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1807

  在大将军府人力、物力的支持下,这三万新兵,被训练得非常不错,这么说吧,吴争在检阅的时候,方国安一声令下,受阅的新兵就卯足了劲,“嗷嗷”叫着往前冲,气势如虹。
  错了吗?
  没错。至少吴争是满意的。
  但吴争总觉得少了什么,让心里有种不安和忐忑。
  方国安也很郁闷,他是期盼着让这场检阅,给他带来重新领兵上战场的机会,他的那三千子弟兵,此战打的不错,战后也受勋了,最高的军职,已经升至了千总,这让他心中有了希望。
  可现在,听吴争这么说,他自然能会意到吴争对他的训练是不满意的,否则为何要亲自练兵,然后在一个月后对战军演?
  但他不敢拒绝,只能问道:“王爷是否对卑职的训练方法有异意?”
  吴争看了他一眼道:“方大人误会了,本王不是否定你的训练方法,只是觉得火枪兵,不该这么练。”
  方国安听吴争否认,心中稍觉安慰,说道:“练兵之法,大同小异,勇武、剽悍、不畏死、服从军令、严守军纪,便称得上精锐虎贲。卑职不觉得有何处不妥,还请王爷指正。”
  吴争摇摇头道:“本王虽说也是行伍出身,一路从战场上搏杀过来的,可要论战场经验,显然方大人比我强得多。”
  “不敢,卑职不敢当。”
  “可火枪军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新军种,虽说前朝有神机营,之后有戚少保编练的新军,可至少在我掌握的讯息中,这些军队的编制和作战思路,依旧在于火枪做为刀盾、长枪、弓弩的辅助,就象戚少保的在八十年前编练的新军,其小队十二人的构成,队总一人,立盾兵一人,藤盾一人,狼筅兵二人,长枪兵四人,镋钯兵一人,而火器兵仅一人。这显然与我火枪军截然不同。构成不同,战法自然有别。”
  方国安微微皱眉道:“可王爷如何去判断卑职的练兵方法不妥呢?又如何去印证王爷的说法一定是正确的呢?”
  方国安确实有点不虞,带兵,这是他的强项,可现在被吴争这么一说,他的强项反而变得一无是处了。
  吴争道:“方大人先不要急,本王也没断言自己是正确的。本王也是刚刚从戚金戚将军的手书上得知,当年萨尔浒一战,明军精锐损失近五万人,被缴获火炮火铳等二万多件。而明军接受葡萄牙训练的孔有德,耿精忠火器军则集体投降了满清。导致,满清实际上在随后的战争当中,在火器上取得了对明军任何部队的压倒性优势。其中有一战例很说明问题,在辽阳之战中,明军一千火铳兵迎战清军(降清明军)七百火铳兵,距离百步之外,明军发射火器,看清军不动,遂对清军发起了勇猛的冲锋,可在接近至二十步时,七百名清军突然一起射击,一千明军仅七人生还。
  当时两军几乎相同的火铳,从同一阵营中分裂的两部,接受的都是相同的训练,可在一场战斗中,高下立现,这说明什么?说明明军火器兵的指挥失误、战术太过僵硬,不懂得变通,火枪仅作为其它军种的辅助兵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好在,现在没有战事,我们有时间进行一场比试,取长避短,来决定该日后如何去训练火枪军……怎么,方大人怯战了吗?”
  
第761章
听者有意
  方国安依旧皱着眉头道:“难道王爷以为,士兵勇猛冲锋是错的、是不合时宜吗?”
  吴争正容道:“士兵的勇猛,永远不可能是错的,但指挥者的指挥有可能会不合时宜。一只狼带领的一群绵羊,战斗力要强于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狼。”
  “卑职只是觉得无此必要。”方国安依旧在拒绝,这种心理,其实也不难理解,每个人所峙的长处,突然间被别人否定,这种失落感是非常……不堪的。
  吴争心里在生气,可也能理解方国安的感受,想了想之后,吴争道:“这场比试,人由方大人先挑。方大人若赢了,本王允方大人独领一卫,若方大人输了,那就取长补短,以新规重新训练这三万新兵。”
  方国安眉毛一挑,他心动了,他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单独领兵。
  他是看出来了,吴争势力越来越强大,所谓占位要趁早,越早进入核心层,那日后的升迁空间就越大。
  可要占位,最快最直接的就是立下军功,所以,能独领一卫,对方国安的诱惑确实很大。
  想到此处,方国安拱手道:“卑职遵命,就按王爷的意思办。”
  ……
  吴争其实心里也没底,所谓摸着石头过河。
  前世也没领兵打过仗,而且抗战时,我军没有足够的武器弹药,也在与敌肉搏拼刺刀。
  可戚金的手书确实让吴争心中一格登,他推算了好几遍,结果证明,戚金的记录不是虚妄。
  百步之外,千人开火,以当时的火铳射程和威力,命中率是可想而知的。
  但清军(实际是明军降清的火器兵),在换了一个阵营以后,就摆脱了僵硬的战法,一举以七百人完胜一千明军,这简直就是个火器经典战例。
  当时的明军将士堪称勇猛,见没击中,顿时对敌发起冲锋,因为火统的装填太慢,需要一、二分钟,这种勇猛,却在二十步外遭遇清军火器齐射,二十步的距离,那就是最佳射程范围了,威力也在最大范围,结果可想而知。
  这个战例,让吴争有些心慌。
  如果,如果自己所率火枪兵,同样遭遇这样一支清军火器兵,自己的结果会如何?
  除非据城而守,死守不出,否则,三段击也是被敌人齐射所破。
  这一点,反过来也成立,因为二十步的齐射,对步兵冲锋,那就是屠杀,当时的军队可没有匍匐前进这个战术动作,冲锋,那就是一窝蜂的喝杀前进。
  吴争知道,这种假设,日后一定会出现,因为火枪不是自己的专利,只要肯出银子,番商不可能不卖给清廷。
  既然无法杜绝清廷得到火枪,就得从训练、战法上去下功夫。
  当然,吴争是知道提高单兵能力的,但这用处不大。
  热兵器之所以能取代冷兵器,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士兵平民化,勇士不再是贵族的专利,任何一个人只要训练得法,都能胜任火枪手。
  人多力量大嘛,最彪悍的贵族骑兵,遭遇数倍乃至十数倍的火枪齐射,结果都一样。
  练了一辈子的武林高手,也敌不过一个稚童在十步外射出的子弹。
  而由此,热兵器最大的威力在于团队配合,而非单兵作战。
  这就有了矛盾,究竟该注重团队配合呢,还是单兵作战?
  吴争陷入了犹豫。
  ……
  当天晚上,吴争与宋安等人商议此事。
  这次随吴争一起来的有四人,宋安、池二憨和两个戚家少年戚承豪、戚承杰。
  带池二憨来,吴争是想让池二憨未来不会被新军新战法所淘汰,池二憨的心愿就是做个驰骋沙场的将军,所以,吴争打算让池二憨来军校镀层金。
  当吴争把心中的难题说出来,把目光看向宋安时。
  其实吴争只是想听宋安的意见,因为也只有宋安是率领火枪兵进行了几次实战的,而且战绩很好。
  宋安想了想道:“以我看,还是注重配合。之前在绍兴城中与清军巷战时,我是将火枪兵撒出去的,以五人为一队,各自为战。各队遭遇敌人时,往往以一至二人引着敌人兜圈,其余三、四人据房屋对敌射击,虽说装填还是不够快,但几乎在间隔十几步的距离射杀敌人,以至于后来敌人就士气溃散不敢追了。”
  吴争点点头,这话确实有道理,可问题是,这样的巷战不具有太大的代表性,因为之后北伐,往往是大规模的野战,至少在初期,清军不会胆小到只敢守城,也不出来迎战,特别是双方都知道对方有火炮这个攻城利器的时候,野战就成了必选项。
  就在吴争犹豫不决的时候,让人意外的是,戚承豪,这个戚道昆的儿子开口道:“王爷,草民能说句话吗?”
  吴争一愣,确实很意外,这孩子胆子挺大的。
  于是微笑着鼓励道:“无妨,说来听听。”
  戚承豪揖身有些紧张地道:“草民家中也有几杆火铳,是爹爹铸造的。这两年与杰弟也使过火铳,在山中打野猪。”
  吴争呵呵笑道:“打着了吗?”
  戚承豪被引笑了,反而放松起来,“自然是打到了,不过野猪一伤非常凶猛,会紧追不放,速度奇快。”
  吴争有了兴趣,问道:“那你们是怎么做的?”
  戚承豪答道:“如这位将军所言,草民与杰弟配合。开第一枪前,让杰弟埋伏在周边,草民先看好附近大树位置,一开枪,草民就转身逃向大树,然后爬到树上,待受伤野猪冲到树前时,便由杰弟冲野猪开枪,然后杰弟同样逃至另一颗树上。此时,草民在树上已经装填完了,继续对野猪开枪,直到打死野猪。”
  吴争笑道:“好办法,真难为你们这么小年纪了。不过若是边上没有大树,又待如何?”
  戚承豪答道:“那就会凶险一些。”
  吴争奇怪道:“莫不是你们还真打过?”
  “是。”
  “怎么打的?可有受伤?”
  “爹爹还造过铁火雷……呃,就是王爷说的手雷,不过没有王爷说的那般威力巨大,投出二十步外,轰地一声巨响,有火光,更多的是浓烟,只是对野猪的伤害不大。”
  
第762章
无意中被点醒
  吴争听了点点头,这不奇怪,戚道昆造的铁火雷怕是过于粗劣,同时缺少破片,或者破片太少的原因,否则,就算野猪皮厚、皮硬,只要在近处爆炸,破片的杀伤力还是巨大的。
  戚承豪继续道:“方法依旧是之前说的方法,但区别是,草民与杰弟处于两个相反的方向,在草民开第一枪之后,会迅速冲野猪方向扔出一个铁火雷,然后调头急逃,野猪往往会被铁火雷的巨响所惊,或调头乱窜,或在一会后,等浓烟散去继续追的,而此时杰弟就会按草民的方法开枪,并扔铁火雷,野猪很笨的,它只是凶而已。”
  吴争等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这小子确实有点意思。
  戚承豪却一本正经地道:“方才王爷在对二位将军说的事,草民私下觉得……其实不难。”
  吴争确实惊讶起来,道:“说,大胆说,说错也无妨。”
  戚承豪道:“王爷的火枪兵,不管是注重配合还是注重单兵,遇见骑兵,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输。”
  吴争脸色有些不虞,确实,这话听起来不顺耳,但道理没错。
  以步兵对阵骑兵,结果几乎没有悬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