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3/1807

  当天午后,陈胜、厉如海、鲁之域三人趁机对沥海外围清军发起了全力反击。
  柯永盛负隅顽抗了一下午,虽说没有被沥海明军击败,但所处的地域,在慢慢地缩小。
  当天晚上,绍兴城中,运空了道墟粮仓的吴争,在西校场作了战前动员,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宜将余勇追穷寇”。
  不管是方国安部还是王得仁部,亦或是金声桓部,都被派了出去。
  以曹娥江沿江、道墟、上虞,三个方向,对沥海清军展开了全方位包抄。
  这个时候,吴争的胃口已经被渐渐养大了。
  他对麾下将领的要求,已经从驱逐清军变成,全歼绍兴府清军。
  随着战局的发展,原本只想驱离清军出绍兴府的吴争,就时开始展露出“狰狞”。
  痛打落水狗!当吴争大声喊出这句话的时候,将士们都兴奋起来了。
  谁都明白,道墟粮仓的占领,清军已经败了一半,而道墟之战,清军的意外折损那就等于生生把另一半败局给坐实了。
  就连原本心不甘情不愿归降庆泰朝的金声桓,此时都坚定地向吴争求战。
  绍兴府清军的末日不远了。
  子时刚过,一万多大军出绍兴府,如三条火龙,连绵在向东的三条道路上。
  寅时,天色还未全亮,明军直接对沥海清军展开了攻击。
  声势之大,进攻之决绝,堪称此战役之最。
  ……
  面对着敌人四个方向(包括沥海明军)的夹击,柯永盛就算是有点石为金的本事,此时恐怕也顶不住了。
  兵力骤减之下,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可柯永盛不象金声桓、王得仁,他是正而八经的清廷宿将,投降这个词,从没有在他脑子来出现过。
  于是柯永盛下令突围,方向依旧是驿亭。
  此时柯永盛麾下至少还有一万五千多军队,他留下一支偏师殿后,趁着夜色,主力向驿亭而去。
  留下的这支偏师,却是混杂着真金白银的。
  其中至少有千人是柯永盛的嫡系。
  这不奇怪,在这种极端劣势下,留下殿后,等于是死路一条,没有真金白银混入,殿后的军队士气是提不起来的。
  这支不足五千人的清军确实悍勇,生生拖住了四个方向的明军进攻,当然,夜色也给了清军非常大的便利。
  明军心知胜局已定,每个将领都不想再出现重大伤亡,因此攻得不决绝。
  当天色大亮时,明军才发现,所包围的清军只是一支清军殿后部队,敌人主力已经失去踪影。
  大怒之下,随即对这支偏师发起了突击,彻底歼灭,未让一人漏网。
  ……
  驿亭,从古时名不见经传的小驿站,发展成一个要隘。
  而后在清军突入绍兴府,明军在此奋起抵抗,再因张国维的壮烈“殉国”而名声雀起。
  江南文人,已经将它美化成一个神圣的抗战圣地。
  可不断的易手,并未能让驿亭要隘的城防更加坚固,反而因不断的战火而衰败。
  柯永盛由此判断,就算明军在此布下重兵阻截,想来以驿亭仅一丈高的的城防,也挡不住自己背水一战、拼死一击。
  何况,从沥海战场的明军兵力部署来看,明军应该没有余力在驿亭部署重兵的可能。
  驿亭是清军除海路之外,唯一的撤退通道。
  柯永盛知道,吴争也知道,所有人都知道。
  既然都知道,那么就有灯下黑的可能。
  明军未必会认为,自己敢于孤注一掷进行强攻,从驿亭突围。
  当柯永盛直至驿亭城外,望着冷冷清清的要隘外围,心中一宽。
  这破城如果有上万人,就一定无法隐蔽起来,既然什么异状都没有,那就表示城内兵力绝对不会超过五、六千人。
  柯永盛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那个庆泰朝的少年国公,终究是嫰了些。
  “进攻!拿下驿亭,我们就能西进!”柯永盛简短的战前动员,让清军将士士气高涨。
  确实,对于身处绝境之人来说,给他们一个渺茫的希望,就能激起他们的潜力。
  一万多清军随即分成两路向驿亭西、南两处城门同时展开了冲锋攻击。
  这种冲锋,没有预备队,真正的背水一战。
  就算明军在城中有设伏,也无法阻挡这种漫山遍野的总攻,因为正象柯永盛所想的,驿亭确实只有五千多明军。
  五千多明军,加上城墙破败,面对一万多敌人不顾死活的冲锋,那就是一场大概率有败无胜的血战。
  可问题是,吴争有那么傻吗?
  他明明知道清军的撤退之路仅驿亭一条独木桥,加上张国维正是因为要截断清军退路,而特意率军占领驿亭。
  吴争会因为误判而没有顾及到驿亭?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都已经动了全歼绍兴府清军的念头了,吴争怎会不去加强驿亭要隘的防御能力?
  所以,驿亭城外的冷清,其实是一种很明显的异状。
  
第453章
绍兴府最后一支清军覆没
  柯永盛太紧张了,加上心中渴望着突破驿亭,这种执念影响了他的判断力。
  试想,小小绍兴府,打成一锅粥了,驿亭城中就算再没有防备,轮班警戒、斥候侦察那是常理,又怎会让一万多敌人近驿亭城外而不知晓呢?
  柯永盛心中的渴望,让他迷失了心智,由此将一万多大军陷入了死局。
  驿亭城中确实只有五千守军。
  其中二千人是张国维留下的池二憨麾下平岗山军队,他们是步兵,此时正掩藏在南门城垛后,背靠城垛,挽弓待射。
  背靠城垛,挽弓斜指向天,这话没有错误,只要一声令下,士兵就可起身,然后转身松手,箭矢便可破空而去,是伏击战中最快的射箭速度。
  他们边上,布满了弯腰缩头的士兵,手中所抱的应有尽有,譬如石头、火油罐、火药罐等等,他们身后手持火把的士兵,边上准备点火的人,双手在因紧张而微微颤抖。
  城墙角上,十多架床弩,已经绞弦待发,箭杆架上,儿臂粗的箭杆向下倾斜,两面形成交叉。
  而西门上却是一片寂静,城墙上只有两名斥候,不断地探头,然后用三角旗向城下送出信息。
  西城门后,一片黑压压的人群,这是一支骑兵,是这场战斗真正的屠刀。
  从骑兵束马衔枚上就能看出,这就是个必杀局,等着清军主动入瓮。
  这一幕如果让柯永盛看到,他会后悔得一头撞死。
  战斗是从南门开打的,当清军近墙百步时,城墙上埋伏的明军迅速起身射箭。
  可箭矢密度不够,虽然射翻了百来清军,但清军的冲锋态势无法遏制。
  两轮弓箭之后,清军已经接近城墙,只有二人高的城墙,只要踩在别人身上就能攀上城沿。
  而这时,明军士兵的石头、火油罐、火药罐对清军的登墙起到了遏制作用。
  但清军依旧在疯狂的攀登。
  而清军后续弓兵开始对城墙上的明军弓箭手进行压制。
  这时,进攻西门的清军冲至西门外五百步。
  总揽战场的柯永盛脸色平静,遭遇阻击,那是意料中事,而正是如期发生明军阻击,才合了柯永盛的心思,这说明明军确实没有布下重兵,因为如果有重兵,就不该是被动防守,而该主动出击,以扩大防御纵深,也就是说,至少得有一支明军游离于城外,做为机动。
  如今明军采取被动防御,正契合了自己对守军兵力不足的判断。
  看着南门交战,西门清军已经接近城墙,由此,柯永盛心中大石放下了一半。
  可柯永盛未免高兴得太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