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1807

  陈子龙忠诚的对象不是皇帝,而是明室。
  否则又怎会有淳安宫变呢?
  当然,以陈子龙为代表的这些文人,在忠于明室之余,还忠于他们这一阶层,士大夫阶层。
  他们不傻,谁都看得出吴争的实力和能耐,远超过当今陛下。
  这也是之前陈子龙能当殿拥立吴争的原因。
  可仅仅就是吴争的一席话、一个执政理念,就让陈子龙弃吴争于蔽履,而改拥立朱慈烺了。
  这真是前朝太子拥有大义使然吗?
  未必!
  吴争伤及了士大夫阶层,“劫富济贫”这四个字,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敢说,他们之中不乏有英明神武者,能想不到这么简单的策略?
  当然不是!
  之所以无人提及,是不敢提,一提就是国之根基动荡。
  连大明朝开国太祖皇帝,不也是“改变路线”,才有了三百年大明朝吗?
  劫富济贫,不仅仅是个口号,它的背后是阶级的对立,将天下利益重新分配,这对于既得利益群体来说,谁肯?谁愿意?
  也只有象吴争这样“不识好歹”的,才敢信口雌黄!
  可现在,当今天子也触及到了士大夫阶层的底线。
  皇帝竟然在奉天殿一言而决,罢免了内阁阁臣之一钱肃乐。
  兔死狐悲、唇亡齿寒。
  这不是件小事,庆泰朝组建内阁时,就规定了君权虚设,内阁会议是最大的权力机构。
  可现在,皇帝要抢权了。
  能罢黜一个钱肃乐,就能罢黜内阁任何一个阁臣。
  这不对!
  虽然陈子龙等人对钱肃乐也有政见不合,但在这件事上,所有阁臣站在了同一阵线上。
  于是,就有了坊间不同的声音。
  于是,就有了士子要联名上书的声音。
  不仅如此,此时的陈子龙府上,还在召开一场“内阁会议”。
  除了钱肃乐已经不可能到场,其余四人都在,甚至都御史王翊也在。
  他们在商量什么呢?
  说出来很吓人——宫变!
  “既然诸公都同意行废立之事,那就议议,当立谁为新君吧?”陈子龙木然说道。
  王之仁首先道:“义兴朝中,唯有镇国公手中军力最强,实力也最大,依我看,至尊之位非他莫属。”
  陈子龙一口否决道:“吴争此人性格乖戾,行事无任何规矩可循,陈某以为,用将帅可,为君绝对不成。”
  王之仁皱眉道:“若拥立之事,首辅就可一言而决,何必拉我等前来议事,首辅一人定就是了。”
  陈子龙道:“非陈某独断专行,意欲一手遮天。此子非我同道中人,兴国公不妨问问在场诸公,可愿意与你一起拥立。”
  王之仁看向另外三人,另外三人皆脸色如冰,不置可否。
  懂了,王之仁懂了。
  这四人怕是已经有了人选。
  让他来,无非是知会他一声罢了。
  可王之仁能负气一走了之吗?
  不能!
  被朱慈烺责令自证清白的王之仁,已经没有了反抗的余地。
  他的那支已经断线的“风筝”,不但没有回来,而且越去越远。
  最新消息,这支军队已经从如皋转向东南。
  或许朝廷还没人猜度到这支军队的真正目的地,他王之仁却心里一清二楚。
  
第627章
酝酿
  海门在长江北岸,可王之仁现在已经无力派水师前往接应了。
  他现在急需要的不是救援那支水师,而是自证清白。
  面对着朱慈烺的震慑和压力,王之仁胆战心惊。
  所以,换个皇帝,符合他的利益,可以让他解脱。
  如果此时负气而去,那么接下来的拥立之功,就没他的份了。
  所以王之仁只能沉默,做一个听众。
  震慑了王之仁,陈子龙威严地扫了一眼其余三人,“诸公都愿意共襄盛举,怎么就不肯说呢?”
  钱谦益起身道:“钱某以为应该拥立鲁王,本来就该是他监国的,重新归位,理所当然。”
  被他一说,徐孚远转脸怼道:“钱尚书或许忘记了我等拥立鲁王时,鲁王的表现了?”
  王之仁有些意外,咦,这几个臭文人居然没达成一致,这让他心里高兴起来,他嘴角牵了牵,打算依然做个吃瓜众。
  钱谦益脸色不变反怼道:“江南明室之中,除了当今陛下,也就鲁王是近支了,不拥立鲁王,还能拥立谁?”
  徐孚远没有理会他,向陈子龙一拱手道:“徐某认为当拥立长公主。”
  这话一出,王之仁、钱谦益、王翊三人脸色皆变。
  王翊道:“徐相此话不妥吧?长公主虽然身份尊贵,可毕竟是陛下胞妹,如果拥立长公主,那废黜陛下,还有何意义?”
  钱谦益也道:“万一兄妹联手,我等只怕死无葬身之地。”
  陈子龙终于开口道:“徐相所言,其实不无道理。长公主监国二年有余,性情温善,对我等皆敬重有加,但凡国事军政皆不耻下问,实属明君典范。虽说陈某当时糊涂,在淳安行废立之逆事,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诸公以为如何?”
  徐孚远道:“首辅所言极是。虽说长公主与陛下是同胞兄妹,可毕竟是不同之人,况且一旦登上至尊之位,难道长公主还能将权力让渡于兄长不成?”
  这话确实有理,再亲善友爱的兄妹,可权力只有一份,父子尚不能分享,何况兄妹?
  王翊和钱谦益互视了一眼,王翊道:“如果首辅认定是长公主,那王某没有异意。”
  钱谦益笑道:“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只要新君是明主……足矣。”
  陈子龙淡淡一笑道:“那就定下吧,拥立长公主!”
  四人皆点头同意。
  陈子龙道:“接下来议议如何行事。”
  说到这,陈子龙看向王之仁道:“这事还得仰仗兴国公麾下精锐。”
  王之仁一愣道:“首辅手中不是掌着京卫吗?”
  陈子龙摇摇头道:“从绍兴府遭遇清军攻击,陛下令廖仲平率五千人增援……便借口京卫都指挥使不在,京卫当有陛下亲自掌控,以应对清军突然来犯,从陈某手中取走了兵权。”
  王之仁明白了,这怕是陈子龙最为不满之处吧。
  “那首辅怎么让本公如何行事?”
  陈子龙看着王之仁道:“虽说陛下取走了兵权,可毕竟本辅也曾掌过京卫,手中总还有些效忠之人的。兴国公只要让水师有所异动,都御史便安排御史弹劾,本辅就可谏言陛下,率兵前往龙潭或安抚或弹压,只要陛下一出宫城,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
  王之仁问道:“首辅之意,是让本公……举旗谋反?”
  “不。不需要。”陈子龙摇摇手道,“只要做出异动,譬如兴国公想要增援北岸那只水师。”
  王之仁稍一犹豫,道:“好。本公听首辅的。”
  “那就商议一下具体的时间和……”五人慢慢围拢,窃窃私语起来。
  又一场政变,开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