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5/1807

  “就象是当时废黜鲁王,拥立长平公主,他那时不过是个千户,小叔,就是这么个千户,生生调动了当朝人人皆知为老好人的兵部尚书、被人称为言刀子的张苍水等人,甚至连父亲,都最后顺从了他的意思。”
  “而之后,朝廷一心采取守势,就是他执意北伐,没有朝廷的支持,他私下联络兴国公,小叔当知兴国公为人,竟也被吴争说动,让人震惊的是,北伐还真成功了,甚至收获远远大于意料。你说运气好,这不假,可一个一直运气好的人,难道不可怕吗?”
  钱肃典沉默了,他能懂这话的意思,就世间如果说有实力的人是可怕的,那么一直好运的人,无疑比有实力的人更可怕,因为他让人防不胜防,你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弱点在哪,他全身都是弱点,可因为运气好,当你在进攻他弱点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弱点竟成了他的优点。
  但以上两各种人,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直运气好且有实力的人!
  吴争,就是这种人。
  “小叔,在吴争面前的狂傲与抵触,是我故意为之。”钱翘恭苦笑着,“你不知道,我在他的身边,时常有种向他顶礼膜拜的冲动,他的每个决策,事前所有人都觉得是错的或者不是最合适的,可到了最后证明,他就是最正确的,这样的人,让你不得不敬仰他。我只有故意挤怼、顶撞他,才能让自己与他保持距离,否则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效忠他。”
  钱肃典震惊了,他在吴争的身边时间很少,他虽然感觉到吴争容易亲近、容易说话,但这与钱翘恭所说的相差太远。
  钱翘恭看着钱肃典的眼睛问道:“小叔如果不是念及钱家利益,你会作何选择?”
  钱肃典沉吟起来,艰难地回答道:“我……听大哥的。”
  可这一阵的沉吟,已经很说明了问题。
  钱翘恭肃容道:“他能将一盘散沙凝聚成一支劲旅,能以一支杂牌军屡胜八旗军,光复九府之地,这样的人……我不能敌!”
  钱肃典赌气地说道:“在我看来,不过就是他花钱如流水罢了,我要是有他这么多钱,未必不能比他做的好!”
  钱翘恭惊讶地张大了嘴巴道:“他钱从何而来?”
  钱肃典一怔,“朝廷给的,还有他敲榨富商,勒索那些显贵所得。”
  说到这,钱肃典象是找到了证据一般,激动地道:“如果你我在他的位置,或许能比他做得更光彩些。”
  钱翘恭却微微摇头道:“从顺天府沦陷,明军南撤,军纪如同虚设,小叔应该知道,叛贼方国安在杭州城光复之后,劫掠了半个城,城中百姓对其痛恨得咬牙切齿。可吴争呢,他得到的比方国安还多,可你若去杭州城中问问,提及靖海候三字,至少有大半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这是何理?”钱肃典满脸惊讶地问道。
  “我也不知道,若知道,吴争就不会如此被我何惧。”钱翘恭无奈道,“但有一点我知道,杭州城乃至应天府,这一路行来,吴争收刮钱财何止百万,可没有一两银子是从普通百姓中劫掠,明军做到了对百姓秋毫无犯。但让人不解的是,明军将士所得的犒赏,竟远远高于之前,所有将士的月饷和补给从未拖欠过。”
  钱肃典舔了舔嘴唇,这话他信,无可置疑,因为他就是其一员,明军将士的军饷、粮饷对于他不是秘密。
  钱翘恭抿紧了嘴道:“这只能说明一点,吴争身边没有余钱。”
  钱肃典能懂,这样的支出,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他已是千户,自然很清楚每月的粮饷拨给,从无拖欠四个字,说容易,做到却难。
  特别是最正直的人,都无法做到丝缕不粘,毕竟都是人,都有家有口,真要做到万花众中过,片叶不沾身的,那就是圣贤了。
  可吴争是圣贤吗?显然不是!
  这就是钱翘恭心里敬畏和恐惧的原因所在。
  人,总是敬畏和恐惧自己不了解的事和人。
  吴争身边没钱,这足以震撼天下人。
  一个当朝候爷,手掌数万大军,三月之内连续光复九府之地的大帅,身边没钱,这就象是个笑话。
  但钱翘恭却知道,吴争身边没有余钱是真的。
  吴争从梁湖起兵,一路北进,吃住军营,钱来得容易,去得更快,甚至九府之中,没有他的一处居所,这对于普通将领或许不足为奇,但以吴争的身份来说,这就象不真实一般。
  钱肃典目光闪烁,他看着侄子道:“若是真如你所说,那你我可为之一搏。”
  钱翘恭一愣,连忙道:“可父亲那如何交待?况且此事若吴争胜出,父亲和钱家必遭牵累,你我于心何忍?”
  
第362章
应天府之变(四)
  钱肃典坚定地道:“你我之前就有改变这个世道的打算,如果不是因为大哥和钱家,早已做出选择。如今听你所说,吴争倒是个可以依托之人,既然如此,何不赌上一把,走一条与大哥不一样的道路,或者殊途同归,也不一定。况且,你我若助了吴争一臂之力,将功折罪,想来吴争也不会太过追责于大哥,长平公主虽年少,但心胸宽广,量来也不会太计较大哥的过失。还有,就算长平公主执意追究大哥,吴争做为钱家女婿,总不能见死不救不是?”
  钱翘恭眼神一亮,对啊,吴争刻意的回避这点,因而自己一直忽略了这一点,吴争与自己那可是郎舅,“小叔的意思,那是选靖海候?”
  钱肃典牙一咬,沉声道:“可以一搏!”
  “那就听小叔的。”
  钱肃典一愕,而后大骂道:“你小子竟敢对你亲叔奸滑如厮!”
  ……
  王之仁浸淫宦场多年,虽说武人出身,但经过事多了,自然也就圆滑了。
  他确实被陈子龙一席话点醒,如果吴争赢了,那就朝廷也就没自己什么事了,至少他得仰吴争的鼻息生存。
  这让王之仁有些受不了,也与他原先的想法有悖。
  是,王之仁确实想与吴争联手,甚至可以接受以吴争为主导。
  但联手与效忠是两回事,一种是合伙人,一种是臣服。
  这其中的区别在于,自己是否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对于一个居国公之位,同样权倾朝野的王之仁来说,臣服,心理上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他选择撤兵,这不仅仅姿态,更是他的选择。
  王之仁的选择是两不相帮,只要他不给双方落下把柄,那么无论是谁上台,都无法动摇他兴国公的根基。
  这一点分寸的把握,不是阅历颇深之人,是无法拿捏恰到好处的。
  但王之仁心里清楚,没有他的襄助,吴争赢不了,应天府四方兵力,没有他的水师,吴争仅靠正阳门外东府城的兵力,不足以掌控全局,局势已经很明显,钱肃乐掌握着聚宝门外钱家叔侄的新军,夏完淳有着定淮门外义军,而那些降军虽然名为吴争麾下,可实际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派系众多,一时无法形成合力。
  最关键的是,因为吴争不在。
  这很重要,任何主帅在与不在,直接关系到将士的选择,甚至左右着将士做出选择。
  有时候,一张脸的存在与否,足以改变历史。
  譬如象岳飞的岳家军,岳爷爷在的时候,岳家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称,可一旦岳爷爷没了,岳家军也就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这说明一个问题,知将不知君的时代,主帅对一支军队的控制力和重要性。
  这也是明末明军一直输多胜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朝堂重文抑武的风气,阉割了明人的血气和彪悍。
  扯远了,说回王之仁。
  王之仁的想法其实与马士英和钱家叔侄大同小异。
  他们都认为,朱以海一旦入城,就宣告着吴争的政治生命由此终结。
  除非朱以海能赦免吴争,真心赦免,并对吴争深信不疑,但这可能吗?
  政斗没有对错,只有成败。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或许附从者可以不究,但为首者,必定在劫难逃。
  否则,如何显现在胜者的威严?
  如何竖立起唯我独尊的姿态?
  王之仁一样认为这次吴争完了,那么他就得为自己考虑,他选择两不得罪,其实就是变相地选择襄助陈子龙,这就是他向陈子龙释放的一丝善意。
  这丝善意,足以让他在这场变故之后,依旧屹立于朝堂上,并且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王之仁、马士英、钱家叔侄他们的想法确实没错,这是这个时代的风气和惯例,及他们所受的教育造成的。
  在他们看来,大义和正朔,是成就一切的必要条件,而朱以海入应天府,那就具备了大义和正朔,足以将吴争的一切优势化为灰烬。
  可他们无法想象,吴争本就是个异类。
  说得更准确些,被马士英无意间点醒的吴争,想清楚了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的吴争,才不会去在意这些所谓的大义和正朔,在他的心中,重生唯一的目的,就只有抗清复明四个字,而复的不是朱明,而是汉明!
  汉明,汉人的大明,与朱家无关,何来正朔之说?
  所以,吴争在路上,就已经派出精骑,赶在自己的前面,急令正阳门外东府城驻军迅速出动,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朱以海入城。
  虽然吴争还是没有明言击杀、进攻等字眼,但令中“不惜一切”四个字,足以说明一切。
  吴争终于露出他原本以为退货了的獠牙,他要,扫清政敌。
  上面说过,一支军队在主帅在与不在时,表现是完全不同的。
  东府城的驻军也是一样,再怎么说,朱以海是天下皆知的鲁王,就算没登基,总也是朱明皇室。
  吴争仅以一道命令,就要他们对一个王爷动杀手,这确实非常难。
  所以,东府城驻军,只是阻断了朱以海一行前进的道路,并没有动手扣押、拘禁朱以海及一应朝臣,甚至将领们还陪笑安抚,声明军令在身,一切误会只等靖海候赶到,便见分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