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1807

  得知监国已经知晓宋征舆是清廷奸细,宋征舆已经被抓,陈子龙方寸大乱。
  他动手了,狠狠地扇了回来禀报的钱谦益一个大耳刮子。
  “陈某一世清名,被你所误!我只是想调走吴争,并非想要他的命,可如今是什么样?清军大举来犯,可不是你所说的佯攻!吴争若一死,庆泰朝倾覆就在片刻之间。”陈子龙恨恨地骂道,“来人,将钱谦益拿下,送交刑部,令徐尚书严加审讯。”
  钱谦益闻听大惊,急忙喊道:“首辅且慢,钱某还有下情禀报。”
  陈子龙冷哼道:“到了这个时候,还想让陈某听你花言巧语,痴心妄想!”
  “首辅,钱某所说之事,关乎江山、社稷、宗庙、明室,你若不听,必后悔终生!”
  陈子龙愣了愣,终于挥手斥退冲进来的府卫,“讲!若有一言不实,陈某也定让你后悔终生!”
  钱谦益平静地看着府卫退去,然后上前一步,凑向陈子龙耳边。
  陈子龙下意识地后退一步,嫌弃、鄙夷地斜眼看着钱谦益。
  钱谦益脸上闪过一丝怒意,压低声音道:“太子尚在人世。”
  此事太过骇人,陈子龙茫然无意识地应道:“太子?先帝(弘光)虽有一子,可从未册封为太子!”
  钱谦益声压得更低,“钱某所说太子,乃崇祯朝皇太子。”
  陈子龙脸色骤变,如遭雷霆重击般瞬间软倒在椅子上。
  “你……你此话当真?”
  “钱某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对首辅胡说啊。”
  陈子龙怔了半晌,然后脸色慢慢恢复正常,“戏说流言,不可为真。自弘光朝至今,短短三、四年间,已经历有两朝四帝,先不说太子真伪,就算是真,那又如何?不但于事无补,反引得朝野大乱。你……自去吧,此事绝不可再传,否则,本相饶不了你!”
  钱谦益似乎被陈子龙的冷漠所激怒,他厉声道:“都道卧子先生忠肝义胆,以大明遗民自居,不想……哼哼!”
  陈子龙淡然问道:“不想如何?本相乃庆泰朝首辅,非崇祯朝的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前朝太子一旦现世,必是一番血雨腥风,你不会忘记弘光朝前事了吧?”
  钱谦益一怔,好一会急道:“首辅可知,太子贤良敦厚,实为明主之相,数年之中辗转于民间,更是变得沉稳。如今首辅既然不想拥立吴争,那太子就是最好人选。只要太子归位,首辅即是大明功臣,受人世代称颂。”
  陈子龙直愣愣地看着钱谦益,轻嗤道:“你说得没错,可陈某若是做了前朝忠臣,却成了庆泰朝逆臣。”
  钱谦益以为陈子龙是拒绝之意,刚要张口相劝,不想陈子龙道:“这说起来,都是明室一脉,论起来,监国殿下与太子是一母同胞……如今太子在何处?”
  钱谦益却迟疑起来,呐呐道:“钱某也只是受人之托,太子现在何处,钱某不知。”
  “看来你是信不过本相啊。”陈子龙一挥手道,“也罢,你去吧。”
  钱谦益只好说道:“钱某是真不知太子现在何处,但钱某私下猜测,应该在……杭州府。”
  陈子龙惊愕道:“为何会在杭州府,那可是镇国公吴争的地盘,难道……太子之事,吴争也知道?”
  钱谦益忙摇摇手道:“首辅勿急,吴争并不知情。”
  陈子龙深吸一口气道:“此事关系重大,万不可传扬出去,否则就是害了太子。”
  钱谦益点头道:“首辅金玉良言,钱某也是想辅佐首辅,仅对首辅一人说起此事。”
  “太子为何会滞留在杭州府?”
  钱谦益稍一犹豫,说道:“钱某也是奉鲁王之命,联络朝中忠臣义士,以待有朝一日正本溯源,重兴明室。钱某敬佩卧子先生忠义,这才向先生言明此事,还望先生鼎立相助。”
  
第514章
你也配?
  陈子龙目光一凝,“鲁王?照你这么说来,是鲁王找到了太子?”
  “应该……是。”
  “鲁王倒是不甘寂寞啊,可他找到太子,意欲何为?”
  钱谦益一咬牙,道:“拨乱反正,重回正朔。”
  “你究竟何人?”
  “钱某乃明臣!”
  陈子龙嘿嘿一声道:“你也配?!”
  说了之后,陈子龙有些不忍,岔开话题道:“监国长平公主也是先帝嫡女!”
  钱谦益被陈子龙一句“你也配?”激怒,他直着脖子怼道:“可太子是先帝册封的太子。”
  陈子龙叹道:“陈某真不忍淳安之事重演,外敌当前,朝廷若乱,必被清军趁虚而入,那时陈某便是大明罪人。”
  钱谦益激动地说道:“若是得位不正,就算光复河山,这大明还是大明吗?先生只顾眼前,不思将来,难道就能心安理得?望先生三思!”
  陈子龙仰首,长叹起来。
  ……
  张国维已经向镇江府派出两路人马,增援、营救吴争。
  只是正象他对吴小妹说的,没有足够规模的骑兵,就算赶到,黄花菜都凉了
  尽管如此,张国维还是派出了两路人马,不为别的,就为心中那一份念想……吴争是庆泰朝中兴的希望!
  只有那些装睡的人故作不知,庆泰朝有今天,没吴争行吗?
  若还是鲁王监国,或许朝廷还滞留在绍兴,负隅顽抗罢了,甚至之前多铎、博洛率清军大举来犯,已经失地亡国都不足为奇。
  张国维心里很清楚,吴争这次遇险,除了他的莽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朝中有人,想要他……死!
  张国维心中沮丧、失望、悲愤,还有……无奈。
  这就象是掉入河中的鸟儿,明明知道岸就在那,可翅膀湿了,就是挣扎不起来。
  这些年,无数的人都在反思着大明朝的灭亡,太快了。
  如同一座沙堆起的高塔瞬间坍塌,连找根支柱都来不及。
  无数的人,有无数的理由,张国维也有。
  可现在,张国维只认一件事,庆泰朝不能没有吴争!
  这是他流落乡野一年间所思所想的结论。
  他总结出,吴争应运而生,大明朝的灭亡不是因为党争、腐朽等等,而仅仅就是……它老了!而吴争年轻,明人心中不是没有忠义、血性,而是被那百年的肮脏和腐朽掩盖了。
  年轻,有干劲,这,很重要!
  错了可以改,败了还能再爬起来,这,更重要。
  而锐意进取的心,最重要。
  所以,张国维派出的两路人马,是他手中可以抽调最大限度的兵力,除了驻扎北城廖仲平部,无法调动,他几乎将手中兵力倾囊而出。
  以一万新军接替东城驻防,他还调了东城主将,兵部侍郎、京卫指挥使熊汝霖挂帅。
  而他自己,则已经悄悄突审宋征舆了。
  老实人,一旦被逼急了,往往表现让人震撼。
  张国维在刑讯宋征舆。
  按律,以张国维的官职,是无法审讯宋征舆的。
  可这样的世道,一省都能出三个皇帝,这私点违规,怕是已经没有人敢质疑了,当然质疑也没用,张国维持有朱媺娖的谕令。
  不得不说,张国维,张公,他“堕落”了。
  宋征舆没有熬多久,张国维只是让人割了他大腿内侧几片肉,他就什么都招了。
  可招的,让张国维愕然。
  他甚至有了思想准备,首辅陈子龙可能牵扯其中。
  但宋征舆招认他与洪承畴的暗通,与陈子龙并无丝毫关系。
  宋征舆之所以背叛朝廷,原因也很突兀。
  不为钱财,宋家名门,家财万贯。
  不为高官厚禄,他已经是庆泰朝一部尚书,说难听点,就算混吃等死、熬资历,只要庆泰朝不亡,他都有机会位极人臣。
  可他确确实实地背叛了朝廷,他的背叛始于这次谈判,也就是说,他的背叛还仅令在这半月之间发生的。
  不得不说,洪承畴对明臣,特别是明文人私事是非常谙熟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