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1807

  应天府的人口更多,城中财富多到让人意想不到的程度。
  随便找上一家,“榨”出来的油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吴争当日在洪武门前的木台上演的那一出,向百姓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讯号,那就是与清廷划清界线,而非百姓初始认为的苟合。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做为下属,看上官的眼色行事,这是一种本能,否则,就算天王老子也提携不了你。
  更关键的是,吴争别的不会,可抗战剧看得不少。
  述苦大会,那是办得有声有色。
  他麾下军队中,唯独不缺来自江阴、嘉定等地周边的士兵,让他们现身说法,往往事半功倍。
  声情并茂地演说,不但赚得了不少民众的眼泪,更使得全城上下形成了同仇敌忾之心。
  于是发动民众,在城中搞上一次又一次的肃清运动。
  以至于后来,不用明军去甄别,百姓会主动来官府检举之前降清的不义富户。
  然后就是按图索骥,一抓一个准。
  当然,也有个别舍命不舍财的顽固份子。
  这个时候,吴争没有一丝怜悯之心,果断下令,杀鸡敬猴!
  就这么极度血腥的杀戮,多的时候,全城一天处决的人数高达百多人,可民众不仅不反对,反而举双手拥护,这不禁让吴争感慨,后世这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可谓不传之法啊。
  十来天下来,应天府中不但秩序井然,而且清廷留下的细作、奸细被横扫一空,关键是,吴争得到了足够的财富。
  就连王之仁都感叹,这小子真是一个搞钱的天才,怪不得短短一年时间,能崛起到这种程度。
  而吴争大手笔地赏赐此战将士,更令王之仁为之咋舌,天晓得被吴争撒出去的钱,能组建多少新军啊。
  可效果也着实体现出来了,吴争下令,但凡有抢劫、掠夺百姓之事发生,上一级军官连坐,斩!
  结果就如同上面所说,明军由此对城中百姓秋毫无犯。
  是人都明白,吴争言出必行,自己能凭战功获得赏赐,而且赏赐比抢夺还多,谁他妈的还去抢那些没几个大钱的穷百姓?
  是人,都想得到荣誉,能不损害自己利害的情况下,能得荣誉,能得到百姓敬重,自然最好不过了,军人更是如此。
  由此,吴争不仅被将士称道,更被数百万应天府百姓奉为清天大老爷。
  之前吴争头上,因与清廷停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被一扫而空。
  吴争终于有了一块属于他的地盘,这地盘其中最有份量的一部分,还是大明南京,数朝古都。
  可吴争没有意识到,他的身份还不足以拥有这些。
  就在吴争有些沾沾自喜的时候,噩耗传来,老父亲病危。
  闻听噩耗,吴争心急如焚,不顾所有人的阻拦,执意南归。
  将应天府一应政务托付于兴国公王之仁,吴争只带了宋安和一直追随他的骑兵营离开应天府,由宁国府南下。
  吴争做出决定到出城的时间很短,城中各卫将领甚至连消息都没有听闻。
  离开应天府后,宋安私下问吴争:“少爷,这个时候你离开应天府,难道就不怕易出难归吗?”
  吴争冷哼道:“与爹爹的最后一面相比,一切都是值得的。”
  宋安欲言又止,控制马速,落于吴争一个马位,不再劝说。
  其实吴争哪会不明白宋安的意思,应天府刚刚光复,万事待兴,城中人心复杂,自己在这个时候骤然离开权力中心,确实有些仓促。
  但吴争更认为,之前对城中的清洗和述苦运动,应该起到了溯本清源的效果,如果连这样以鲜血涤荡都无法令明人觉醒,那这天下明人就真无救了。
  如果真是这样,吴争就只能另想它辙,彻底摆脱“明”对自己的桎梏,另立山头了。
  可吴争心里,却一直有个复明的心结,特别是这一年来,所听到的、看到的,他不觉得明人真与后世史书中所说的那般不堪。
  就象张国维、钱肃乐等,就象张煌言、熊汝霖、孙嘉绩等。
  还有夏完淳、陈守节父子、孙兆奎、沈自炳、沈自駉兄弟,和江阴、嘉定那些普通的百姓。
  甚至连吴胜兆等人,都给了吴争强烈的信心。
  大明不该这么亡!
  吴争如此匆忙地离开,当然是为了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但心中也是想试试,自己这个乌七八槽凑合起来的新兴势力,究竟能不能抗住四面八方的压力和侵蚀。
  更想试试,没了自己在,兴国公王之仁会如何应对,这是吴争最想知道的事。
  
第269章
恐吓多铎
  三日之后,吴争一行已经至钱塘江边。
  吴争走的是当初多铎从杭州撤退,西向与方国安在富阳见面谈判的路径。
  虽然清军已经占领上虞、绍兴,但按照妥协,按实际占领区停战,所以,清军没有继续向周边各县进攻。
  也就是说,富阳以南至嵊县、上虞岭南,也就是当初吴争在三界抗击入寇绍兴府数千鞑子骑兵的路线,如今还是明地,依旧在朝廷的统辖之下。
  只是从三界至上虞岭南、平岗山这数十里区域,已经被清军占领。
  困于平岗山的朝廷,正是因为这段路,无法转进杭州。
  从富阳渡江,吴争一行马不停蹄地驰骋。
  直至三界,被驻守的清军挡住。
  清军在三界吃过大亏,在此安置了三千守军,并建起了简易的防御工事。
  当然,以吴争骑兵的战力,这三千敌人根本挡不住他们,完全可以呼啸而过。
  问题是,这么将产生重启战端的后果,况且,上虞、绍兴已经在清军的势力范围之内,多铎大军还没有离开绍兴南下福建。
  所以,吴争没有执意妄为,而是派前锋向清军交涉,商议通过三界前往平岗山。
  果然,没过多久,多铎率军闻讯而至。
  这是两个死对头,没错,如今的吴争,不管从身份还是实力,已经可以与多铎相抗衡。
  已经有称死对头的资格了。
  二人虽然真正交战只有杭州城外一次,但前前后后打了三仗,除了这平岗山一战,没有胜败之外,两次都是以多铎的失败而告终。
  最关键的是,多铎的一只脚,是被吴争所害,以至于如今多铎出行,都得在左脚靴子里垫上一块精心雕刻的木头,否则就是恨地不平了。
  如果说多铎不恨吴争,那肯定是假话。
  按多铎的心性,恨不得将吴争锉骨扬灰。
  但不管是英雄还是枭雄,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绝对的自傲。
  不屑于用见不得人的手段去击败,已经被自己列为对手的敌人。
  他们希望自己能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击败对手。
  所以,当多铎第一次真正面对面与吴争相见时,双方的气氛应该称得上融洽,至少并没有任何过火的事发生。
  “你就是临安伯吴争?”多铎有些意外,面前的少年人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年青。
  “正是本官。”吴争随口答道。
  多铎沉声道:“按之前签署的协议,这已经是我朝的疆土,明军不得进入。”
  吴争道:“平岗山寨中有我父亲在,如今家父病重,吴争身为人子,只能前往探视,还望豫亲王通融一次,吴争在此谢过了。”
  多铎摇摇头道:“此事关系重大,本王要先请示朝廷,请临安伯静候。”
  吴争一听急了,请示朝廷?
  清廷如今在顺天府,这一来一回得多少天?
  到时黄花菜都凉了。
  吴争道:“协议是死的,人是活的,吴争今日无意与豫亲王为敌,只想借路一用,请豫亲王成全。”
  多铎倒真不是要故意为难吴争,律法如此嘛,当然,多铎也没有好心会吴争排忧解难。
  也就是说一副公事公办的嘴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