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1807

  “就算如此,那也不能证明宋征舆与洪承畴私会啊?”
  钱谦益点点头道:“首辅说得没错,所以钱某跟了上去,只是不敢跟太紧,只是远远地瞧见宋征舆进了二楼一间卧室。”
  “你如何确认那室中是洪承畴?”
  “钱某不能确定,但有一点,那卧室外面把门的二人,就是当日我与洪承畴会晤时,洪承畴身边所带二人。”
  陈子龙愣住了。钱谦益所言非常有条理,这不象是为了私怨编排的虚言。
  可一直是自己左膀右臂的宋征舆,怎么可能是清廷奸细呢?
  陈子龙“扑通”坐倒在椅子上,半晌说不出话来。
  钱谦益凑近,轻声道:“原本我只是怀疑,且也吃不准宋征舆与洪承畴私会,是不是也如我一般,奉了首辅或者其它重臣的命令。可今日所发生对马士英雄的行刺案,让我明白,宋征舆真有可能是奸细。因为我那晚也看到了马士英,他在荣来楼南面后门,撞见了宋征舆,且与宋征舆起了争执,想来是楼外天黑,马士英没有认出宋征舆,后来是洪承畴现身,才化解此事,宋征舆才由此走脱……而后,马士英雄与洪承畴入楼又说了半个时辰的话,二人才各自离开。”
  陈子龙就象突然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般,一把抓住钱谦益的手,问道:“如此说来,马士英雄与洪承畴也在私会,有没有可能……马士英是清廷奸细,呃……今日的行刺案是他演的苦肉计,为得就是让人觉得……是清廷要刺杀他,来博取我朝对他的信任,你看,他最后不是没死吗?
  
第505章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陈子龙眼巴巴地看着钱谦益,就希望从钱谦益嘴里说出一个“是”来。
  可钱谦益微微一叹,摇头道:“虽说马士英雄确实与洪承畴也在私会,可奸细还真不可能是他。”
  陈子龙怒道:“你为何如此肯定?”
  “如果马士英是奸细,在他与宋征舆发生争执时,洪承畴为何要现身?虽说后门不如前门,可争执一起,人多眼杂,难道洪承畴就不怕因此而暴露他与马士英私会?他应该藏起来,然后悄悄离开,之后再重新与马士英约别处相见才是。”
  陈子龙缓缓坐倒。
  “就算洪承畴是清廷谈判主使,可毕竟是在我朝京城,真要抓住了他刺探军情、勾连我朝重臣的证据,怕是也难逃被处置的结局。洪承畴不顾暴露自己而现身,必然有他现身的理由,而这理由其实不难揣摩,那就是马士英与宋征舆发生了争执,这也就能解释为何马士英不再追究宋征舆之后,洪承畴又回身进了酒楼。”
  “反过来说今日马士英遇刺之事,虽说马士英臭名远扬,但毕竟没有投清,我朝官员对他避而远之的同时,想必还没有人声言要处死他,当然,这也是因为他的背后有吴争在。而清廷有必要为了这么一个庸人而行刺吗?这显然不可理喻!”
  陈子龙听懂了,马士英不过是个弄臣、贪官、奸倿,清廷巴不得他占据庆泰朝高位以自误,怎么可能不惜代价,以京城潜伏下的死士,去刺杀他呢?
  真要杀,那怎么也得是吴争、钱肃乐或者自己等人啊,还轮不到马士英。
  陈子龙心情异常地复杂,脸上流露的痛苦,让人不忍目睹。
  好半晌,陈子龙咬牙道:“本相要入宫禀告监国。”
  “不可!”钱谦益急忙阻拦道。
  陈子龙茫然抬眼看向钱谦益,“为何不可?难道真要等他做出更大的事来吗?”
  钱谦益凑近一步,低声道:“首辅此时如果禀告监国,那就等于将此事公诸于众,宋征舆确实该死,可他毕竟是首辅左膀右臂,这要是追查起来,必会牵扯到首辅啊。”
  陈子龙站起身怒道:“本相行得正,坐得直,怕什么?”
  钱谦益低声道:“可我奉首辅之命,与洪承畴私会之事,宋征舆也知情啊。”
  陈子龙颓然倒在椅子上,“那……那依虞山先生之意,当如何?”
  钱谦益一字一字地说出四个字——“杀人灭口。”
  陈子龙有些犹豫起来,“不妥,先不说宋征舆是否真投了清,就算是,可终究不知道他罪至如何,就算他罪已不死,那也得由府司审讯定罪……”
  钱谦益苦笑着摇摇头,这卧子先生怕是读书读傻了,真不适合首辅这个位置啊。
  “卧子先生,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真要寄希望于宋征舆不招供,那和与虎谋皮何异?”
  见陈子龙依旧在犹豫,钱谦益道:“这事首辅不必亲自下令,只要向应天府尹打声招呼,让他派人随钱某抓捕就是,之后,钱某会为首辅办妥。”
  陈子龙怔怔地看着钱谦益道:“可如何向应天府尹说起此事?”
  钱谦益一愣,这卧子先生还真不是一般的书生意气,这事能说吗?
  你是首辅,随便吐口痰,那也有无数人说它是铜钱。
  需要说清楚调人的目的吗?
  只要陈子龙一开口,应天府尹还能抗令不成?
  钱谦益只好道:“应天府尹龚鼎孳与钱某有旧,只要首辅应允,所有事下官都能替首辅安排妥帖。等事成之后,钱某就向刑部出首宋征舆,首辅只须为我证明,是受首辅之命前往缉拿清廷奸细,如此便可将首辅从此事中摘出。”
  陈子龙听懂了,可他下不了决心,徐孚远、宋征舆是他的左膀右臂,交情至深,真要做出灭口的决定,陈子龙心是痛的。
  钱谦益见陈子龙还在犹豫,急道:“此事紧急,拖延不得,首辅还须速决才是。”
  陈子龙终于下定决心,沉声道:“办去吧。”
  说完背转身去。
  钱谦益一揖,转身而去。
  ……
  应天府尹龚鼎孳。
  此人说起来,与钱谦益还真是半斤八两,可谓难兄难弟。
  龚鼎孳,字孝升,安徽合肥人。
  崇祯七年进士,任湖北蕲春县令,崇祯十二年任兵部给事中。赴京途中,结识南京名妓顾横波,携其进京,后纳为妾。
  后因镇压张献忠起义有功,升兵科给事中。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龚鼎孳投井自杀未成,被人救起后,随即想通了,辅佐李自成,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清军入差,李自成弃北京,睿亲王多尔衮进京,龚鼎孳迎降,授吏科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刑部右侍郎、左都史使等。
  龚鼎孳无疑是这个时代文人之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一开始时,也是满不殉国之志的,也实施了,可一旦没死成,就颠覆了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的人,一旦迈出了投降这一步,那为起恶来尤甚于普通人。
  他们有着“缜密”的说词,可以给自己的投降行为搽脂抹粉,更具有迷惑性。
  可问题来了,龚鼎孳这样一个人,是怎么成为庆泰朝应天府尹的呢?
  这事还真无法怪任何人。
  庆泰朝其实不过是个“草台班子”,朝中大部分人,那都是江浙籍人氏。
  譬如钱肃乐、张煌言等是宁波府人,张国维是东阳人,陈子龙等是松江府人。
  从弘光朝灭亡之后,大部分朝廷精英都南下福建、广东,留下的基本都是故土难离之人。
  这无可指责,就算是故土难离,能留下,那也是人中翘楚了。
  可因吴争北伐,两个多月愣是将应天府光复了。
  这种骤然的统治地盘扩大,让庆泰朝根本没有储备的官员,总不能随便拉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百姓来做官吧?那政令怕是真出不了正阳门了。
  所以,应天府中之前清廷任命的官员,只要不是恶行显露的,基本被原职留任。
  哪怕是应天府尹,这个举足轻重的职位,也是如此。
  
第506章
物以类聚
  当然,这还得益于大明文人的抱团。
  就象监国殿下朱媺娖,一个才十七八岁的少女,哪知道龚鼎孳是谁,干过什么恶心事啊?
  文人抱团,这事自古亦然。
  只要不是助纣为虐,做得太过火了,就算投降,基本上也没多少人会受到指责。
  因为,他们在投降之后,还得尽一个义务,就是维护那些不肯投降之人,以此来换取文人团体的不追究。
  也就是说,投降之人需要为没投降的人谋福利,先保命后举荐再疏通。
  例子很多,譬如洪承畴的投降,在长江以南,文人对其是骂不绝口,可在长江以北,他就是江北文人的魁首,因为他在保护江北文人不受这场战争的牵累。
  这事基本和人品无关。
  龚鼎孳也是如此,降清之后,他是在北京为官,只是在去年遭人弹劾,被降职调用,贬至应天府做了个治中。
  治中,正五品官,始于西汉,也叫侍中,为州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位仅次于别驾。
  明朝也有延置,只是淡化了它的职能,而且寻常州府已经废止,只在顺天、应天府设置此官位,但权力已经缩减到极点,基本就是个闲差。
  因为府尹之下有府丞、通判、推官,几乎囊括了所有政务,连治学都有儒学教授,治中也就是一尊泥菩萨,摆着做样子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