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1807

  局势变得诡异。
  清军一场追击战打成了遭遇战。
  明军一场突击战也打成了消耗战。
  这是双方都始料未及的。
  而吴争的随机应变,让张名振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张名振一样下令,全军突击。
  双方如两股急流,迅猛地对撞在了一起。
  又是一场血腥地搏杀,但这次,明军的人数占了上风。
  李成栋带来的三千人,与吴争部一战之后,损失很大,加上士兵拼杀一场之后,体力消耗很大,而张名振带来的三千人,却是生力军,此处与码头相距仅十多里地,这种距离的行军,根本影响不到明军的战力。
  所以,人数和体力上的优势,极大地抵消了清军战术娴熟和骑兵的优势,毕竟双方胶着,骑兵很难发挥战马的优势进行冲击。
  双方打成一窝粥,而局势还是明军更胜一筹。
  李成栋也有些急了,八十老妪,倒崩了三岁孩儿,这是要阴沟里翻船吗?
  他一急之下,动用身边一百亲卫骑兵,亲自率领,向不远处的明军发动冲锋。
  不分敌我的悍然冲击。
  慈不掌兵,这四个字被李成栋发挥地淋漓尽致。
  从容地加速之后,李成栋百骑如同一把利刃,迅速贯穿了清军和明军的胶着部,无数的人体被撞飞,无数的人体遭受辗压,所过之处,留下一地的残肢断臂。
  张名振惊悚之余,迅速下令全军撤退。
  李成栋笑了。
  得意地笑。
  菜鸟啊!
  这个时候,应该不顾一切地粘上来才对,这样才能使得骑兵的速度越来越慢。
  可如果怕了撤退,那么就是死路一条。
  李成栋没有立即下令追击,而是从容地看着张名振率部撤退。
  不是仁慈,而是李成栋要为刚刚与明军胶着的清军留出重新上马加速的时间。
  当张名振率部撤出五里地,李成栋脸色一凝,右手一挥。
  “隆隆”地马蹄声开始响起。
  大地的抖颤,让张名振一阵心悸,他大声下令道,“别回头,使出吃奶的劲往码头跑。跑到就活,落下则死。”
  明军士兵听主将如此喊,哪还会回头?
  蹩足了劲,撒开脚丫往回跑。
  所有的军械都被丢弃,所过之处满地一片狼籍。
  李成栋和他的麾下骑兵,看到这一幕哈哈大笑,他们根本不在意明军的奔逃。
  双脚能快过四只蹄去?
  让你们五里地,追上也不过片刻的功夫。
  加速的清军骑兵如同大浪般向奔逃的明军席卷过去。
  而事实也正如李成栋猜想的,转瞬之间,清军骑兵前锋,已经将与明军的距离拉近到只有二里地,追上只是一眨眼的事。
  李成栋的眼前似乎已经浮现出了明军在他的铁蹄下哀号的样子。
  笑意慢慢从他头盔下的嘴角浮现。
  此战胜局已定,李成栋现在的注意力只在朱聿键身上,哦不对,李成栋微微摇头,应该还要抓住方才那个小子。
  任何仇恨的载体,都不能让他们活着。
  李成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双腿夹紧马腹,开始加速。
  
第422章
诱敌深入
  明军士兵此时已经开始溃散。
  倒不是说他们是乌合之众,而是战场情况变得糟糕,这种奔逃最伤士气,士兵不敢回头看,只能往前逃,听着越来越近、越来越响的马蹄声,这种蚀骨的恐惧会被无限制的放大。
  完了!这两个字,是几乎所有在逃明军官兵此时能想到的唯一念头。
  背朝敌军骑兵奔逃,这是对抗骑兵大忌,更是自寻死路。
  将士们宁可返身与敌决死一拼,也不想就这么被骑兵追上,然后屈辱地被战马撞飞、马蹄踏碎。
  可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能力去制止这场死亡的奔逃,兵溃如山倒,谁能拦,谁拦得住?
  将士们心中最困惑的是,一向逢战必胜、被将士誉为战神的镇国公,今日这是怎么了?
  清军骑兵与在逃明军的距离越来越近,渐渐缩短至一里,清军骑兵开始举刀。
  下一刻,这刀就该冲着明军士兵的后颈挥下。
  可这时,“嗵”“嗵”“嗵”……的声音响起,响成一片,密集地如同战鼓齐擂。
  清军骑兵茫然地抬头张望。
  李成栋却是悍然地勒住了战马,吓得身边亲卫赶紧拨转马头,差点就撞上李成栋了。
  就这么一瞬间,在逃明军与清军骑兵的距离之间,无数的烟柱腾空而起。
  急驰的清军骑兵,几乎是自己撞进烟柱,然后被开花弹的碎片击中。
  “炮击~~~~!”当李成栋意识到不对劲,大呼时,他的声音已经无法传到清军骑兵的耳朵里了,巨大而连绵的炮声,笼罩了整片区域。
  此时,舰船火炮,才是这片土地的主宰。
  当无数的清军骑兵撞进这片弹幕,连人带马被撕成粉碎之后,终于清军骑兵意识清醒过来,开始拨转马头向左右两侧转向了。
  就这么数呼数吸之间,至少有近千清军骑兵,倒在了这片被开花弹笼罩的区域之内。
  遍地的人、马尸体和残肢断臂,都在述说着残酷、憋屈和不甘。
  但清军骑兵的战术素养确实不错,码头前宽阔的场地,给了他们腾挪的空间。
  向左右回避兜转,虽然让不少骑兵相互撞上而落马伤亡,但大部分的骑兵,总算躲过了船炮的轰击。
  回到李成栋身边时,清军骑兵已经不足千人。
  李成栋愤怒,他下令撤退三里,撤出火炮的射程之外。
  李成栋对火炮并不陌生,从江西战场一直南下,几乎每一战,明军和清军双方都有不同数量、不同规制的火炮参战。
  可李成栋怎么也想不到,在郑芝龙宣布全军易帜投降的福建,还有成建制的明军,还有成建制的明军骑兵,还有如此规模的火炮?
  这个哑巴亏吃得确实让李成栋窝心。
  但他没有失去理性,于是他下令后撤至火炮射程之外。
  等待后军赶来。
  李成栋要报仇,报这一箭之仇!
  只要后军会师,就算对面有打不完的炮弹,李成栋也有自信歼灭这支让他吃了个哑巴亏的明军,同时缴获这批火炮。
  可李成栋根本没有意识到,他面前的这支明军不是隆武朝的明军,更不是郑家的军队,而是一支集结了定海、舟山两大水师主力炮舰的庞然大物。
  这支舰队刚刚动用的火炮,仅不足三分之一,实在是港口太窄,大部分舰船无法进入射程之内,够不上,否则,恐怕再宽阔的码头广场,也将被炮火全数覆盖。
  而明军火炮射程,也不是李成栋所认为撤退三里地就够不上了。
  确实,开花弹够不上了,几条主舰上的千斤红夷大炮之前发射的是开花弹,射程仅在三里之内,可如果换成实心弹,那射程就是倍增,打到六七里外,根本不在话下。
  只是实心弹杀伤范围太小,对骑兵够不成威胁罢了。
  所以,李成栋在此时犯了个非常明显的错误,他应该见机不妙,迅速撤回福州城,这样,他和他的军队都将幸存下来。
  准确地说,李成栋的错误,源自于他对火炮的认知,和对时局的掌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