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807

  吴争的脑子有些乱,本来就已经揭开的谜底,突然又合上了。
  满清贝勒博洛的信是写给谁?
  方?房?黄?或者还有别的姓,亦或者孙明贞根本不是在说姓氏?
  因为陈秉申说过,他看到的姓是“文”。
  吴争用力地甩甩头,道:“将他埋了,就埋在这村边吧,给他立个碑,刻上汉民孙明贞。”
  ……
  回到吴庄,吴争的心情依旧没有好转。
  加上天色将暗,吴争也没着急打算去梁湖卫所上任。
  按制,新官十天之内到任,都不算违制。
  吴争此时在散步思考,没有孙明贞,还能不能说动厉如海?
  厉如海有没有孙明贞所说的那般,心中存有大义?
  没有了孙明贞的手书,吴争不敢肯定,厉如海会相信自己。
  因为孙明贞死了,就死在自己边上,厉如海会不会认为自己杀了孙明贞?
  吴争在犯愁,该不该去找厉如海。
  吴庄,并非园林。
  而是一间间单独的房屋,经过祖辈积累,在房与房之间,建造起回廊、亭榭,慢慢形成了一整片庄园。
  说它美不胜收,怕是高估它了。
  这或许也就是黄伯彦占了吴庄,不立即搬进来住,要招募匠人改建的原因吧。
  但吴庄胜在实用,房子多嘛。
  周思民主仆三人住在一处跨院,两间房。
  吴争走着走着就到了周思民的住处。
  没有多想,吴争就走了进去,这个时候,吴争想找人说说话。
  在他看来,虽然小蛮刁蛮不驯,但周思民是一个不错的倾诉对象。
  屋子里,周思民与小蛮在闲聊,郑叔肃手站立一边,永远是一副谦恭有教养的老管家样。
  吴争心里确实疑惑,要怎样的家规才能将郑叔训练成如此合格?
  见吴争到来,小蛮“噌”地起身,很没规矩地道:“吴大人,你得好好说说令妹。”
  周思民连忙起身制止道:“小蛮,不可无礼。”
  “大……哥来了,让你见笑了。此行琐事可办妥了?”
  吴争被小蛮的话,着实一愣,幺妹怎么得罪她了?
  不过被周思民一打岔,也就忽略过去了。
  “也算是……办妥了吧。”
  周思民问道:“随大哥来的百姓,可安置妥了?”
  吴争斜了小蛮一眼,心中暗赞一声,未及己,先虑他人,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啊。
  小蛮气哼哼地轻哼一声,别过头去。
  吴争没理会她,对周思民道:“若贤弟有瑕,可愿与我出去走走?”
  周思民看吴争神色,察觉吴争是有话要说,点头应道:“大哥请。”
  小蛮迅速上前道:“公子,我陪你。”
  吴争没好气地道:“怎么哪都有你?”
  周思民忍俊不禁,对小蛮道:“你且帮郑叔收拾下屋子,就不必跟着了。”
  说完,和吴争一起走了出去。
  看着吴争和周思民的背影,小蛮跳着脚,对郑叔道:“郑叔,你也不劝劝。”
  郑叔露出一丝笑意道:“小蛮姑娘放心,吴大人是个磊落之人。”
  小蛮撅嘴嗔道:“我怎么就看不到他磊落之处?”
  ……
  吴庄有个小池塘,不大,一亩地。
  池塘边也没有花草,只有乱石。
  不过,乱也有乱的趣味。
  池塘中心有座小亭,有九曲回廊与岸边相连。
  吴争与周思民就在小亭里坐了下来。
  “大哥是有心事吧?”
  吴争看着水面,微微点头,将孙明贞之事,前前后后都与周思民说了。
  周思民眼中有些湿润,他说道:“大厦倾,方见人心。这世道,究竟怎么了?”
  
第40章
尽人事,听天命。
  吴争也感慨道,“听闻清军来了,高居庙堂者,赤身牵羊降了,山野匹夫却能守住心中底线。早知他是这么一个人,我……哎。”
  周思民怔怔地看着水面说道:“照大哥的话,朝廷里有重臣暗通满清,这人会是谁呢?”
  吴争摇摇头道:“我对朝廷中人不熟,方、房、黄亦或者孙明贞说的根本不是姓氏,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厉如海取得那封密信。”
  “那大哥为何不去找厉如海?”
  “我不知道厉如海会不会如孙明贞所说的那般深明大义。如果我告诉了他密信的位置,他反过头来告诉黄得功,那么那封密信就会被黄得功找到。这还就罢了,关键是,如果这信真牵扯到朝廷重臣,那么我、吴庄、贤弟,家父和舍妹,还有那些追随我的士兵都会被牵连进去。”
  周思民明白吴争话中之意,那个暗通满清的重臣,知道密信泄露,便会想尽办法杀人灭口,吴争虽然是百户,可三百多兵,岂能挡得住那人蓄意一击?
  关键是,那个人是谁都不知道。
  都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到时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周思民道:“敢问大哥,你真认为江南能守得住吗?”
  吴争沉默了一会道:“尽人事,听天命。”
  “我明白了。”周思民黯然,“那……大哥随我一起去福州吧,听闻唐王在福州登基,想来福州还是安全的。”
  吴争回身看着周思民摇摇头道:“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浙江沦陷,福州也在旦夕之间。福州沦陷之后,逃往何处?无非是多活了一年半载,与其苟且偷生,不如拼死一搏。只是可惜,鲁王无法整合浙东明军,否则应该有实力与清军一搏。”
  “贤弟,你在吴庄将养一两月,待伤势痊愈了,我派二憨送你去福州。”
  “不,大哥能舍生取义,我也能。”
  吴争有些感动,“我知道贤弟心意,只是……”
  “大哥嫌弃我身有残疾?”周思民突然抬头盯着吴争,眼中盈盈欲滴。
  吴争连忙道:“不,不。贤弟误会了,我的意思是,你并非武人,不适合上阵厮杀。你若要报国,完全可以用别的方式,譬如在福州用笔声讨鞑子凶残,譬如向福州百姓宣扬大义……”
  “大哥终究是嫌弃我无用。”周思民黯然。
  吴争沉默,言多必有失,就想抽自己一嘴巴子。
  周思民起身,慢慢走向池塘边,“连大哥都没有信心了,这么说来,大明是真没救了。”
  吴争赶紧道:“那倒未必。其实不管是鲁王,还是福州唐王,只要能联合起来,一致抗清,大明还是有一搏之力的。”
  周思民回头,看着吴争道:“真的?可我听说,如今浙东总共不过五、六万兵力。”
  “当然是真的。”吴争用力点头道,“胜败很多时候,不在于兵员的多少,而是于反抗之心有多坚定。如果我有三万象如今手下士兵那样的军队,必能顶住清军南下之势。”
  周思民象有些信了,他突然问道:“如果真能有战胜满清、恢复大明的那一天,你会拥立鲁王、还是唐王?”
  吴争被这话问得一时无言以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