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1807

  “少爷要回信吗?”
  “回个屁!”吴争暴粗道,“他是阁臣之一,这般大事,问我作甚?还不是想让我挑头,背负恶名?晾着他,我倒要看看,他究竟能走到哪步?”
  “是!”
  “手里还有些啥,都一并说了吧?”
  “京卫副指挥使钱翘恭来信,希望镇国公振臂一呼,清君铡,荡奸倿!”
  “有趣!”吴争抽着嘴角道,“父子竟成了对立面,真有趣!”
  “江都明军抗命,京卫指挥使钱肃典令水师副指挥使王一林部驻囤江都,他只身返回京城述职。”
  “那就更有趣了。”吴争呵呵笑道,只是谁都能听出这声音中无一丝笑意,“上万大军竟敢抗命,这朝廷的颜面何存?”
  “少爷,我想……他们是不肯放弃江都,毕竟那是用二万多条人命换来的。”宋安小心翼翼地说道,“况且,钱肃典所部毕竟是因少爷的筹划派出的,怎么着……呃。”
  宋安说不下去了,因为他发现吴争的目光越来越冷。
  “你是不是想说,钱肃典是为了我,才抗命的?”吴争冷冷问道,“我需要他为我抗命吗?”
  说到这,吴争转头看向鲁之域,“你怕也是作如此想吧?”
  鲁之域呐呐不知该如何接话。
  吴争负手走了几步道:“我要取,谁也拦不住,可这十府之地的皇帝,你家少爷不稀罕。去,替少爷拟奏疏……镇江府战事已毕,臣镇国公吴争,即日回京述职!”
  “少爷?!”
  “国公!?”
  “照我说的拟!”
  “喏。”
  ……
  文华殿以东,一处不显眼不露水的偏殿,它东北角有个更不显眼的厢房。
  却是庆泰朝内阁的议政堂。
  屋子很小,如果人多些,怕是坐不下。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陈子龙正捏着一道奏疏,激动地摇晃着,“你们说说……说说,他究竟何意?向朝廷示威吗?”
  张煌言已经上疏请辞,兴国公在前线军营。
  张国维是闭门不出,打死也不来了。
  屋中只有陈子龙、钱肃乐、马士英三人。
  所以,很显然,陈子龙的话,是冲着马士英去的。
  马士英敢答这茬吗?
  他不敢!
  钱肃乐无奈地打圆场道:“镇国公回京述职,是为惯例,首辅别太多心了。”
  “是陈某多心吗?”陈子龙激动道,“令弟竟在江都给王一林写下军令,明目张胆抗令不遵,钱希声,你就没个说法?”
  钱肃乐脸色一僵,沉声道:“钱肃典所为之事,我某一概不知情……好在他已经渡江,等他到时,问明原由,依法惩处便是,或下狱或者斩首,全凭首辅、各司定夺,钱某绝不多言一字。”
  见钱肃乐有了怒意,陈子龙按捺了一下心中的怒火,“好,那就说说他的事。他要回京,朝廷如何应对?”
  钱肃乐垂头闭目,象是睡着了。
  马士英更是不发一言。
  陈子龙厉声道:“马瑶草,你得表态。”
  马士英苦笑道:“首辅要马某表什么态,镇国公是朝廷钦封的国公,无罪名、无过错,只是回京述职,我能说什么?”
  陈子龙冷冷道:“太子谕令,派一人前往半途说项,让他返回杭州府,没有朝廷旨意,不得返京。”
  马士英抬首道:“首辅,这事不妥吧?太子是前朝太子,尚未登基,如何行使皇帝诏令,令当朝国公不得入京?况且,监国虽已发布退位诏,可毕竟事先未曾知会镇国公……”
  “放肆,他究竟是臣,难道君的黜立,还得听他的意思吗?”
  马士英张了张嘴,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第540章
温文尔雅的君子吗
  陈子龙转过脸去,问钱肃乐道:“钱相,陈某欲派你前往与吴争说项,你可愿意?”
  钱肃乐一怔,抬起头来。
  马士英雄一激零,忙道:“要不,马某跑一趟?”
  陈子龙冷哼道:“马相还是待在京城中避嫌为好,否则瓜田李下,许多事就说不清了。”
  马士英缩了回去。
  钱肃乐摇摇头道:“这事,钱某真做不到。”
  这时,屋外传来一声,“孤素闻钱相急公好义,乃大明之忠臣。”
  三人一回首,朱慈烺一脸春风地站在门口。
  “见过太子殿下。”
  “免礼。”朱慈烺进门坐下,“诸公都坐吧。”
  “孤在杭州府待了两年之久,对镇国公还是比较清楚的,镇国公有经天纬地之才,实乃国之栋梁,庆泰朝能执掌半壁江山,全靠镇国公当日北伐,孤心里记着哪。”
  钱肃乐躬身道:“殿下英明。”
  “只是……镇国公少年得志,已然占据高位,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孤以为当磨砺其心志,如此才不负天降大任。诸公以为然否?”
  三人躬身道:“殿下英明!”
  “孤并非想冷落贤能,只是朝廷与清廷和约刚立,孤怕镇国公一时郁愤,做出不忍言之事……细思之下,想劳烦钱相与公主同行,替孤说项,转告镇国公,只要他忠于明室,孤绝不会亏待于他,等孤登基之后,当册封其为吴王。”
  三人惊悚。
  以周天子分封列国,自古以来,象吴王、赵王等,可都是亲王才有的封号。
  朱慈烺这可是大手笔啊。
  而钱肃乐更是惊诧,与公主同行?
  他不明白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为了达到目的,竟然一切都可以做为筹码,这……太私利了。
  钱肃乐能想到的,陈子龙、马士英自然都能想明白。
  可没人说话,包括钱肃乐。
  臣,不言君过。就象子不计父过一般,是为伦理纲常。
  钱肃乐只能应承,“臣遵命。”
  ……
  这不是巧合!
  如果这是巧合,天下巧合就太多了。
  钱肃乐的离开,等于给了陈子龙处置钱肃典足够的时间。
  钱肃典不是蠢人,但钱家人确实太过方正。
  你说要反对朝廷决策,那也太看得起自己了吧?
  区区一个京卫指挥使,是,多少也能带个五、六千兵,战时特例不算,就象王一林一个副指挥使,不也带着一万水师登岸了吗?
  可这三品的指挥使,在京城那真不算什么。
  宰相门房三品官,拿不出手啊。
  好嘛,你回京还搞出这么大阵仗,先不说抗命不撤,你不撤也就不撤,还祸害王一林也抗命不遵?
  祸害也就罢了,还留下手谕给王一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