然是能明白这个道理的。
  莫执念继续道:“伯爷之前随方国安光复杭州城时,说实话,老朽并不看好。方国安部在西城劫掠杀戮、肆意妄为,可谓无恶不作,民众视之如豺狼,憎恨之声充沛坊间。明军,哼哼……恐怕连清军都比他要收敛许多。可伯爷所部在东城的作为,让老朽眼睛一亮,这才是王师该有的风范和气度。”
  
第199章
君子之约?
  吴争自嘲地一笑,“可本官依旧勒索了莫家和城中富户。”
  “非也。这不是勒索,伯爷真以为老朽和这帮子富豪们是屈服于伯爷军威之下,任由伯爷予取予夺?”
  “哦,难道还有隐情不成?”
  “隐情说不上,但真要与伯爷相抗,伯爷恐怕还真讨不去太大的好。”莫执念平静地说道,“当时大人手中仅数千人,可我等城中富户各家可聚起至少五千之数,伯爷信吗?”
  吴争信,当时手中可用的仅仅是自己不足三千人的梁湖所卫兵,剩下的就是那一万降军,当时这万名降军还没整编,上下都乱成一团糟。
  此时如果城中富户联合暴乱,那确实非常危险,万名降军本就是杭州驻军,与这些富户必有往来,稍有不慎,局势就会彻底失控。
  “我信。可为何你们会任由本官一家一户地勒索?”
  莫执念悠悠道:“若老朽此时说,我等就算投敌,也依旧心怀故国,想来伯爷是不信的。”
  吴争确实不信,一个人曲过膝当过奴才之后,就会有第二、第三次。
  这也是吴争一直戒备莫执念的主要原因。
  莫执念苦笑道:“可这就是事实。我等或许因各种各样的原由降了清,但同样心怀故国。伯爷可以不信,但老朽说一事,伯爷就能信了。”
  “何事?”
  “我朝如此庇护商贾,三十取一的税,还有哪朝能相提并论?我等皆是以商发家,就算不念大明百年庇护的恩情,也该为日后的生计打算。”
  吴争听懂了,这话没错,吴争也是今日才知道,原来大明朝廷的赋税并不高,甚至远低于任何一朝,低到都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地步。
  也是今日才知道,无论朝堂,还是民间,政治氛围也不比任何一朝严苛,至少未曾以言获罪。
  试想,连皇帝的旨意都能驳回的政治氛围,还能严苛到哪去?要知道,明朝的皇帝还没有一个是傀儡。
  这一点,很重要。
  吴争又信了。
  “我信。”就算后世,恐怕也很难想像这么低的赋税,从这一点上来说,后世对大明有着极大的误解,而这误解正是来自与这些赤身牵羊、投靠鞑子的孔孟子弟,还有清廷对前朝的抹黑。
  当然,赋税极低是指朝廷明文颁布的税额,有些地方官府私自加增、摊派,或者与藩王勾结,强征杂税,这无法统计和不具代表性。
  因为朝廷国库并没有收纳到这些税金,以此来指责朝廷,那就有了以偏概全了。
  这就象后世某些省公道,按规定到期之后该免收过路费的,可地方上却依旧在收,如果由此去怪罪国策,这就有些不讲道理了。
  今日与莫执念的一席详谈,彻底改变了吴争对大明的观念,至少是一大转折。
  因为吴争此时才明白,明,并非一无是处。
  而天下百姓,也并非不心怀故国。
  崇祯帝也是鸡鸣而起,夜分不寐,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可谓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那么真正的主因,必将来自于那些手掌实权的中上层,也就是那些所谓的精英阶层。
  这个认识,对吴争日后的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就议议你三个条件吧。”吴争这话让莫执念露出了喜色,“财权我可以答应,但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你始,莫家人不得入朝堂。”
  莫执念愣了,“这不可能啊!老朽三个条件相辅相成,不为官怎么掌握财权,不联姻如何受封国公之位,以国公之尊,又岂能不入朝堂?”
  吴争笑了,这是他想要的结果,如果莫执念连这都知道,那吴争只能和他一起唱小苹果了。
  “你可听说过财政分离?”
  莫执念惊讶地张大了口,随即思索起来。
  继而恍然大悟道:“妙,此举既保证了财权的掌控,又杜绝了朝堂各部对户部的掣肘和影响。”
  说到这,莫执念皱眉道:“可有一点,伯爷以何来保证独立后的赋税司,有足够的执行权呢?”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把财权单独分离出来,虽然减少了各部对其的影响力,但做为一个独立部门,以什么去执行税收制度?
  兵权、政务权都没有,又如何去强制执行?
  吴争道:“设立财政司,分支到县一级,依据大、中、小县设置五十至一百不等税警,如此可保证税制的执行。另外,兼并市舶司,同样设置相应人数的税警,以保证关税的征收。”
  莫执念听了,连连点头道:“此策甚妙,伯爷果然天纵之才。如此,老朽同意伯爷莫家人不入朝堂的前提条件。”
  吴争道:“财、政勾连,财、军勾连,便是取死之道。”
  莫执念凛然,正容道:“老朽谨记。”
  “那就说说第二件事吧,你我今日是君子之约,这联姻就不必了吧?”
  莫执念摇头道:“伯爷也说了,此为君子之约,虽然不敢评判伯爷,但老朽自认不是君子,既然不是君子,自然有可能毁约。伯爷以为如何?”
  吴争听出这老头话里话外的意思了,莫执念自认不是君子,自然也不认为吴争是个君子。
  可以奉为主君,但不认为主君是君子,这就是莫执念。
  吴争犹豫着,倒不是说吴争要做秀,或者想扮演谦谦君子,而是这其中所涉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莫执念总揽财权,将嫡孙女嫁于吴争,可以说得到了他想要的保障。
  但莫家一手财权,一手姻亲,势力就会无限制的扩张,单就限制与政、军勾连,已无法阻碍这种权力的野蛮生长,就如有句话说得好,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算莫家没有异心,也无法阻止有心人,那么就需要增加一个掣肘。
  吴争一时想不到这个有效的掣肘办法,所以犹豫。
  莫执念的神色已经非常镇静了,他已经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
  只要吴争有野心,就无法拒绝这种诱惑。
  无法拒绝这种诱惑,就得接受自己开出的条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