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5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0/1807

  这是这批新式火枪的有效射程极限。
  火枪兵终于动作了。
  让吴争惊讶的是,火枪兵三排一轮齐射。
  虽说这是一场不可能胜的战斗,但吴争心里总盼着能出现奇迹。
  这绝对不是吴争让军校训练的三段击。
  火枪三段击有两种,一种是第一排射击完后,将射空的火枪递向第二排,并从第二排接过已经装填好的火枪,继续射击,第二排再将空枪递向第三排,从第三排接过装填好的火枪,如此周而复始。
  这种三段击的优点在于火枪交换的速度比较快,可以将射击间隔时间压得很短,缺点也很明显,不可能有高精准度,全靠齐射,以量取胜。另外,始终是第一排的士兵射击,三轮下来,士兵恐怕就端不稳火枪了,要知道,二百年前的神机营火枪,重量达到二、三十斤,加上黑火药引爆的震动力极大,还有高温熏烤,三轮射击,基本就是士兵的极限,枪都要端不平了。所以,三轮之后,威力骤减。
  另一种三段击是吴争让江南军校训练的三段击,就是第一排射击之后,向后退,第二排上前射击,然后第一排继续与第三排交换位置,然后开始装填,第二排射击之后,与第三排交换位置,第三排射击,第二排退后与第一排交换位置,如此周而复始。
  这种三段击的缺点是比前一种射击速度稍慢些,但具有比较好的精准度,因为士兵手中的枪,一直是自己那把,训练、作战久了,自然能比较好的掌握该枪精度。同时,每个士兵射击后,都有两轮的休息时间,可以更持续作战。
  可现在,火枪兵显然已经脱离了吴争所指定的三段击范畴。
  吴争稍一想,就明白了,这是宋安的安排。
  宋安在绍兴府一战时,率火枪营连战三场,三战三捷,虽然规模都不是很大,但着实积累了不少火枪兵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在收复绍兴城时,对于火枪巷战有不少心得。
  对付骑兵,二百步的距离,以三段击射击完成,怕骑兵已经进入到三十五步内,根本来不及进行下一轮三段击。
  不如一次齐射之后,继续全军装填,可以来得及进行下一轮齐射。
  说是迟,那时快。
  火枪兵的齐射,炽热的弹丸呼啸着飞向重骑兵,这种相对急速的金属碰撞,让重骑兵的铠甲闪过一连串的火花,可惜,弹丸射不穿重甲。
  这一轮射击,三十弹丸皆无功,无一个重骑兵落地。
  战马依旧在向前冲锋,甚至连慌乱都没有。
  显然,这支重骑兵精锐,已经被多尔衮刻意训练过火药的爆炸声,有了免疫力。
  重骑兵冲至一百步内,火枪兵的装填已经完成。
  八十步。
  第二轮齐射迅速击发。
  进入绝对有效射程之内,弹丸的威力增强,射击精度也提高。
  这一轮的射击,终于有了战果。
  多尔衮的铁甲重骑,与西方的重装具甲骑兵还是有差距的。
  他的铁骑,介于具甲与轻甲之间,没有面罩,身上铁甲多数是由铁片组成,上下前后左右各大块之间还是有不小的缝隙的,特别是面部和颈部。
  这也没办法,一是战马的承重无法与西方的战马相比,铠甲能轻一点是一点。二是具装使得骑手动作死板、作战非常不便。
  而重骑兵不能象轻骑兵那样,在遭遇攻击时向马脖子俯下身躲避,只能直挺硬受,甚至连侧身都不能,因为那样很可能连同战马一起侧翻。
  于是,两名重骑兵,被弹丸近距离击中面部,从急驰的马背上倒下,带着战马一起侧翻。
  不必去看,就算没被弹丸射死,在摔下马时,也一定死了的。
  因为没有人体的骨骼能承受身穿百多斤的铁甲从急驰的马背上摔落,这种份量加上惯性,足以让骑手的骨头寸断。
  所以重骑兵都是固定在战马上的,防止摔落。
  另有三名重骑兵似乎是被击中了胸与颈之间哪个薄弱部位,骑手没有侧倒,而是一头栽倒在马背上,再无动静,任由战马带着奔驰。
  这就是在一瞬间的事,而下一刻战局瞬间改变。
  火枪兵在第二轮射击之后,随即安装短剑。
  重骑兵撞开设置的简易障碍,速度明显减慢了一些,但依旧在冲锋,并又开始加速。
  一瞬间,铁甲战马与人体的冲撞,让十几个火枪兵被撞飞到空中。
  火枪兵的短剑,对于重骑根本起不到一丝作用。
  没有人能面对这样的压迫,还能精准地将短剑刺中重骑的脖颈和面部。
  可短剑,却是他们此时唯一能自卫的武器。
  吴争的心很疼,他在自责,应该配给火枪兵更多武器的,譬如轰天雷、譬如地雷等等,这些,大明朝都曾经批量装备过军队,研发几乎没有瓶颈。
  可惜,吴争没有时间去做这些,近四年的时间,一直在征战。
  甚至都没有往这方面去想,可现在,吴争深深地明白,这一切的辅助武器如果不跟上,仅靠单发火枪,在重骑面前,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吴争的牙齿紧紧地咬着自己的嘴唇,捏紧的拳头中,手指甲已经嵌进了肉里。
  似乎只有疼痛,才能化解他心中的悲伤和自责一般。
  重骑兵在撞穿火枪兵阵线,急驰出近二里地后,才慢慢调转身来。
  让人震撼的是,幸存的火枪兵在退到栅栏另一面后,开始装填,这种镇定,让人骇然。
  重骑兵再次开始冲锋。
  而这次,十几个火枪兵并肩站在一起,他们的密集,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人体可以密集,但战马无法密集,一旦紧挨着冲锋,极有可能会撞在一起,如此,所承受的撞击面积就会减少。也就是说,十几火枪兵用这种方法,来避免一个回合全灭。二是枪手的密集,代表着射出弹丸的密集,以十几杆火枪去射击二十五骑,不如射击二、三个目标来得稳妥,上一轮射中两名重骑面部,给了火枪兵最好的明示
  
第719章
汉人的血性
  这次,一直接近到百步,火枪兵依旧没有射击,他们相互依靠着,将枪口微微抬起对准骑兵的面部。
  五十步。
  四十步。
  三十、二十……
  “轰……”十几杆火枪一瞬间同时爆响,枪口喷出炽热的火焰,十几颗弹丸密集地射向两个重骑,几乎在枪声响起的同时,两个重骑应声侧翻。
  这本是以十几换二骑的战斗,但因为火枪兵的集中,重骑兵为了一次全歼火枪兵,不得不将间距压缩到最小。
  可两名重骑在被密集弹丸射杀后侧翻,这使得边上两骑也被殃及池鱼。
  上面说过了,重骑在冲锋过程中,一旦摔倒,不死就是奇迹。
  这一瞬间的功夫,四骑相继侧翻,余骑中至少有两骑,仅在一个呼吸之间,径直地撞中了聚集在一起的火枪兵,一闪而过之后,只有三人站在原地。
  多尔痛的心也在滴血,他真的在后悔。
  为了损失掉的九名重骑,天知道,这支重骑的价值,几乎每个骑兵、每匹战马都倾注了多尔衮无数财力和精力。
  多尔痛情绪几近失控地,指着幸存的三个火枪兵方向,嚎叫道:“替本王辗碎他们!!!”
  重骑兵再次转向。
  经过两次吃亏,他们都学乖了,他们尽量地收缩起身子,但这缩不了多少,胸部以上,依旧暴露无遗。他们使劲地低头,试图减少面部的目标,可依然无法完全遮蔽。
  但军令已下,重骑兵再次开始加速冲锋。
  隆隆地蹄声,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所有人都被吸引在这场原本以为一面倒的步骑对决中,甚至连呼吸都屏住了。
  场内仅存的三个火枪兵,面对着重骑兵庞大的躯体,如同巨浪中的一叶扁舟。
  三人并排而立,站得笔直。
  但他们已经不再装填。
  所有人都能理解,打到这时,他们没死,已经是奇迹了。
  还能去苛求他们什么呢?
  义兴朝的官员们用手遮眼,他们不忍看着最后三名勇士,被铁骑辗碎。
  此时就算是心再狠的人,也不禁眼中有泪,热泪!
  吴争在自责自己心狠。
  可他不后悔!
  江北明人被清廷奴役已经四年之久,有了奴性。
  这种奴性,会使得他们渐渐忘掉自己的民族和祖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