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1807

  “是。”
  先射的是小铅弹,炮声如同闷雷,“轰”巨响之后,四百米外的炮靶,如同被筛子似的,一寸厚的实木板上,皆是通透的孔。
  让吴争很满意。
  第二炮打得是仿制欧洲的铁弹,炮弹装得是延时引信,只是炮弹射出之后,引爆的时间很难控制,不象触碰引信那般精确。
  这次的炮声比较脆,发得是“嘭”音。
  炮弹射出,约摸数了两秒,“轰”的一声巨响,远处浓烟弥漫,夹杂着赤红的火光闪动。
  等烟雾消散,吴争上前查看,发现原本一道一尺厚实土夯实的土墙,已经轰塌了一个一米左右的豁口,而且还有不少碎铁片,深嵌入墙体。
  吴争满意地点点头道:“非常好,可以定型量产了。不过,炮管、炮架还需要更轻便些,哪怕轻个半斤也是好的,方便携带嘛。”
  边上陈守节道:“请王爷放心,之前王爷所绘的蒸汽机,已经制造出两台,正如王爷所讲,此机器用于锤打,非人力所能及的。等再仿制出更大的机器,就可用于锻钢了。”
  吴争大喜道:“快带本王去看看。”
  在另一个工坊里,吴争看到了自己绘制草图的蒸汽机,不过还是不够强大,大半个人高,用的也才是数十斤的锤。
  “别的部件都没问题。”陈守节解释道,“关键是储汽的罐子密封不足,一旦漏气,非常危险,有几人被蒸汽烫伤。”
  吴争默默点头,这自己还真帮不上忙,没有橡胶、工艺又不足,密封性确实是件难办的事。
  不想陈守节道:“不过卑职和众工匠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吴争一惊,问道:“什么方法?”
  “用细麻夯实接口,蒸汽湿润,细麻遇水则涨,由此可进行密封。卑职已经试验过几次,皆无漏气情况发生……请王爷随卑职前往查验。”
  吴争兴奋地随陈守节再转到另一个工坊。
  一个比吴争个子还高,约有二米宽、三米多长的长方形铁箱,出现在吴争面前。
  吴争上前仔细查看,这是由匠人手工打磨出来的铁箱,这是由里外两个铁箱套成的,箱体周围是上、中、下三层铁箍条,而箱与箱的连接处,就如陈守节所说的,夯实了白色的细麻。
  陈守节在边上介绍道:“内箱与外箱的尺寸相差无比,把外箱加热之后,套入内箱,然后等外箱冷却下来,便紧紧箍住了内箱,其中以细麻夯实,如此便可做到密封。”
  吴争是真没有想到,这时的工匠已经掌握了自紧工艺。
  这太不可思议了。
  吴争确实有些激动,密封问题的解决,表示蒸汽机的功率可以增加到另一个高度。
  由此带来的改变是不可想象的。
  后来吴争才从陈守节口中知道,以细白麻做为密封,在十几年前,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的舟车章节里已有明确记载,“凡船板合隙以白麻斫絮为筋,钝凿及入,然后筛细石灰,和桐油舂杵成团舟念”。
  陈守节更提到,明亡清军南下之后,时任广州知府的宋应星,在三年前已经挂冠返回江西奉新故里。
  吴争不得不赞叹明人的智慧,也由此,吴争对开年出兵江西,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把宋应星搞过来。
  吴争意识到,或许自己真的有可能将工业革命,提前几十年。
  而这次的工业革命,将首先出现在华夏大地。
  吴争随即把自己知道的高压阀结构和一些与蒸汽机有关的知识,对陈守节及一应工匠作了个介绍,同时,吴争下令,将蒸汽机的研发,独立成另一个单坊。
  ……
  回到杭州府,吴争随即颁布了《军改令》。
  确定了军政正式分离,对北伐军的称谓、各级构成、招募、征募的触发方式,军人的义务和权利,待遇及福利,在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明确,并确定了北伐军军旗。
  之前,北伐军一直延用着皇帝的龙旗,区别无非是在将旗上书写一个姓氏。
  这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西欧商人的商船上,都已经挂起了国旗。
  可就是到有末时,明朝依旧没有国旗。
  与外通商的明朝商人们,只能自己编造一面国旗,以在海上来区分归属。
  商人们用一面蓝底或者黄底的旗上,画一个鲜红的太阳,做为明朝的国旗,而这种民间的做法,居然在海商中间,形成了一种共识。
  也就是说,不但明朝商人心知肚明,连外商都认可。
  所以,对于吴争而言,确定一面军旗,其核心就是要对将士和江南民众形成一种凝聚力。
  由此来维护大将军府的号召力。
  
第791章
军旗
  这面军旗是动了些脑筋的,为了让江南广大民众迅速认同,在张煌言、莫执念等人的建议下,以上面所说,商人通用的图样做蓝本,经过数次修改,终于确定下图样。
  因大将军府是隶属于义兴朝麾下政权,所拥戴的依旧是故明。
  所以,旗帜由红日、黄月的图案和蓝底组成,蓝底代表青天,象征着我大汉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
  红日在左,黄月在右,月抱日,是为明。位于旗帜的正中不偏不倚,是取中国位于四方之中之意。
  红日寓意皇权,黄月寓意天下百姓,又寓意汉人肤色,月抱日,寓意天下百姓拥戴皇帝,图案放在正中,寓意大明将汉族的利益视为核心利益。
  月抱日图案四周的十二道光芒,即指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光芒位于青天之上,表示大明光辉时刻都在普照万方。
  红色光芒中四个尖锐的大角,分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即“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之意,又表示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汉人延续千年的道德规范。
  第一面“青天红日黄月”旗,是在大将军府伴随着二十四响礼炮声升起的。
  看着冉冉升起的旗帜,观礼的官民和应邀而来的各国商人,无不神情肃穆,不知道是被升旗的庄严所浸润,还是畏惧于二十四声炮声巨响。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都就是从今天以后,这面旗帜将飘扬在六府之地的上空,且会越来越远,越来越多,越来越……慑人心魄!
  ……
  “争儿,你倒是应一声啊?!”吴伯昌微微蹩眉道,“大将军府几位大人都去学院和学生们见面并演讲了,好歹你去露个面。”
  吴伯昌也是被学生和教员们逼急了。
  这不奇怪,这六府之地,不知道吴伯昌是大将军他爹的,恐怕还真没几个。
  不管是学生仰慕吴争,还是教员想见吴争以寻求一个入仕捷径,吴伯昌都会是他们的突破口。
  可自己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吴争心里清楚得很,人贵自知之明嘛。
  吴争可不想去丢脸,真要论起风花雪月、吟诗作对来,吴争还真不是那些士人教员的对手。
  所以,吴争只能不回答,只顾着低头吃饭。
  吴老爷见儿子不吭气,恼了。
  他将手中饭碗往桌上一顿,“好小子,你老子使唤不动你了,是不是?”
  边上周思敏连忙打圆场道:“公爹息怒,难得夫君回家,一家人吃顿团圆饭,该高兴才是……想来夫君也是公务繁忙,并非是不从公爹……夫君,对吗?”
  吴争苦笑着点点头。
  吴伯昌哼道:“你爹我领着八百士子教那五、六千顽童容易吗?你拍拍手当个甩手掌柜,让你爹我架在了火炉上烤……好嘛,让你露个面,就不应气了?”
  吴争道:“爹,您消消气,我应了还不成嘛?……这样,我挑个有闲时候去。”
  “什么时候?”吴伯昌追问道,自己生的儿子,啥性子哪能不清楚?
  吴争被逼到了墙角,只能道:“就三、五、七天之内。”
  “到底是三天、五天、还是七天?”
  “呃……七天吧。”
  “三天。”
  “五天。”
  “好,成交。”吴伯昌心愿达成,拿起碗,右手竹箸往桌上一顿,大口吃了起来。
  吴争苦笑,敢情在家吃顿饭,竟吃成了一场交易。
  想到此,吴争向他爹告了个罪,放下碗走到了院子里,深深地吸了口气。
  这时,身后传来一声,“哥。”
  吴争回头,见吴小妹手里捧着一叠衣裳,站在自己身后,于是笑问道:“妹妹也这么快吃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