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1807

  当然,刑不上士大夫,指得不是谋反罪。
  而如今吴争已经是朝廷钦封的候爵,行刺重罪不在赦免之列。
  不仅如此,董应第还涉及率军引发火拼,致使两军伤者上百人,这样的罪,恐怕在崇祯朝,也不在赦免之列。
  董应第甚至没有得到再审的权利,在哀求声中,被当场处决。
  在场数千人,无一人为其说项、求情。
  不说形势逼人,而就人脉而言,董应第确实也没有什么可值一提的。
  
第286章
一次已是罪过,何况再来一次?
  董应第被朝廷下令当场处死,间接地坐实了吴争的炽手可热。
  从这一晚起,不单朝臣,甚至山寨中军民心中都明白,靖海候吴争,权势熏天。
  而陈胜等将,从此不再在吴争面前吐露怨言,因为他们知道,吴争的未来,已经不是他们所能置喙的。
  误会解释清楚,双方士兵除了百余人受伤,没有死者,已是万幸。
  为吴争挨了一箭的沈致远因祸得福,被朝廷升为副指挥使,以赏其功。
  处置完董应第之后,两军被各自将领带回。
  这场变故,以吴争的完胜落幕。
  这是吴争势力与绍兴府朝廷之间第一次暴发龌龊。
  虽说出自误会,但吴争和朱媺娖心里都明白,双方的分岐已经产生。
  这不仅是文武之间的分岐,更是新旧势力之间的争执。
  让所有人心知肚明的是,吴争的势力已经大到足以与朝廷抗衡的地步。
  当天晚上,朱媺娖留下了吴争、钱肃乐二人。
  “吴争,你到底想要什么?”朱媺娖看着吴争,平静地问道,“只要是我能给的,本宫绝不吝惜。”
  吴争无语,自己想要的,她真给不了。
  重组朝廷,朱媺娖给不了,她最多就是退位,可吴争并非对她有不满,吴争不满的是,这已经无法胜任未来反清重任的朝廷。
  将收复的各州军政大权让渡给自己,朱媺娖也给不了,不是朱媺娖不肯,而是朝臣的反对。
  仅仅是拿爵位的虚名给自己,自己根本不放在眼中。
  吴争自己可以不要权,但身在其位,就不得不夺权,否则将士不甘心,军队就会乱,军心就会散,那就是任人宰割,所以必须得争!
  看着故作平静的朱媺娖,吴争看了一眼钱肃乐,答道:“军不干政,政不干军。”
  钱肃乐闻言脸色急变,斥责道:“吴争,你太放肆了!”
  吴争回道:“看来钱大人还想重演丰惠要塞旧事。”
  钱肃乐一愕,涨红了脸道:“钱某也是为了江山社稷、复明大业。”
  吴争正容道:“世间许多事,都是坏在好心办坏事之上。专业的事本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钱大人擅长政务,就该专注于政务。”
  钱肃乐驳道:“若朝廷不插手军务,如何掌控天下军队?”
  吴争道:“就凭如今朝廷几个文人,就能掌控天下军队吗?”
  “你……!”
  朱媺娖微微皱眉道:“吴争,朝廷待你不薄!”
  吴争嗤声道:“从我收复的失地中分出三州之地交与我,这算不薄?我听闻在我回到平岗山之前,朝廷还在是否降罪于我,争论不休,这也是不薄?殿下,当日我拥立你监国,为得就是能让朝廷一心,能让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安心作战,可事实上是,大业刚刚起步,后院便着火了,敢问殿下,吴争如何安心在外?”
  钱肃乐道:“吴争,你这话有所偏颇。我朝从未有以言获罪之先例,朝堂之上,众说纷芸,不是一言堂。谁都有说话的权力,就算有人弹劾你,朝廷也没有因此而降罪,你怎能因此而怪朝廷?”
  吴争点头道:“我信钱大人人品,可当年岳武穆领兵在外,也正是因朝中流言蛮语而获罪,钱大人,朝堂之上,不是每个人都如钱大人这般正直、忠义。也不是每个人能象殿下这般明辨是非!”
  钱肃乐道:“可你不能不让人说话。”
  “为何不能?”吴争厉声喝道,“如果在太平盛世,有明君在朝,自然是该让人说话的,可如今山河破碎,便该严刑峻法,杜绝这种噪杂之声。乱世当用重典之理,钱大人莫非不知?”
  钱肃乐怒道:“你以严刑峻法杜绝弹人劾你,为得不过是你一己私欲。若真是如此,敢问若你行不忠之事,又有谁来掣肘你?”
  吴争仰头哈哈一笑,“钱大人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所有一切,就是为了防范于我!想我吴争反清复明之心,唯天可表,却唯独不能取信于钱大人。”
  钱肃乐老脸一红,道:“靖海候多心了,钱某不是这意思,况且,这也是防微杜渐,为了你好!”
  “为我好?”吴争嘿嘿一笑道,“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说起来,到今日为止,吴争并无一丝一毫对不起朝廷,为何疑我?钱大人可听过忠诚不容亵渎之言?如果你与吴争异位而处,敢问钱大人,被人日日在背后防备、算计,你还能安心在外领兵作战吗?”
  说到此处,吴争回转头,冲朱媺娖道,“殿下可知,无数良将,都是这么被朝廷逼反的!”
  朱媺娖还没有回答,钱肃乐急怒道:“吴争,你敢威逼君上?”
  吴争说这话确实容易让人误会,不过现在是三人独处,将话摊到桌面上来说。
  吴争手一摊道:“钱大人从何看出吴争威逼殿下,我只是实话实说。其实殿下和钱大人心里都清楚,吴争说的是对的,可钱大人就是不肯承认,为得就是钱大人心中所谓的帝王之道、王佐之道。可钱大人可有想过,如果清军占领绍兴府,朝廷都灭亡了,帝王之道、王佐之道还有何意义?”
  钱肃乐死死地盯着吴争,他心里突然泛起张国维诀别时所说的话来,张国维曾经提醒过自己,说吴争这人逼不得、遏制不得,否则会反其道而行。
  当时钱肃乐不信,可现在钱肃乐有些信了。
  朱媺娖突然道:“吴争,你当日拥立本宫,如今也可废黜本宫,本宫不怪你。”
  钱肃乐急道:“殿下万万不可!”
  回转头,钱肃乐冲吴争厉色道:“废黜君上之举,不管你居心如何,必被世人所诟病,有过一次,万万不可再有第二次,否则你必会被世人唾弃。”
  吴争也有些意外朱媺娖怎么就突然说起了此事,他自信自己对得住朱媺娖,也从未有过再废黜一次监国的意思。
  钱肃乐在这一点上说得没错,臣子废黜君上,恶名彰著,非人臣之道。
  为一次已经是罪过,何况再来一次?
  
第287章
君臣解开心结
  吴争诧异道:“殿下何出此言?臣从未对殿下就任监国有不满之意。今日所发生的事,一来出于误会,二来臣麾下将士确实对朝廷不公对待有不满情绪。但对于殿下,皆敬重有加。请殿下万勿多心!”
  钱肃乐听吴争语气变得和善,心里松了口气。
  朱媺娖道:“其实本宫一介女流,无论军、政,都不精通,如果有更合适的,你等不妨拥立。”
  钱肃乐急道:“若天下需要殿下精通军、政诸事,还要臣子做什么?”
  吴争也附和道:“钱大人说得没错,军、政诸事自然由朝中重臣分担,殿下所要做的,就是给臣子们公正。能做到这点,殿下便是明君!”
  钱肃乐认同道:“靖海候此言甚是。”
  朱媺娖突然微笑道:“如此说来,靖海候并非对本宫不满?”
  “臣万不敢对殿下有不满。”
  “那朝廷北迁之事,靖海候可有不满?”
  “应天府乃大明南都,朝廷迁都,理所应当!”
  “那么靖海候究竟是对朝廷所授官爵不满意呢,还是认为朝廷封赏的藩地不如你心中所想呢?”
  吴争答道:“臣所争的无关私欲,臣只是想朝廷上下一心,纠正麾下将士所得不公。”
  “那依你之见,当如何?”
  “臣之前说过,军不干政,政不干军。”想了想,吴争补充道,“如果殿下对手掌重兵的武臣不放心,可将如今朝廷控制的数州分为三镇,依为犄角,如此便可安心。”
  钱肃乐插嘴问道:“三镇如何分?”
  “殿下据应天府,防御江北,自成一镇。臣据杭州防御南面,可为一镇。兴国公据定海,以水师支援南北,又为一镇。”
  朱媺娖转向钱肃乐道:“钱大人,本宫觉得靖海候所言在理,你意下如何?”
  钱肃乐想了想道:“此议可行,只是……若靖海候驻囤杭州,兴国公驻囤定海,应天府兵力未免单薄,况且,以廖指挥使的才能,还不足以应对千里江防。还有,靖海候执意政不干军,军不干政,那么请问靖海候,除应天府外,其余二镇的政务,是否由朝廷接手?”
  吴争哂然道:“钱大人曲解了吴争的意思,三府之地政务关乎军队饷粮,如果朝廷愿意承担大军饷粮,吴争不反对朝廷接手各府政务。”
  钱肃乐有些忿忿然,“依你之意,如果朝廷不提供足够饷粮,这数府之地就成了你靖海候的私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