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1807

  吴争这着,本来是着妙棋,半天时间速战速决,只要不恋战,这支水师将会有惊无险,是可以从容而退的。
  可现在肯定是不一样了,镇江城被清军占领,丹徒就会遭受东西两面夹攻。
  陷落只是时间问题(吴争至此还不知道丹徒已经陷落),那么攻击两地的清军,完全可以抽调兵力回援仪真,也就是说,原本留给水师的时间将会大大缩减,这就对水师造成极大的危险了。
  可现在就算吴争再心急如焚,也没辙了。
  恐怕唯有在心里企求上天,让丹徒支撑更久些,水师突击更顺利些……仅此而已。
  可老天总是喜欢捉弄人,它不喜欢雪中送炭,更喜欢雪上加霜。
  就在吴争默默祈祷之时,一支队伍出现在离吴争一行东北方向。
  那是夏完淳从丹徒撤退的残部,人数不足千人。
  当夏完淳跪在吴争面前,泣声请罪,告诉吴争清军二万大军来犯,丹徒仅守了半天就陷落的消息时,吴争脑子轰地一声,身子再不受自己控制,一屁股就倒在地。
  镇江、丹徒一失,就等于清军可以直入庆泰朝腹地,而兴国公那一万水师如果再遭遇不测,明军在江面上也将大大削减对清军的震慑力。
  清廷如果真有南下的打算,那么朝廷危矣。
  这时的吴争心里恨、悔交集,只想杀人!
  想必是上天也了然吴争的心思,从吴争来的路上,那支一路尾随的清军骑兵,显露出它的身形。
  横着一道二里长的松散骑兵线,就这么优哉游哉地往丹阳城缓缓压过来。
  看着夏完淳带来的残部,和丹阳城中为数不多的火枪兵,吴争知道,这仗得打、必须打。
  不仅得打,还必须打胜。
  不仅得打胜,还得畅快淋漓的打胜。
  可这仗还真的很难打,城中没有骑兵,且看清骑架式,没有向攻城的意思。
  他们止步在离城三、四里处,基本就不前了。
  也就是说,这支骑兵的主将想来是听说过之前丹阳城一战的,知道城中部署着火炮和火枪。
  虽然清军没几个知道火枪的威力程度,但谨慎,总还是知道的。
  清骑在绕城游弋,他们同样不甘心。
  吴争这时做了个让外籍兵慌乱的决定——出城迎战。
  夏完淳明白吴争的心思,他支持吴争的决定。
  留下不肯出战的外籍兵在城墙上压阵之后,夏完淳残部携带长枪,而吴争则率领丹阳城一千多火枪新兵。
  当北城门缓缓打开,明军鱼贯而出,在城门前百步列阵时,清骑惊讶了。
  明军这是想找死吗?
  就算是城头有火炮,对三、四里外的骑兵而言,那威胁度是不大的。
  这时的前装滑膛炮弹速不高,城头击发,三、四里外正在运动的骑兵,完全可以跑出百步,也就是说,那就是拿大炮打蚊子,中奖概率太低。
  可清军骑兵则不同,他们拥有着速度优势,就算面对火炮压制,也可走曲线闪避的同时,逼近明军,然后歼灭他们,再从容撤退。
  火炮调整射角的速度,远不及骑兵拨转马头来得快。
  只有在大批骑兵密集冲锋时,才能起到作用,因为那时几乎不需要瞄准,发射就是了。
  所以,清军骑兵开始躁动起来。
  他们先是由两侧试探着跑动,想引出城墙火炮的射击,以判断射程和密集度。
  并在靠近一些时,试探着以骑射骚扰明军。
  距离尚在五百步外,这箭自然是射不到明军阵列的。
  清军无非是在震慑和试探。
  可被吴争严令过的外籍兵没有动,甚至连火炮都没有射击。
  在一片沉寂之中。
  经过数次试探的清军终于憋不住了,向城门前明军发起了突击。
  在他们看来,面前这支二千多人的明军,怕是烧坏了脑子,嫌命长了。
  暴露在前面的是夏完淳近千枪兵,可这对于清骑而言,没有太大的威胁。
  清骑无法看到枪兵之后的火枪兵,他们被如林的长枪所掩藏。
  清军无法意识到有何异状。
  战斗就这么开始了。
  吴争自然没有发疯,他只是想冒险,镇江城、丹徒陷落,那丹阳失守就是一、两天之内的事了,由此清军可以迅速占领整个镇江府,从而局势依旧回到原来,应天府与常州等府隔绝。
  可情况会更槽,因为应天府没有第二个钱肃典和二万明军可以牺牲,吴争麾下也没有另外一支骑兵,夏完淳的建阳卫,如今只剩不足千人。
  这样的局势,只会引起时局一片糜烂。
  明军需要反击,必须反击。
  可明军需要时间调度,那么保住丹阳,做为镇江府的一颗钉子,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了。
  城外的这支清军就必须歼灭,因为他们已经侦察到了丹阳城的虚实,一旦走脱,就会引来镇江或者丹徒清军蜂涌而至,明军是挡不住清军全力一击的。
  只有歼灭这支骑兵,镇江和丹徒的清军才会对丹阳有所忌惮,才会调兵布阵,才会制订攻城方案,这样才能给己方赢得时间。
  吴争在率军出城时,做了个“小动作”。
  很简单的事,从百姓家中征集小木凳,然后将凳脚锯成一样长短,进行分配。
  面对的清军已经加速的战马轰鸣、大地震荡,夏完淳残部发生了不小的骚乱。
  好在夏完淳立于最前,身先士卒,才没有造成前军崩溃。
  但这种骚动,被清军看到,是极具迷惑性的。
  五百步距离时,骑兵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两侧转向。
  也就是说,这是清军亦虚亦实的一场佯攻。
  可明军的骚乱,极大的增强了清军的信心。
  在这一瞬间,清骑主将弯刀斜指,发出了真正的冲锋命令。
  五百步,只在一弹指之间。
  呼啸而至的骑兵,在即将与夏完淳部接触的那一刻,首先撞上的是炙热的铅弹。
  滚烫而密集的弹丸,轻易地击穿了骑兵身上的皮襥,贯入他们的身体,带着他们后仰,从马摔下。
  那景象就是死神的镰刀挥过,人群被整齐地一茬茬抹平。
  
第512章
火枪阵难敌骑兵冲锋
  急奔的战马失去了骑兵的控制,有的继续前冲,撞飞了不少明军,有的向两侧转向逃逸。
  顿时前部一片混乱。
  清军主将骤见异状,却已经来不及思考,他下意识地急令骑兵继续加速前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击垮明军阵列,就算火炮、火枪,那也不是能连发的,只要冲进敌军阵中,那么局势就能彻底扭转。
  可事实上,吴争怎么会想不到这点呢。
  骑兵是战场之王,这个冠冕直到机枪出现,才真正地落尘埃。
  可现在,一分多钟装填一次的滑膛枪,显然是阻止不了骑兵冲锋的。
  这就是吴争在出城前为什么要从百姓家中找木凳的原因了。
  火枪兵分成前后三列错开,在击发时跨上木凳,击发之后退下装填,然后是下一排击发,三轮错开射击,可将击发间隔缩小到极限。
  而清军骑兵前锋被击杀之后,后续骑兵继续前冲至前锋位置时,正好面临第二波射击。
  理论上,这是可以做到接近于无限至连发的。
  但事实上,这种方法还是有问题的。
  吴争发现,骑兵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冲入夏完淳部,士兵不断地被撞飞,如果不是靠着拄地长枪的迟滞,怕是早已被骑兵逼近至火枪兵队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