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5/1807

  只是心中所想的,也仅仅是进行改良和整训。
  是,吴争后世对军事,特别武器的认识,几乎可以颠覆这个时代,但也仅仅是认知。
  因为就算知道人类能在几百年后造出原子弹,也无法在这个时代造出来。
  就算知道后膛枪可以主宰整个未来战场,也无法在没有雷汞出现的情况下,用撞击去引燃前膛枪管中的黑火药。
  超前研发或许能行得通,但这牵扯到的是无数的工艺,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最关键的是,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有吴争最缺少的——时间。
  鞑子已经完成对福建、广东的占领,西北大西军残部已经退向四川,永历朝已经边打边撤,向云南方向转进……
  最多两年,不超过三年,清廷就能将主力调转头来,对付这仅十三府之地的义兴朝。
  所以,吴争只有利用既有的武器和人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改良,而不是莫名其妙地投入巨量人力、财力去搞研发。
  任何一件新兵器的诞生,是需要研发、试制、实战改良、然后定型量产、再改良,直到成熟。
  这太耗费时间了,事实上,对最后真正使用它的士兵而言,一杆威力巨大的火枪,很多时候远不如一把用得趁手的钢刀。
  这就是现实。
  所以,吴争此次回来的目的,就是将火枪兵进行重新训练,训练他们真正地掌握火枪射击和射击后与敌进行白刃战,同时,研发装备技术瓶颈不高的手雷(木柄手榴弹),以完成刺刀搏杀、投弹、火枪射击、火炮支援,就近中远的火力投掷。
  从而提高火力的输出能力。
  但现在,受这两部兵书的启发和帮助,吴争想要的更多了。
  因为许多东西在兵书上已经可以找到,并且有着图样甚至尺寸的标注。
  这些武器已经可以在七、八十年前的嘉靖朝就能被制造出来。
  只是朝廷没有真正去继续研发和使用它,被埋没罢了。
  譬如地雷、譬如水雷、譬如被戚道昆仿制改良出来的十三管连发铳,甚至还有让吴争目瞪口呆的“火龙出水”,这是二级火箭的雏形,用纸糊筒外绑第一级火箭,龙口内有第二级火箭,射出后加大射程击中敌方船舰,用于水上攻击,射程可以达到三至四里。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只有从这两套书里,吴争才感受到前人智慧的无比强大。
  强大到让后人只能拾人牙惠的地步。
  吴争开始整理自己的计划,他决定以书中的兵器雏形,来研发更新兵器。
  同时,有了组建类似后世军队雏形的打算。
  方法、手段,会过时,但思想不会过时,就象孙子兵法,直到千年之后,依旧被军事家所推崇。
  兵书中的训练方法,确实很多都不适合了,但其中的奖惩制度、练行伍、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配合等等方法,值得借鉴,甚至可以照搬。
  ……
  三日期满。
  吴争出关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见戚道昆。
  “戚大叔对兵书中所记载火器的制造有多大把握?”
  戚道昆答道:“小民在这二十年中,全都一一仿制过。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小民可以为王爷全部仿制出来。”
  吴争摇摇头道:“倒不必全都仿制,本王只要其中三样。”
  摊开所画的图纸,吴争道:“第一样,地雷。分触线雷和踩踏雷,大叔三日前演练的应该是踩踏雷吧?”
  “是。”戚道昆目光被吴争所画的图纸吸引。
  “第二样,投掷手雷。这些在大叔手中制造应该不难。但第三样,恐怕需要大叔动动脑筋了。”
  
第755章
黄道周的责问
  吴争另外摊开一张图道:“这是按兵书中记载的虎蹲炮所改良的图纸……”
  吴争开始向戚道昆讲述这门小炮的构思。
  这是一种迫击炮的雏形,击发方式更象是掷弹筒,但也不完全一样。
  这是以机簧配合底火,以燧发枪方式,投射的小炮。
  将前面手雷引燃后,投入炮筒,再以炮筒中的机簧和底火引爆,将手雷投射出去。
  关键点在于,手雷的延时和炮筒底火的配合。
  这需要一些技术,但应该不难。
  在吴争的讲述过程中,戚道昆也在不断地提建议和询问。
  这让吴争有了信心,他对戚道昆道:“本王为增设一个军工坊,由你主事,人力、物力、财力皆有大将军府提供,专事制造这三件火器,你可愿意?”
  戚道昆大喜道:“愿为王爷效力。”
  “多久能出样品?”
  戚道昆稍一思忖,答道:“两月。”
  吴争摇摇头道:“一个月出样品,三个月出成品。如果没有意外,明年开春时,就须进入小批量生产。”
  戚道昆迟疑道:“按兵书中所载,虎蹲炮炮管分木制箍管、铁制箍管两种,因管壁薄,故制造很快,可王爷要改成钢铁管,这恐怕需要不少日子……”
  吴争道:“府库中有各种废弃的铁、铜火炮,可取合适者选用,试制时就不必费心再重铸炮管了。”
  戚道昆于是应道:“是。不过要按王爷规定的日子,单就依靠小民手下的族人,恐怕人手不够。”
  吴争笑了笑,回头对熊当霖、张国维、莫执念道:“半个月之内,参照前军工坊的规模,在军工坊边上再造一个军工坊……前者为甲坊,这坊就称为乙坊吧。同时,以大将军府名义,向各州府、各县颁布招贤令……”
  这是大将军府第一次颁布招贤令,让人惊讶的是,这不是一道征辟“才子、贤达”的招贤令,而是向天下征辟匠人的招贤令。
  招贤令开出的价码也确实诱人,每月十至二十两不等。
  就以每月十两算,也是北伐军士兵五个月的饷银,而北伐军士兵的月饷已经是明军的一倍。
  这种重酬引得六府之地,不,是义兴朝十三府之地,乃至义兴朝周边的各州府匠人闻讯者,纷纷蜂涌而至。
  ……
  黄道周来了。
  他带着他的几个往日同僚、弟子、狱友,从绍兴府而来。
  吴争对黄道周是敬佩的,其实吴争对所有抗清的人,都持敬佩之念,哪怕陈子龙一直与自己为敌,可吴争从没有真正怪责于他,甚至在陈子龙危亡之时,也愿意出手相救。
  这是一种理念,虽然被人效仿的效果,真的很差,但吴争在坚持,他始终认为,汉人终将真正地团结起来,与满清一战。
  吴争设宴款待黄道周等人。
  可不想,宴席间,黄道周的第一句话,就非常直接。
  “会稽郡王,老夫携众前来,只有一件事。我朝亡于多铎之手,吾皇被俘,至今生死不明。”黄道周沉声道,“老夫有心率同僚,为郡王效力,以竟北伐大业。当然,如果会稽郡王嫌弃我等不足以辅佐郡王,老夫将携同僚往西南去,投效永历朝。”
  吴争及张国维等人惊讶起来。
  黄道周等人在宁波府被吴争所救,效力吴争以作报答这在情理之中,毕竟隆武朝亡了嘛。
  可要去投奔永历朝,先不说山高路远,沿途都是清军占领,就以黄道周曾经是隆武朝首辅的履历而言,与永历朝也不对付啊,说敌人有些过份,说相看生憎那绝不夸张。
  吴争想了想,看着黄道周道:“黄大人且莫着急,这事待宴后再商议不迟。”
  不想,黄道周扫了一眼在座诸人,然后嗤笑道:“国破家亡之日,汝等却在推杯换盏,恕黄某无法苟同。会稽郡王就对黄某说一声,是允还是不允,允,黄某等就留下,不允,黄某等就此告辞。”
  这态度确实过了,大将军府诸公个个脸色不虞,就连一向老好人的张国维,也不禁皱眉道:“王爷设宴,我等作陪,是为了款待汝等,可幼玄先生却以此来指责王爷和诸公,幼玄先生此话过分了。”
  黄道周哼道:“吾皇节衣缩食,黄某与同僚毁家业筹资募兵,可不是为了今日来王府受款待的,这一席面,想来多少也得数十两银子吧,这数十两,可募十人,且能配备长枪、钢刀,可杀敌、可卫家园,可眼下却就是一顿酒宴。黄某所言,何来过分?”
  吴争心里无数草原神兽飞驰而过,敢情,款待出错来了。
  吴争这几年经手金银何止千万之数,可真说要自己奢侈,还真谈不上,不,从没有过。
  出战时和将士们同锅而食。
  平日里也就与官员们在府内相就。
  偶尔有闲之时,陪家人吃顿饭,其余时间都去张国维、张煌言家中蹭饭。
  王府之中,厨子仅二人,而吴争一年之中,在王府吃饭的时间,屈指可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