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1807

  迎太子正朔还朝,拥立为帝,他陈子龙那就是庆泰朝,不,该是大明朝不朽之功臣,清史之中,当以浓浓笔墨书写之。
  “太子一旦登基,诸公今日之功业,当铭刻在青铜器上,雕琢在社稷坛上,画在太庙墙上,千古流芳!”
  张煌言微微皱眉道:“如此大事,怎可不知会兴国公、镇国公,没有这二位国公的庆泰朝,那还是庆泰朝吗?”
  陈子龙脸色一沉,“张苍水,君是君,臣是臣,你扪心自问,你当年举旗起兵之初心,如今安在乎?”
  张煌言一愕,沉默了。
  钱肃乐应和道:“我等毁家杼难,为得不是高官厚禄,心中所图唯有振兴明室,收复河山,拯救天下黎民于鞑子屠刀之下。仅凭此,无论我等今日做了什么,也将无愧于心。”
  张煌言喟叹一声,摇摇头,不再出声。
  陈子龙没有继续责问,而是趁势岔开话题道:“兴国公、镇国公都是忠义之人。”
  这话算是给王之仁、吴争定性了。
  “待新君登基之后,定会加以优渥、厚赏……如今虽说战争结束,可清军依然有重兵驻扎江北,况且江都大军需要撤回,也需要二位国公率军牵制,以作掩护,军务为重,此次大典,就无须召回二位国公了吧?”
  钱肃乐颌首道:“首辅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钱某附议。”
  一直默不作声的张国维突然开口道:“老夫不是阁臣,原本不该妄言……可老夫想问,若二位国公无心拥立太子,那又该如何?”
  死一般的寂静!
  一柱香的时间,就是这般死寂。
  在场的四人,没有一个是傻子,张国维所说的,才是今日内阁会议真正的重点。
  “应天府有三万新军!”陈子龙开口道,“朝廷已经召回廖仲平部……太平府建阳卫,我已下令调五千人赴京……应天府有自保之力。”
  张煌言质疑道:“夏完淳尚在丹阳养伤,首辅何以私自调动太平府建阳卫?”
  陈子龙老脸一红,道:“事态紧急,我是不得以而为之。”
  张国维面上终于显露出怒意,“首辅视律法于不顾,以夏完淳先生之名义,私调建阳卫入京,如此安排,可是想将庆泰朝拖入内讧?”
  陈子龙怒道:“我一切所为,皆无愧于心。二镇拥兵自重,由来已久,敢问张公,难道要将应天府拱手让人不成?将明室断送于二镇之手?”
  钱肃乐赶紧圆场道:“便是为了国事……诸位,还是商议如何应对吧?”
  陈子龙无心纠缠,道:“如今最稳妥之法,便是说服兴国公,只要许之异姓王爵,想来以兴国公的心性,定能站在太子这边。如此就算有什么不测……他也独木难支。”
  他,所指的自然只有吴争。
  张煌言嗤声道:“首辅可以先有淳安之变,再有朝堂之上拥立镇国公之举,如今又拥立太子。借国之大义,行龌龊之事,无端断己一臂,这种事……恐怕只有蠢人方能为之。”
  陈子龙大怒,喝斥:“张苍水,你凭心而论,我陈子龙是为一己之私之人吗?你凭心而论,我陈子龙为相这半年时间,可有取一文国帑、贪过一文贿赂,亦或是安置一个亲信心腹于朝堂?”
  张煌言无语,起身道:“煌言之所以顺从诸位拥立太子,乃为明室传承正朔。可若要因此而祸害朝廷功臣、引发庆泰朝内讧……恕煌言不忍、不敢为之,告辞!”
  陈子龙厉声道:“张苍水,身在其位,当谋其政。你身为阁臣,岂能一走了之?”
  张煌言站住,头也没回地说道:“在淳安之变时,煌言就辞过一次……现在,不妨再辞一回。”
  说完,将冠帽取下,放置于门边木几之上,指袖而去。
  陈子龙目瞪口呆,指着张煌言的背影呐呐地说不出话来。
  而此时,张国维起身拱手道:“首辅有一句话说得对,勿忘初心!能与诸公拥立太子,张某无悔。可张某也认同张苍水之言,此事不忍、亦不敢为之。张某本非阁臣,自然就没有所谓身在其位,当谋其政之责,若首辅不满张某言行,可向监国弹劾,罢去张某之职。告辞!”
  陈子龙愣了半晌,霍然暴发了,他一把掀翻案牍,冲着钱肃乐喝道:“你瞧瞧……瞧瞧,他羽翼已丰至此,若再给他一年半载,怕是真会篡夺天下了。”
  钱肃乐沉声道:“首辅慎言,镇国公终究是明室后裔。”
  “三百年明室,后裔多了去了。”
  钱肃乐突然严厉地怼道:“可宗庙、社稷传承,也非首辅一人能说了算的?”
  陈子龙大愕,好半天悲愤道:“连你也是如此看待陈某?陈某呕心沥血,所为的就是这大明天下,可到头来,竟落个众叛亲离的结果?”
  钱肃乐喟叹道:“肃乐失言,首辅切勿动怒……也罢,钱某自请去与兴国公说项便是。”
  ……
  皇宫禁苑。
  春和殿。
  朱家兄妹抱头痛哭,倾述这三年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太监郑叔,在边上抹泪不止,暗暗祈祷,沧桑之后便是阳光普照。
  “太子殿下、公主殿下,今日可是大喜的日子……呜呜,怎可落泪呢?”郑叔是真情流露,说着说着,把自个儿给说哭了。也是,当初在平岗山寨,谋划行刺吴争,他是拎着脑袋干下的事,差点就被吴争一刀砍了脑袋。
  这其中的辛酸苦楚,怕是只有郑叔自己才能体会,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
  眼前的太子气宇轩昂、眉目之间英气勃发,正是一代中兴之君的气象。
  最难得的是,太子看得起老奴。
  连奴一个残缺之人,太子都能以礼相待,何况满朝英才俊秀?
  从今以后,明室振兴有望,天下安定,大明至少还得中兴数百年。
  
第531章
还能见到哥哥……真好
  朱慈烺、朱媺娖相互抹着对方脸上的泪痕,朱媺娖说道:“哥哥放心,我已让内阁拟好退位诏书,明日一早就可颁布,庆泰朝有哥哥在,我便如同卸去了一副重担,从此夜里,也可安然入眠了。”
  朱慈烺温和地笑着,如同春风化雨般的笑容,直让朱媺娖为之倾倒。
  哥哥这三年间,怕是有了奇遇,单就这份气度,便已是人中之龙。
  大明,有望!
  此时的朱媺娖心里,突然泛起一个古怪的念头来,朱辰妤、吴小妹,你有个好哥哥,我也有!
  不仅有,还比你的哥哥更俊朗、更有才能、更有气度。
  古怪吗?
  女子的心思如果不古怪,何以称为女子?
  朱慈烺微笑道:“为何如此急促,有妹妹监国这些时间,励精图治、朝政清明,庆泰朝已是一番中兴之象,就算妹妹继续监国,怕也不逊为兄。”
  说到此处,朱慈烺随口问道:“听闻镇国公竟是惠宗后裔?”
  朱媺娖笑容一僵,抿着嘴唇想了想,道:“不敢欺瞒太子。”
  于是将此事的前因后果一一对朱慈烺说了一遍,“媺娖鲁莽,还请太子降罪。”
  朱慈烺笑容没有任何改变,他温和地说道:“妹妹能在如此困局中,为宗庙之延续呕心沥血,怕是古来圣贤、今日须眉,也不諻多让。何罪之有?只是朱辰妤终究是皇家血脉贵胄,不能再让她留在镇国公身边、流落民间,妹妹以为然否?”
  朱媺娖起身拜伏道:“媺娖听哥哥的。”
  “咦,怎的说着话,就行如此大礼,你我兄妹劫后余生,当相互扶持才是,有什么事,为兄替妹妹担着……快快起来。”
  被朱慈烺搀扶起身的朱媺娖睁着泪眼,轻泣道:“有生之日,还能见到哥哥……真好!”
  朱慈烺不禁也微微动容,唏嘘道:“托祖宗的福,托父皇在天之灵庇护,才有你我兄妹今日重聚。”
  二人重新回到座位上,朱慈烺道:“听说妹妹与镇国公有旧?”
  这话问得突兀,让朱媺娖一下子涨红了脸。
  不过朱媺娖并没有回避,毕竟不是在外人面前,而是自己的同胞兄长。
  朱媺娖扭捏起来,这神情象煞了怀春的少女,一副恬恬小女子模样。
  朱慈烺呵呵笑道:“既然如此,为兄当为你筹划此事。”
  朱媺娖一愣道:“可……可他……朝廷已经颁布诏令,承认他是惠宗后裔身份,论起来他便是你我族兄弟,怎可……?”
  朱慈烺道:“此事须缓缓图之,急不得,但妹妹放心,为兄总能想到办法的。”
  “谢哥哥。”朱媺娖心中欢喜,三年来从未有过如此的轻松和甜蜜。
  “依妹妹之见,吴争可有登上大宝之念?”
  突兀地一句问话,让朱媺娖心中一震。
  她忙解释道:“镇国公虽说时常有不敬之言,可他的所为,全是为了朝廷和天下百姓,其所为无一不是……”
  朱慈烺抬手阻止道:“妹妹不必紧张,我在杭州府两年多,还是知道一些他的事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