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1807

  “公主没向殿下说起,我这宗室后裔是假的?”吴争斜眼问道。
  所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吴争这副样子,着实令边上两个内宦再也憋不住了,大喝道:“放肆,请镇国公自重!”
  吴争垂目、正容,而后吸气、吐气。
  随着吐气,还吐出一个字来——“滚!”
  谁滚?
  自然不会让朱慈烺滚。
  这种久居上位的威仪和气势,绝不是这两个一直打扫南都宫里庭院的小黄门所能抗拒得了的。
  两个内宦吓得直哆嗦,眼巴巴地看向朱慈烺。
  所谓打狗看主人,吴争太跋扈了!
  可朱慈烺脸色丝毫不动,反而是轻轻挥了挥手,两名内宦如蒙大赦,慌慌张张地溜向后面。
  “镇国公好大的威仪!”朱慈烺平淡地随口一句。
  吴争还之以李,“殿下好深的城府!”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起来,可如果有人在场,会发现二人脸上根本无一丝笑意。
  吴争把玩着面前的茶盏道:“漂亮话就别说了,将天下拱手让我,就算你肯,怕是先帝也会气得从陵中爬出来。”
  朱慈烺爽快地回答道:“也好。那就册封镇国公为吴王,世袭罔替。如何?”
  “殿下果然大方!”
  “镇国公屡建奇功……应得的。”
  “可执掌天下,怕是靠大方还远远不够吧?”
  “我还有……城府!”
  “城府?”这词用在人身上,难道不是自带贬义的吗?吴争有些愣。
  “镇国公以为,二年之前的南北太子案中,二人是真是假?”
  “殿下好生生在我面前,那二人自然假冒的!”
  “不,他们不假。”
  “啊?”吴争是真惊愕了。
  朱慈烺的眼神变得犀利,“二人若是假,何以对朝中重臣、宫中秘闻如此清楚?甚至连我曾经的内侍,都难辩真伪?”
  “啊?!”
  “镇国公可知道,天下芸芸众生之中,要找与我相同,有双足骭骨者,何其难也!”
  朱慈烺的眼神变得复杂,有怨恨、凄凉、愤怒……还有一丝得意!
  吴争突然间,就明白了,“殿下果然好手段,果然好城府!”
  “区区卑劣之作,令镇国公见笑了。”朱慈烺恢复了平静,谦逊应道,“若非如此,我怕早已追随先皇了。这二人,让我看清了,不管是清廷还是宗室,他们唯一想要的,就是……我死!”
  吴争有些惆怅,有些同情。
  “殿下受苦了!”这话出自吴争真心,他突然明白,朱慈烺能活到现在,着实不易。
  “你真以为我想执掌这片江山吗?”朱慈烺凄然道,他的眼睛有些迷离,覆着一层水雾,“如果不是鲁王发现了我的行踪,我更愿意与阿乐男耕女织,过完这一生。”
  吴争愕然。
  
第546章
坚拒吴王爵
  “所以,你不必怀疑我的真心,你若是想要这天下,我定拱手相让!”朱慈烺一片赤诚神色。
  吴争连忙应道:“我信!但殿下放心,我并无此意。我担忧的是,庆泰朝初立,掌控不过十府之地,殿下虽贵为太子,可一旦改元,必会触及无数人已经到手的利益……”
  “想来也包括镇国公自己吧?”朱慈烺问得很坦荡,一脸坦然,纯真得就象一只小白兔。
  “呃……是。”吴争有些招架不住了。
  “镇国公放宽心,慈烺绝不动任何一人之利益,朝中官职,一如既往!”
  “敢问殿下,对先帝治国如何看待?”吴争适时选择转变话题。
  朱慈烺平静地答道:“子不言父过。”
  吴争道:“成败功过,自由后人评说,出你这口,入我之耳,再无第三人知晓。殿下尽管畅言便是。”
  朱慈烺沉默了一会,方才开口道:“逃亡的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思忖此事。父皇在位十八年,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励精图治……这些世人皆知,可终究还是亡了国。每每思及,便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今日镇国公问及,那就权当是……闲谈吧?”
  “看来殿下已有心得?”
  “不敢言心得,无非是些……揣摩罢了。”
  “请殿下赐教,吴争洗耳恭听!”
  “慈烺以为,为君者,心中本该无对错、忠奸、善恶、黑白,唯以功过、成败论赏罚,仅此而已。镇国公以为然否?”
  吴争慢慢地品味着朱慈烺的这十七个字,越品越觉得意味深长。
  皇帝,如果自己下场成了运动员,那如何当裁判?
  有理!太他妈的有理了。
  于是吴争颌首道:“殿下此言高明!”
  朱慈烺微笑着点点头道:“镇国公慧质兰心,慈烺竟有与你相见恨晚之感。”
  吴争老脸一红,吱唔道:“还请殿下继续讲下去。”
  朱慈烺轻轻一叹道:“国事艰难,当时父皇太急躁了……阉党虽然为祸朝野,但不可否认,它是平衡朝堂必不可少的一根支柱,阉党中人也有良心未能泯者,东林、复社党人中不乏营营苟苟之辈。两者原本对峙平衡,凡难解时,便须由父皇调解、判定,但一朝阉党覆没,清流占据了整个朝堂,一枝独大之时,父皇已经无力回天,此为父皇最大的失误之处。”
  吴争震惊!
  这种诠释大明亡国的论调,鲜有听闻,这还出于崇祯朝太子之口,让吴争有种仿如隔世之感。
  可不得不说,深思起来,还真他妈的有道理。
  崇祯帝以兄终弟及继承帝位,本就根基浅薄,可刚一上位,便大刀阔斧铲除阉党,一夕之间,原本对立的两在阵营,一方轰然垮台,战略平衡瞬间打破,而造成的权力空隙,没有合适的第三方进行填补。
  清流一夜之间,掌控了整个朝堂,这,就是一场灾难。
  如同贫穷已久的难民,一朝暴福,他们甚至不知道,手中巨大的财富该用往何处?
  如同李自成义军攻入顺天府,一朝翻身作了主,结果……灰溜溜地离开,直到灭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明太祖朱元璋身边谋士朱升有句话说得好,可谓一语中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意思虽然稍有不合,但理是一样的。
  举大事,得三思而后行。
  显然,朱由检太心急了,阉党为祸不假,但在铲除它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培植一个替代阉党的第三方势力,去收拢阉党清除之后,所留下的权力空隙?
  如此,清流未必会失控,朝堂之上,权力相互监督平衡,皇帝尚可以裁判的身份掌控大局。
  朱元璋采纳了朱升的意见,坐稳了天下。
  而他的后人朱由检,却忘记了这句至理名言。
  吴争愣愣地看着朱慈烺,难道朱家真转运了,亡国三年,终于出了个救世主?
  吴争有些信了。
  太子有明君之相,这句话有些道理。
  帝王无情,这绝不是贬义。
  只有帝王无情,人间方可有情!
  “敢问殿下,如今时局,若殿下登基,当如何应对?”
  “两岸停战之势已成,当与民修养生息,内修吏治、外连南方宗室、西北义军,合力图强,待来日,与清廷决战、逐鹿中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