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9/1807

  松江,在大明朝有“苏松税赋半天下”之说。
  军校就坐落在仓城东北数十里处的一处荒地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尊敬的镇国公阁下,这笔钱款不能再拖欠了。”卫匡国如一只闻到腥臭味的苍蝇一般,死死地叮着吴争、追着吴争,喋喋不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仙风道骨,向以仪容自律的卫匡国,成了他自己最不喜欢的那种人——讨债人。
  吴争微笑着,但无奈地耸耸肩膀道:“我亲爱的马尔蒂尼先生,你知道的,我的国家正在受北方野蛮人的侵略,大部分国土皆已沦丧,我辖下三府之地的赋税不足以支付欠款……我不赖账,可我需要时间,你也知道,我年轻,不缺时间。”
  卫匡国有那些一阵子的惊愕,他不明白,一个堂堂的当朝镇国公,手掌数万军队的大将军,怎么会如此地无赖,年轻,是,他年轻,可自己不再年轻,真要等到十年、八年之后,才还钱吗?
  这是当日和自己信誓旦旦,货到付款的吴争吗?
  卫匡国欲哭无泪,“尊敬的镇国公阁下,这不是个小数目,一百三十六万两,可以供养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数年所需。您不能再拖欠了,教廷的教皇和长老们,会撕碎我的身体……噢,天哪,您将再也得不到来自教廷的资助和一切您急需的物资。”
  吴争无奈地转身,想了想道:“亲爱的马尔蒂尼先生,这样,我加一年一成的利息,如何?”
  “不,不。尊敬的镇国公阁下,你不明白,我需要的现银,现银!”
  “好吧。我有个提议,如果教廷再运送一万支燧发枪及相应的纸弹来,我会想办法付给你一部分钱款。”
  卫匡国惊愕了,面前这人怎么可以如此坦然地说出这样无耻的话来,前款未清,还想着再赊帐?
  “不,绝不可能。尊敬的镇国公阁下,从今天起,我会一刻不离开你,直到你还清欠款。”卫匡国坚决地说道,他发誓再不被吴争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吴争摊开双手道:“好吧。你胜利了。亲爱的马尔蒂尼先生,你的执着改变了我的想法,这样,给我一年时间,从明年的今天起,我将分期付款。你知道,现在我肯定是付不出这笔钱的……要不,你把你运来的,再拉回去?”
  卫匡国目瞪口呆,直到吴争摇摇头准备转身离开,卫匡国才如梦初醒般冲上去,拽住吴争的袖子道:“一年之后,必须还款?!”
  “分期还款。”吴争纠正道。
  “一年还多少?”
  “一年三十万。”
  “不,不。七十万,两年还清。”
  “好吧,一年四十万,三年还清。亲爱的马尔蒂尼先生,我要养活很多人,这其中也包括你从教廷带来的佣金高昂的二百工匠和三百佣兵……马尔蒂尼先生,我需要一百门欧洲最新式的火炮,还有一万枝装填更快的火枪,当然弹药越多越好。”
  “上帝啊。”卫匡国一声哀叹,“您肯定会破产!”
  吴争耸耸肩膀道:“如果能打过江去,我愿意破产十回、百回。但你应该知道,三府之地的赋税已经被朝廷收回,如果我军过不了江,一年四十万的钱,是不可能还上的。”
  “您这是在讹诈。不,这绝对不可能!”卫匡国愤怒的大喊道,“您得有大明朝廷官员该有的体面。”
  “体面多少钱一斤?”吴争一本正经地说道,“当满天下的百姓都在野蛮人的铁骑下申吟,体面值多少钱一斤?你比我幸运,因为你的国家、你的教廷没有暴发战争,你的同胞和亲人没有被敌人杀戮。”
  卫匡国愣愣地看着吴争。
  吴争道:“我知道你听得懂,你甚至都我还懂,去吧,转告教廷,上了我的船,就得与我一起抗下去,赢,就双赢,输,就一起输。我要一百门炮、一万枝枪……当然,你们也会得到你们想要得到的。我是非常慷慨的人!”
  ……
  卫匡国走了。
  上了吴争贼船的人多了,很难再离开。
  因为吴争不象个读书人,哪怕他十三岁就是上虞禀生。
  因为吴争不讲理,他就从没有想过讲理,这不是个讲理的世道。
  卫匡国得去忙活,又一次的军火装运。
  从欧洲到大明,海路得近两个月。
  用卫匡国的话说,噢,上帝,如果能重新来过,我乞求不要认识这个无赖。
  连一边陪同的,浸淫商场半辈子的莫执念都看不下去了,他在吴争耳边轻声道:“大将军若是想支付,老朽还是能凑出一部分银子来的。”
  吴争斜眼道:“老卫往莫府使银子了?”
  莫执念连忙否认道:“老朽虽与卫匡国相识多年,可老朽绝不可能为些银子而卖了大将军。”
  吴争呵呵笑道:“我随口说说,开个玩笑,莫老切勿当真。”
  然后吴争叹道:“三府赋税被朝廷收回了,我们得过苦日子了,用钱的地方太多,咱要有所储备。”
  
第576章
江南军校
  莫执念问道:“大将军就不怕卫匡国一怒而去,教廷再也不卖给咱火器吗?”
  “不会。”吴争摇摇头道,“那没到那份上,至少他们的本钱,咱是付给他们了,欠的只是他们的利润,将利润拖上一段日子,他们应该能够承受,这也等于吊着他们,让他们无法回绝我日后或许有些过分的请求。”
  莫执念在心底为卫匡国祈祷,“或许有些过份的请求”,天哪,能让吴争自觉是过份的请求,那该是怎么的过份呢?
  莫执念点头道:“大将军高明。这些天,进港的商船数量呈下降趋势,不少船只选择北上……还有去往应天府的商船也在增加,商税下滑不少。”
  “是啊,战争暂时停止了,商人逐利,那些本就运往北方的商船,再也不想兜远路,从杭州港上岸,经陆路、运河转运了,他们会选择海路直达北方。”吴争叹息道,“这事你就不要管了,我自有办法。”
  莫执念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绝不是为着手中拮据而忧虑,他是为着吴争话中“我自有办法”而忧虑。
  他知道,莫家之所以有今日之成就,完全来自于自己两年前的投资,投资一个当时还是区区千户的少年。
  这场投资无疑是成功的,几乎可以与当年的沈万三相媲美,如今的莫家在江南,那已经是一言九鼎了,可谓名利双收了。
  可现在吴争说“我自有办法”,这让莫执念心中警惕起来,他在忧虑,是不是又有人在投资吴争,自己是不是得未雨绸缪?
  吴争自然是不知道莫执念在想什么的,他带着一行人去了军校。
  方国安带人早已在军校门前恭迎。
  吴争巡视设施之余,在乘兴观看了一场射击表演。
  这射击的三百火枪兵,是他带去镇江府,幸存下来的一千多火枪兵中挑选出来的“精锐”。
  可这个时候,吴争才发现,他盲目的乐观了。
  是,火枪兵的装填、射击已经非常熟练,熟练到了可以说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这不奇怪,简单的几步装填射击动作,在经过战场烤炼之后,不熟练的,都就是头猪了。
  可吴争发现,这射击精度,让人确实令人不敢恭维。
  百步的距离,击中靶子的,百人中仅十七人。
  击中靶心的,无!
  吴争特意地去检查了他们的火枪,这火枪与吴争记忆中的枪支,有着天壤之别。
  木托是直的。
  枪口呈喇叭口。
  偌大的击发机关,让吴争认为,它引起的剧烈震动,足以震麻士兵的半边脸,不,应该会烤焦。
  这怎么可能将火枪贴到腮边去瞄准呢?
  更夸张的是,枪口的厚薄,都有着肉眼可见的差异。
  技术不支持量产,全凭制模后,手工打造,这已经代表了此时欧洲的制造技术。
  吴争此时才意识到,丹阳城外一战,取胜是何等侥幸。
  幸亏当时是背靠城墙组阵,枪弹有足够的密度对骑兵进行杀伤。
  也就是说,当时清军距离近是被射杀的主要成因,清军几乎是以自杀的方式,撞上迎面射出,如同一张筛网的弹丸的。
  否则,就以这样的精准度,自己要向找赢,怕是只能再去重生一次了。
  看着过来凑热闹的钱翘恭幸灾乐祸的表情,吴争怒道:“打不准,可以密集……”
  可话出口,吴争觉得不对,再密集也不可能人叠人啊。
  于是改口道:“如果实在达不到密集,我还可以在背后部署火炮……”
  可再一想,也不对啊,话能这么说,但却不现实,这个时代的道路还真不能让一、二千斤的火炮机动畅通无阻。
  睛天还好,梅雨天足以让士兵们使出吃奶的劲,还得仰头骂天。
  吴争再一次改口道:“就算这些都满足不了对抗骑兵的冲锋,还可以……哪,这……还有这,可以安上瞄准器具,还可以想办法以机关来连发……我还可以下令研制、改良制造材料……”
  这一切,换来的是钱翘恭不以为然的嗤笑。
  但没有人留意到,在身后不远处,陈其材,也就是时任军工坊督办陈守节的儿子,大明朝火炮专家陈于阶的孙子,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记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