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1807

  “临安伯免礼。此次北伐,临安伯劳苦功高,本宫已令兵部为临安伯广议功,不日便会有封赏颁下。”
  “谢殿下,只是此次北伐,非吴争一人之功,若非兴国公率水师鼎力相助,若非麾下将士舍身用命,怕是光复不了应天府。”
  “本宫心里明白,但凡此次参战将士,朝廷绝不吝啬封赏,临安伯尽管放宽心便是。”
  话说到此处,算是寒喧完了,再接下去,就要切入正题了。
  朱媺娖道:“临安伯此次光复应天府,应该明白应天府乃我朝南都,朝廷诸公皆有上书,欲迁都应天府。不知临安伯意下如何?”
  这事,吴争其实在应天府时,就与王之仁有提及。
  当时二人心知肚明地达成默契,那就是拖延朝廷北迁。
  不单单是想要整固自己的势力和实力。
  最重要的是,朝廷中这帮重臣文人,对于武臣有着本能的排挤和压制。
  这不怪他们,是大明朝三百年的陋习。
  况且,从私心上来说,不管是吴争还是王之仁,都希望迁都越晚越好。
  放一座大山在头上,没有人真心乐意。
  何况是这么一群视武人如虎狼的文人,资格老、阅历深,吴争和王之仁就想做点小动作,也很难逃过他们的眼睛去。
  而吴争所考虑的借口,无非就是平岗山与杭州之间的通道,被清军截断。
  可现在,吴老爹病重,迫使吴争不顾一切地南返。
  既然来了,这事就避不过去,除非吴争也安心待在平岗山寨,与群臣草木同朽。
  如今朱媺娖开门见山地询问,吴争不得不正面做出回应。
  “回殿下话,朝廷迁至应天府,于公于私都是情理中事,吴争自然是赞同的。只是如今清军围困平岗山,想要突围北进,恐怕不是易事,还须仔细斟酌、筹划才是。”
  朱媺娖淡淡道:“只要临安伯不反对就好,办法总是能想出来的,事在人为嘛。”
  吴争一听不对劲,赶忙解释道:“吴争岂敢反对,只要殿下下令,吴争绝无二话。”
  “如此便好。”朱媺娖点点头道,“应天府、苏州府百姓可好?”
  吴争答道:“殿下有心了,臣代二府百姓谢过殿下关爱之心。”
  
第275章
朱媺娖要北迁
  朱媺娖定定地看着吴争的脸,这让吴争有些局促起来。
  “吴争,若是……本宫是说,如果你有另外的选择,只要对天下臣民有益,本宫不会为难于你。”
  莫名其妙地这么一句,让吴争心中一凛,他误以为朱媺娖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赶紧躬身道:“殿下此话何意,吴争绝无二心。”
  朱媺娖轻叹道:“其实你说得对,这天下是汉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
  吴争有些惊讶,“听殿下如此说,吴争惶恐。臣之前年少无状,信口胡说之言,不值当殿下如此牢记。”
  朱媺娖见吴争顾左右而言它,心中微微一叹,果然是旧人不如新人啊。
  只是朱媺娖无法向吴争敞开心扉,她其实也明白,自从自己就任监国,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想到生疏二字,朱媺娖不由得心中一痛。
  于是她岔开话头,收敛起心中繁杂所思,正容道:“满朝文武皆谏言迁都,本宫也有此意,这事还得临安伯费心,能不与清廷开战自然最好,但若是非得开战,本宫授临安伯临机专断之权。”
  吴争闻听,知道朱媺娖意已决,也就不再回避了,“臣领命,会尽快筹划此事。”
  朱媺娖抬手微微一摇道:“也不需要急那么一天两天的,如今令尊病重……你先去侍奉吴老伯吧。”
  吴争黯然应道,“臣领命,臣告退。”
  待吴争离开之后,郑叔喟叹一声,“殿下这是何苦呢?”
  朱媺娖悠悠道:“我只是个废人,又非男儿身,家事尚不能理清,何论国事?北有清廷,南有隆武朝,绍兴府夹在其中,进不是退也不是,何况如今绍兴府名存实亡,所谓朝廷,其实也就是那么数十人,与其内耗,不如放手,或者……她比本宫更合适吧!”
  郑叔哀叹道:“这半年以来,殿下治理绍兴府、统率群臣抗清,臣民有目共睹,殿下何苦妄自菲薄。想那……呃。”
  郑叔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她终究生于民间,也未能有殿下这般见识、阅历,在奴看来,无论于公于私,都及不上殿下万一,还望殿下三思。”
  不想朱媺娖突然微笑起来,“郑叔多虑了,本宫并未有拱手让贤的意思。”
  郑叔一愕,赶紧住嘴。
  ……
  吴争一出朱媺娖“寝宫”,久候的陈胜等人便围了上来。
  他们有一肚子的话想对吴争倾诉。
  譬如说朝臣对山寨军务的干涉和对他们的排斥。
  譬如说山寨中权力被朝臣汲取,而造成军队物资调度的失控。
  再譬如之前几战的总结、军队和他们该何去何从。
  这一些,都需要吴争为他们安置和指示。
  吴争静静地听着,等他们一一说尽。
  吴争道:“都先回去,待我思忖之后,会给你们一个交待。”
  陈胜等人也明白吴争此时的难处,加上吴老爹病重,知道不好逼迫,于是纷纷见礼告退。
  不过沈致远没有走,他陪着吴争向吴老爹的屋子走去。
  “吴争,你真想把这帮子重臣迁到应天府去?”
  “怎么,你有异议?”
  “依我之见,此时正是分道扬镳之时,这些重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知道的,丰惠之战,原本我军根本不会遭受如此大的损失……”
  吴争抬手阻止沈致远继续说下去,他知道沈致远的意思,更知道,军队的将领肯定都是这种想法。
  他们不敢向自己来说,故而派沈致远出面向自己说项。
  可吴争知道这样是行不通的,他平静地说道:“朝中重臣不乏正直之士,如钱大人等,虽说在军事上有所欠缺,但他们忠义之心,不可亵渎。况且,你以为收复河山仅仅靠你我,或者军队就可以了吗?光复的府县如何治理、各地赋税的征收、军队的补给等等,不是那么容易的,还须借助于他们的能力。”
  吴争的话,让沈致远点头,他道:“我也不是说这些重臣不好,象张尚书,军中将士说起他,哪个不是竖大拇指的。可吴争,他们与咱们不是一条心哪!”
  吴争突然翻脸道:“什么是一条心?谁是他们?谁是咱们?”
  沈致远被吴争说翻脸就翻脸吓了一跳,他从小就悚吴争,特别是吴争翻脸。
  沈致远本能地往后退了一步,急道:“你能不能别扳个脸啊,我也是好心提醒你,朝中重臣他们想要的,与咱们想要的不一样。你知道吗,你来之前,他们二十来人还在向公主殿下谏言治你的罪,弹劾你!”
  吴争仰起头,长叹一口气,然后将手伸向沈致远,不想沈致远不等吴争靠近,触电般地往后急退。
  吴争一愣,继而恍然,笑骂道:“你逃什么,我什么时候欺负过你?”
  沈致远翻着白眼道:“你这句话你自己信吗?”
  吴争无语,顿了顿问道:“沈伯还好吧?”
  沈致远朝北面呶呶嘴道:“好得很,就是天天心疼一整个沈园。”
  吴争点头道:“人没事就好,别的……迟早都能夺回来。”
  沈致远点点头,不甘心地将话题转回之前,道:“吴争,将士们都说,上阵杀敌拼命是份内之事,没什么可说的,可回来受这冤枉气,人人心中不服。”
  吴争本想将话题扯开,不想沈致远这小子不识趣,微微皱眉道:“什么将士,哪些将士?怕也就是你们这几个这么想吧?”
  吴争其实很清楚,寻常士兵,哪怕是下层军官,就算不服,也没胆子往外说,最多也就腹诽罢了。
  真正不服的,恐怕也就陈胜、沈致远几人。
  不过话说回来,哪怕吴争自己心里,也不服啊。
  这光复的数州之地,都是自己率军打下来的,将士死伤高达数万人。
  这些重臣抖着手,好生待在后方指手画脚,还给将士气受,说心里舒服那肯定是假的。
  可吴争同样明白,没有了这些人,光靠军队,要整固光复的数州,非常困难。
  况且,他们也是朝廷的柱石,不说张国维,就说钱肃乐,他的忠义,谁人不知,何人不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