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1807

  还未入赣的朱聿键,未发一矢,便闻风而溃,他捶胸顿足,一面仰天悲呼,“天意如此,非战之罪”,一面下令退回。
  而此时,清军两路攻入福建。
  西路李成栋以承安至建阳,进逼建宁。
  东路多铎更是势如破竹。
  
第418章
登陆地点
  根本无意对抗清廷的郑芝龙,早已与清廷暗中约降。
  但凡清军兵锋所至之处,驻守各个要隘的郑家军无不闻风而退。
  由此福建门户洞开,这几个月中,隆武朝明军,几乎没有与清军打一场象样的仗,清军如同游山玩水般地直入福建,隆武朝都城建宁轻易地暴露在了清军的兵锋之下。
  敌军兵临城下,朱聿键总算不再激昂,在郑氏兄弟的安排下,朱聿键率众臣撤往福州,苟延残喘。
  但清军两路入闽,预示着局势的不可挽回,更何况有郑氏兄弟暗中与清军勾连,隆武朝其实败亡之局已经注定。
  朝堂之上,人心涣散,人人都在为自己找后路,再无几人为朱聿键出谋划策。
  没有黄道周在身边的朱聿键,此时心急如焚,他忙中再出昏招。
  他不顾郑氏阻拦,执意携当初“御驾亲征”撤回的数千明军,从福州前往延平,准备冒险去湖南。
  可郑氏兄弟岂能如他所愿,早已派人将情况告知多铎。
  就在朱聿键离开福州次日,郑芝龙下令改旗易帜,正式归投清廷。
  由此,等于福建全境已经沦丧于清军之手。
  时人对此感慨,“福京之亡,亡于郑芝龙之通款。”
  而此时,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公开与其父决裂,毅然率己部南下,脱出了清军的势力范围。
  ……
  从杭州湾启航,至福州港航道上。
  沿着海岸线,百舸争流,航行着千条战船。
  从旗号上来看,正是舟山水师惯常的大明龙旗。
  舟山水师隶属于隆武朝,借用它的名义增援,这是吴争想出不是办法的办法。
  毕竟与清廷有停战协定,吴争不想去破坏它。
  倒不是想与清廷长久“友好”下去,而是形势逼人,北伐已经耗尽了莫家大部分的财力,而朝廷根本无力支持短期再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
  面对实力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吴争只能选择卧薪尝胆。
  吴争带的军队不多,骑兵、步兵加上水手,总计才八千人。
  没有办法,这时屈指可数的“巨舰”,载重也不过八百石(指的是战船,商船载重远远不止此数)。
  无法装载更多,加上人太多也会引起清廷的警觉。
  更重要的是,吴争的战略构想,并非要振兴隆武朝,这不可能,如果真这么做,势必与郑芝龙兄弟直接对上,这更不合庆泰朝和自己的利益。
  吴争只是想,让隆武朝存在着,为自己牵制多铎,哪怕多牵制一年半载,让自己有时间训练军队,理顺内政。
  此时的黄道周,已经平静了许多。
  吴争守信率援军南下,这让他心中松了口气。
  只是他觉得,人数太少了。
  八千人能干啥?
  面对两路近二十万敌军,这八千人恐怕塞牙缝都不够。
  这两日间,黄道周为此去烦了吴争不下十趟。
  吴争当然不能对他明说,自己根本没有护持隆武朝的意思,只能解释道:“战船不足,无法装载更多军队,且庆泰朝面对江北清军和绍兴府的两面威胁,无法抽调更多的战船南下。”
  这样的解释,自然骗不了黄道周,可黄道周也明白,庆泰朝的实力,没得为互杀来使的对手,冒自己被攻击的危险,易位而处,黄道周相信隆武帝和自己也会象吴争这么做。
  这无可厚非。
  只是黄道周心中悲怆,到了这个时候,宗室还不能拧成一股绳,大明……焉能不亡啊?!
  “镇国公,请你务必改变登陆地点。”
  看着这个执拗的老头,吴争有些烦他了,这两日,他就象橡皮糖般地粘着自己,不断地出谋划策,可吴争知道,历史上,这老头受他已经投降清廷学生的迷惑,生生将数万大军葬送在了婺源,连他自己也被清军俘虏,而后被杀害。
  这也是导致隆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不是因吴争的出现,黄道周前往应天府求援,现在这个时候,黄道周已经待在清军的囚牢里等死了。
  所以,吴争很反感这样不通军务的人,来对自己的作战方略指手划脚,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嘛。
  吴争自己都很少参与水师的具体作战,仅仅指示战略目标,又岂会让黄道周去参与指挥战术?
  “黄大人,你该待在舱里静候消息的。”吴争蹩眉道,“来人,护送黄大人回舱。”
  “镇国公……镇国人,你听我把话说完。”黄道周拼命地挣扎着,“老夫就一句话。”
  吴争对这老头总归是敬重的,对每个坚守理念抗清到最后的人,吴争都保持着一份敬重。
  叹了口气,吴争挥挥手斥退卫兵,“说吧,又是何事?”
  黄道周喘息道:“老夫北上应天府至今,历时一月有余,老夫离开建宁时,陛下正誓词亲征,可老夫没到应天府时,就听闻陛下已经撤回建宁。而最近的战报,清军李成栋部已经攻下建阳。说到此处,黄道周左右一顾,跑到案上地图前,指着地图道:“建阳距离建宁近在咫尺,从最新的消息得知,如今郑家已经降清,陛下如果没有逃出建宁,那必被清军俘虏,如果是这样,镇国公就算前往泉州、思明州登岸,也无法救援我皇。那么我等只有认为陛下逃出建宁一个选择,如此,只有改变登岸地点方可及时救援陛下。”
  说到这,黄道周涕泪交流,竟曲膝跪向吴争,“虽说镇国公身世存疑,可镇国公也自认明室,同为宗室,理当守望相助啊……!”
  吴争有些动容,听到建阳沦陷、郑芝龙降清时,吴争心里就已经知道此行没有任何意义了。
  失去郑家的支持,朱聿键就什么都不是。
  想要达到隆武朝为自己牵制多铎的目标已经无法达到,那此行就是无用功。
  吴争当时就想撤回杭州。
  可一来黄道周的苦苦恳求,二来也听到了郑成功与其父决裂南下。
  这让吴争心里燃起一丝希望,对于郑成功抗清的事迹,是经过历史证实的,那么如果能救援朱聿键,将朱聿键安然交给郑成功,就能避免隆武朝的覆没。
  
第419章
帝王无情义
  保住了朱聿键,也就没有了朱聿键弟弟在广州登基,一个多月就亡的再一次变故了。
  至少朱聿键在南边的帝位,已经人人皆知,在百姓中还是声誉不错,有一定号召力的。
  这样就会为郑成功赢得壮大的条件和时间。
  只要郑成功能象历史中那般壮大,那么自己就可以为收复绍兴做准备了。
  到时福建与浙江连成一片,自己的后背就安生了。
  有了这考虑,吴争才没有下令撤回,而是将登岸地点定在了泉州,用意是在朱聿键南撤路上,进行救援,避免朱聿键清军俘虏、隆武器朝灭亡的悲剧。
  可现在,黄道周却坚认在泉州登陆是错误的,说的理由也让吴争心动。
  建阳陷落的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按理说,此时福京建宁应该已经失守,朱聿键如果已经被俘,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所以,只能当朱聿键已经撤退,没有被俘来应对。
  这个时候,吴争懊恼这个时代的信息缓慢了,所有的消息来得很慢,还难辩真假。
  朱聿键会选择哪条路呢?
  按原先的情报,朱聿键一心亲征反击,欲图赣州,那么应该往西去的。
  见黄道周冲自己下跪,吴争忙上前搀扶道:“黄大人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有知慢慢说就是……依你看,隆武帝会撤往何处,我军又该在何处登岸?”
  黄道周抹了把老泪,顺势起身,指着地图道:“福州港。”
  ……
  那真别说,这对君臣真是相知。
  朱聿键确实撤往了福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