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0/1807

  数百明军被围在西城角处,覆没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夏完淳眼见北城墙已经守不住了,率余下二千多明军向南城撤退,决意依托房屋与清军展开巷战。
  ……
  这半天时间,吴争连续策马急奔,才赶到镇江以西数十里外,一个叫高资的小镇。
  为了抢时间,吴争没有走官道,而是顺江东进,走小道,这个决定直接断绝了吴争的退路。
  因为这个位置,就是当日钱肃典率明军强渡长江,进攻仪真的附近。
  而今日,记恨于心的洪承畴,便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几乎是同一地点,吴争遭遇了已经登岸的一千清军骑兵阻击。
  就在同时,离此仅三、四十里的镇江城遭受到二万清军疯狂进攻。
  仅一个时辰,不足四千守军崩溃,镇江城再次易手,丹徒由此与应天府的联系中断。
  不幸中的大幸,吴争到高资镇外时,发现了一具倒在路边的明军士兵尸体。
  从衣着上看,应该是传令兵。
  吴争立即下令停止前进,检查尸体。
  亲卫检查之后回报,此人是明军传令兵无疑,且尸体还未完全冷却,尸体上并无任何信件和辨识物,想来已经被人搜过。
  此人的致命伤是箭矢贯穿,关键是,这箭矢并非明军箭矢,而是清军箭矢。
  吴争心中一惊,在镇江城周边竟出现清军?
  那么此人很可能是向应天府告急的信使,被清军阻杀。
  吴争这时已经醒悟到,自己原来的计划出现了漏洞。
  清军的主攻方向不是丹徒,而是镇江,准确地说是两处同时进攻。
  这个认识,让吴争毛骨悚然起来。
  朝廷调动镇江守军,自己是坚决反对,奈何内阁执意如此,吴争无力改变。
  此时清军竟主攻镇江,这岂不是对镇江军力了如指掌吗?
  而守军调动才短短两天时间,就算是庆泰朝官员许多都还不知情,清军缘何立即就知晓了?
  这个猜想,让吴争醒悟到朝中有清廷奸细,且这奸细的官职还非常靠前。
  吴争不愿意去怀疑陈子龙,可事实摆在这,让吴争不得不动疑心。
  “原路返回!”吴争大喝着,迅速转身上马,想返回应天府。
  镇江肯定不能去了,清军都已经向周边渗透,说明镇江城要么被围,要么已经沦陷。
  自己只有数十亲卫,前去与送死无异。
  往东已经不可能,那就只有回应天府,再作打算了。
  可很显然,此时吴争是回不去了。
  还没等亲卫全部上马,西北方向,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一支清军骑兵出现了。
  因为吴争一行停滞不前,伏击的清军骑兵,只好现身突击了。
  吴争见状睚眦欲裂,自己还是猜错了,朝中奸细不仅是泄露军机,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命啊。
  可吴争也奇怪了,自己此行事出突然,更是一边派人上疏,一边就已经出城,就算奸细再位高权重,那也无法对自己的行踪了如指掌啊。
  可没有时间多想,吴争迅速决定——向东南突围。
  ……
  此时,应天府虽然已经开始备战,但由于从镇江出发的几路传令信使遭遇清军骑兵截杀,朝廷并没有得到镇江沦陷的消息。
  而吴争的奏折已经递进了内阁,说来奇怪,之前朝中许多人弹劾吴争,可听说他已经赶去丹徒,反倒都松了口气,竟没有人认为,吴争此去会失败。
  这种盲目的信任,不,准确地说应该是盲目的依赖,让朝廷失去了最佳反击的时间。
  其实应天府如果此时向丹徒派出援军,那么至少迅速得到镇江失守的消息。
  由此就算不出兵收复,也可向句容一线部署军队,那就很可能不会陷入巨大被动了。
  但世事没有如果,局势依旧循着越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这个时候最清醒的不是陈子龙、钱肃乐,而是张煌言。
  他清醒的是,吴争不动声色的离开应天府,去指挥丹徒,这显然与吴争的心性不吻合。
  张煌言是知道吴争去找过兴国公王之仁的,所以,张煌言敏锐地感觉到,吴争一定是有某种动作。
  也正是因为这点,张煌言选择了沉默,这就更让朝堂上,没有了不同的声音。
  内阁以张国维为京卫大都督,总领京军四万大军。
  张国维以右卫指挥使廖仲平率一万人镇守北城仪凤、钟阜、金川三门。
  以左卫指挥使熊汝霖率一万人镇守玄武湖一线的神策、太平门。
  自己率二万大军囤于怀远门以东大校场,可迅速增援东、北两面。
  同时,朝廷诏令,城中但凡满十三岁,不到五十的男丁,皆须向就近向官府报备,随时等候朝廷征召。
  整个应天府被迅速调动起来,可没有人知道,应天府根本不是这个战场的中心,至少,在整个局势明朗之前,应天府不会成为这场战争的主战场。
  也就是说,此时京城的全民皆兵,只是一场虚惊。
  当天正午,一件意外发生了。
  马士英在散朝之后,遭遇暗杀!
  他的官轿出正阳门,进入横街,没行多远,两枝弩矢从街道两侧射出,直接贯穿了马士英的官轿。
  也是马士英命不该绝,他在那时突然咳嗽,致身体前倾,两枝弩箭贴着马士英的前胸后背,生生将马士英雄嵌在两矢中间,官服被射穿,锋利的箭头刮破了胸背的皮肤,血是流了不少,而性命总算是保住了。
  
第503章
马士英遭遇暗杀
  正阳门值守禁军迅速包围各坊,而两个刺客想来早已有了必死之心,在禁军赶到时,双方割颈自尽。
  陈子龙闻讯勃然大怒,勒令刑部尚书徐孚远限期破案。
  由此,京城鸡飞狗跳,官员人人自危。
  可马士英想得不一样,他敏锐地感觉不对劲,此事太古怪了。
  马士英有自知之明,以他的才能和在庆泰朝的影响力,还不足以让清廷忌惮,而派死士暗杀。
  而朝中清流,也不会、不敢对他下此狠手,毕竟他的身后站着吴争。
  可问题是,刺杀真真切切地发生了,自己险些就死于两枝弩矢。
  马士英立马猜测到,这必定与之前在荣来酒楼,撞见黑衣人有莫大的关系。
  可如今吴争已经离开京城,马士英一时想不到这事该与谁说。
  他不相信陈子龙,而钱肃乐与陈子龙走得太近,也不在他的思忖范围之内。
  左思右想,马士英选择了张煌言。
  ……
  “此话当真?”张煌言听了马士英的话,也不禁毛骨悚然起来,大战在际,朝堂重臣中有清廷奸细?
  马士英道:“马某怎敢以此事开玩笑?之前与镇国公说起过,只是镇国公认为,他眼下筹划之事,就算被清廷知道,清廷也做出改变,所以肃查奸细之事,留待战后,同时也可以此迷惑清廷。可现在,马某认为朝中奸细竟可在正阳门外悍然行刺,且差点得手,如果今日不是马某,换作是其它重臣,后果不堪设想!”
  张煌言点点头道:“马相言之有理,这事必要彻查到底……黑衣人是谁,马相可有怀疑的人选?”
  马士英犹豫了一会道:“这事非同小可,马某没有证据,不敢妄指他人。”
  张煌言急道,“都什么时候了,马相还这么婆婆妈妈的?如今镇国公不在,一旦应天府有个不测,如何面对镇国公?”
  马士英这才道:“之前马某就感觉黑衣人有种熟悉的感觉,可当时想不起来。今日上朝时,马某突然发觉……有一人很象,无论是身材还是……呃,那种味道,无不与黑衣人相吻合。”
  “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