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1807

  这也是吴争可以忙中偷闲,组织这场收复战的底气所在。
  可问题是,陈子龙他们非常担忧清军对应天府的进攻,想方设法地聚集起更多的兵力,来抵挡清军。
  王之仁此时领水师与清军对峙于长江,他根本不知道身后发生了什么。
  陈子龙以内阁首辅召集三阁臣(马士英受内阁委派,此时正在杭州府督促吴争回援应天府)提议抽调镇江府明军有力之一部,增援镇江与应天府之间沿江一处叫龙潭的地方。
  其实这个提议不能说错,龙潭确实是长江攻防战一处必争所在。
  但从镇江府抽调兵力,这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张煌言反对,他认为夏完淳已经率建阳卫从太平府回援应天府,只要等上两、三天,就可以将建阳卫一部,部署于龙潭,不至于抽调镇江府兵力。
  可问题陈子龙执意调兵,而钱肃乐虽说心里觉得也有些不妥,但从双方的阵营而言,清流一脉总得“守望相助”,加上钱肃乐认为陈子龙的本意,也就是出发点是好的,所以就附和陈子龙的提议,由此以二对一,内阁命令抽调镇江府守军三千人,增援龙潭。
  这样,镇江府就只有五千驻军了,对镇江城的包围,就形同虚设。
  虽说镇江城中,只有清军残部,兵力相当,可对于双方攻、防来说,最多只用算是对峙,谈不上包围了。
  当然,这不是镇江府失守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庆泰朝所有人都错判了多尔衮的战略意图。
  包括吴争,都认为清军对应天府的进攻是佯攻,其战略目标是报福州一箭之仇,还有就是借机清除沥海和平岗山这两颗眼中钉。
  
第455章
清军是纸老虎
  当时吴争与王之仁商议之后,决定以王之仁率水师在长江沿线阻击清军渡江,而吴争则率其主力增援绍兴府,恃机收复绍兴全境。
  这个战术目的达成了,可错判清军战略的后果是,清军重兵以局部优势突破了江防,在镇江城清军的里应外合下,击溃了镇江府明军,占领了镇江府大部分县城。
  虽然王之仁两支水师对长江靠南岸一侧进行了封锁,但镇江府东北方向长江中,有两个很大的岛,叫江心岛。
  清军正是利用这两岛,把十多门红夷大炮运上了岛,然后对明军水师构成了威胁,然后在火炮的支援下,二万清军从两岛同时横渡。
  仅仅两个时辰,清军就登陆南岸,迅速向镇江城突击,击溃了明军。
  钱肃乐满脸沮丧地自责道:“如果不是抽调镇江府军队,想必局势不会糜烂至此。”
  吴争摇摇头安慰道:“钱相不必太自责,陈相其实也没做错,清军这是图谋已久的战术反击,就算没有将三千人调往龙潭,恐怕也挡不住清军全力一击。只是如今的局势,确实难解,绍兴府一战,我部伤亡很大,虽说有方国安残部、王得二一部和金声桓数千降军,可这些军队短时间内无法调去镇江与清军交战。仅以我部二万人,能调往镇江的最多一万人,再多,怕是杭州三府有变。”
  钱肃乐点点头,他明白吴争话中的意思,方国安、王得二、金声桓三人麾下加起来近万降兵囤于绍兴府,如果杭州府抽调大量兵力北上,那么就失去了对绍兴府这些降兵的震慑力,由此发生兵变,那就是后院起火了。
  钱肃乐忧虑道:“可镇江府被占,等于应天府至常州的通道被清军拦腰截断,如此应天府就被孤悬起来,仅与南边太平府、广德府相连,清廷若是大举进攻,恐怕……”
  吴争点点头,他所忧虑的也是这点,镇江的失守,等于将杭州三府、苏州、常州与应天府的直接通道断开了,如果不算长江,应天府此时就已经是被清军两面合围,这种险况,对于庆泰朝廷,那是非常不利的。
  可问题是,平白损失了镇江府五千明军,如今朝廷无可调之兵,吴争这仅调一万人北上,想要收复镇江,谈何容易?
  两个江心岛被清军占领,等于有了向镇江府随时派出增援的跳板。
  而江北清军还有八万之众啊。
  局势非常危险,吴争沉默地来回踱步,他不是神仙,也想不出化解这种危局的可靠办法。
  这时,一边马士英开口道:“镇国公不必烦心,据马某推测,清军虽说占领镇江府,但未必有能力向应天府及周边常州等地发起进攻,也就是说,应天府不会遭受从镇江府方向来的进攻。”
  吴争不解地道:“为何这么说?”
  马士英道:“我等一开始误判清廷的目标在平岗山和沥海两处,事实却证明清廷的目标是镇江府。我朝由此陷入被动,可镇国公别忘了,清廷一样预料不到,镇国公能三天时间,收复绍兴府全境。绍兴府被我朝收复,等于截断了清廷南北通道,加上福州至今还在交战,马某窃以为,此时清廷恐怕比我等还焦灼不安吧?”
  马士英这话让吴争豁然开朗,精神大振。
  吴争的脑子一下子清醒起来,马士英说得没错,镇江府失守确实让庆泰朝陷入首尾无法相顾的危局,可绍兴府的收复,让清廷的感受也好不到哪去?
  福建二十万清军,从此只有依靠江西一条通道进行补给了,因为湖南全境至今还没有被清军占领,从江西战场溃退的李自成大顺军残部依旧有成建制的抵抗,想从战区押送大批量的粮草通过,那得需要多少兵力啊?
  这还有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如今长江以南的格局与清军刚南下时不同。
  当时是明军兵败如山倒,往往是一触即溃,甚至未触即溃,这使得清军迅猛突进。
  可现在明军是在北伐,光复了应天府,就使得各地对清军能占领全境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自然使得许多骑墙的、原本已经想投靠清廷的人和势力,发生了转变。
  清军可以得到的助力减少了,而已经投降明军,也在发生变化,这种暗流涌动让清廷无法形成对庆泰朝全力一击的决心。
  所以,就象马士英说的,清军就算占领了镇江府,他也无力继续发动对周边的攻击,因为事发突然,明军水师猝不及防,这才被清军以局部优势,形成了对镇江水域的突破,可现在,局势已经明朗,王之仁正率水师对江心两个岛进行反击,这就遏制了清军继续大规模向镇江府增兵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突入镇江府的清军有可能成为孤军,至少江北清军对镇江府清军的增援会减至最弱。
  想明白了这点,吴争心安了。
  他笑着对马士英道:“瞧瞧,你把心思动到对鞑子身上,就有了成为一代名臣的可能。”
  马士英涨红了脸,哭笑不得。
  吴争没有理会他,转向钱肃乐道:“马相说得对,清军看似来势凶猛,可实际上却疲惫不堪,如同一只纸老虎。先不说他们三面开战,兵力照样捉襟见肘,就说这江北十万大军恐怕粮草供给也非常勉强,而我军不同,就在自己的地盘上应战,不需要象清军补给线拉到千里之遥。”
  还真别说,吴争这简简单单的一番话,让钱肃乐原本沉重的心一下子轻松起来,仿佛拨云见日,刚刚还无法解决的难题,在顷刻之间,倒成了清军需要烦恼的事了。
  钱肃乐舒颜道:“你所言极是……不过镇江府被清军占领,终究是个大麻烦,还须尽快收复才是。”
  吴争无语,这不就是因为兵力不足,镇江府一时无力收回吗?
  说了半天,依旧绕到了这件事上。
  不过被马士英一提醒,吴争还真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第456章
战争规模开始扩大
  吴争沉吟了一会道:“镇江府清军已经囤积二万多大军,强攻不妥,伤亡太大,加上我军兵力不足……既然清廷的目标在镇江,那我军就避开镇江,让它先占着就是。”
  说到这,吴争令人摊开地图,指着地图上一处,对钱肃乐道:“此时镇江府清军必定严加防范,那我军就反其道而行之,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攻其必救之处,让清廷首尾难顾。钱相回应天府将我的建议转告兴国公,请兴国公率水师以出其不意之势,集结所有炮舰,对此处……”
  钱肃乐和马士英凑上前去,一看,吴争手指所点之处……仪真。
  “请兴国公率水师打开一个口子,然后对此处江岸施以密集炮击,掩护钱肃典、钱翘恭所部渡江登陆。”
  听着吴争斩钉截铁地话声,这哪是建议,简直就已经是命令了。
  不过钱肃乐知道此事重大,也没有在意,只是问道:“可如果派肃典部北攻,应天府防御势必薄弱……这恐怕卧子先生不会同意吧?”
  吴争冷冷地看了钱肃乐一眼,“钱相也不同意?”
  面对着吴争咄咄逼人的语气,钱肃乐道:“我是明白你的用意的,可就算我支持此方略,怕是也难在内阁形成决议……”
  “这钱相不必担心,让马相随你一同回去,虽说兴国公不在,你与马相还有玄著,足以决定这次北攻方略。”
  钱肃乐想想也是,看了吴争一眼道:“可你有没有想过,江北有八万清军,肃典部仅一万多人,就算顺利攻下仪真,怕也会陷入清军合围啊……你可有后续应对之策?”
  吴争道:“攻敌必救,仪真虽说只是一个小县,对于这场战役而言,其不亚于镇江府于我朝的重要性,一旦我军占领仪真,东可攻扬州,西可攻凤阳、滁州、北可震慑淮安……所以,清军必定会向仪真蜂涌而至。到时,可令夏完淳之建阳卫,由句容猛攻丹阳,吸引镇江府清军的注意力,而我会率五千骑兵赶到吕城,由东向西对丹阳发起突击,这样攻下丹阳的希望很大,占领丹阳之后,我与夏完淳会师,便有了足够的兵力对北面镇江府城发起进攻。”
  钱肃乐蹩眉道:“你说得有道理,可……江北那一万多将士呢?一旦清军合围,他们便没有了回撤的可能,难道……难道任由他们覆没吗?”
  吴争沉默了一会答道:“此战最关键的,就是在仪真吸引清军北岸主力,不但要占领仪真,还得守住,确实钱肃典部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但好在兴国公水师能控制江面,可以提供后撤之路。”
  这话钱肃乐就算不谙军事,怕也听得出其中的水份。
  江北清军的火炮可不是摆设,或许是因为明军突然发起进攻,清军来不及调动火炮,被明军突破一个口子,在仪真登陆,但一旦明军占领仪真,并且要牵制北岸清军,那清军就有足够的时间调动火炮,而水师舰炮无论从威力还是射程,都不及清军仿制的红夷大炮,如何控制北岸江面?
  不过钱肃乐没有反驳,他沉重地一声叹息,道:“既然没有别的办法,那就这样吧。为国死战,乃我钱家子孙的荣耀,求之……不得也!”
  吴争动容,他看钱肃乐表情,就明白他已经清楚此战的风险及自己解释的苍白。
  可钱肃乐却不点破,还要回去在内阁廷议中支持自己的这个作战方略,这种作为,焉能不让吴争动容、肃然起敬。
  吴争有些被触动,自己是不是太狠了?
  可吴争依然觉得,以一万多人的代价换取镇江府收复,是……值得的。
  而这一万多人未必会全军覆没,就算全军覆没,也会有镇江府那二万多清军为他们陪葬,这个想法是吴争执意发动此役的指导思想。
  只有收复镇江府全境,如此庆泰朝方可以长江、钱塘江,两江为南北防线,真正占据江南,与清廷抗衡。
  而绍兴府将成为钱塘江南岸突出部,增加杭州府的战略纵深,进可攻,退可守。
  这是吴争的战略目的。
  慈不掌兵!这四个字开始越来越深入吴争的心里。
  然而,看着钱肃乐未老先衰的佝偻身躯,吴争终究有些不忍,“要不,让翘恭兄弟留守应天府,换廖仲平随钱肃典出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