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6/1807

  马士英摇摇头道:“没有。下官此次走访城中不下数十户,也没有问到有什么怪异之事……只是有一点,郑家进出嘉兴、苏州的货物量非常大,每隔两天,就有十条船的货物进出,那可是八百石的大船啊。”
  八百石,就是七、八十吨啊,十条船,一次七、八百吨的货。
  吴争有些惊讶,三天一个来回,嘉兴、苏州真有那么多的粮食贩运吗?
  “你收了郑有德多少银子?”
  马士英偷偷抬眼看了一下吴争的脸色,小心翼翼地答道:“前后不下十次,总计近二十万两……下官分文未动,全囤在府衙,随时可以献给王爷。”
  吴争未置可否,只是问道:“郑有德与郑荣是亲戚?”
  马士英摇摇头道:“二人虽说都姓郑,可却没有丝毫关系。郑荣是本地人,而郑知县是扬州人,按律,官员不得在本籍为官。”
  吴争转向张煌言,问道:“玄著兄可有想到什么眉目?”
  张煌言蹩着眉摇摇头。
  吴争也皱眉道:“既然如此,且等调兵到时,再作定夺。”
  张煌言突然拉过黄坡,和声问道:“那天夜里,你看到你爹逃出郑家,后面追得究竟是几人?”
  黄坡摇摇头道:“看不清楚,反正只看清了为首的是郑有财。”
  张煌言看向吴争道:“或许黄坡看见的不是郑荣爹娘,也说不定。”
  吴争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郑有财趁机杀了他的阿耶、阿娘?这说不通啊,杀自己的祖父、祖母,有何好处?况且,郑有财带人追黄驼子,显然是黄驼子已经惊动了郑家护院,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如何杀人?要知道,按马士英所言,郑家是三进院子,郑有财带人追黄驼子,然后再回到第三进杀他的祖父母,这显然无法避过郑家护院的耳目。”
  张煌言沉吟道:“或许从郑家护院那,可以了解到案情的真相。”
  
第811章
蛇鼠一窝
  马士英打断地,“据知县郑有德讲,郑家护院在案发后,衙门以问讯为由,皆被拘在狱中。”
  张煌言怒道:“一个区区知县,竟敢一手遮天?等兵调来,杀入城中,看此贼有何话说?”
  看了一眼吴争,马士英小心翼翼地道:“郑有德敢以下犯上,封闭城门,显然已经有了应对之策……郑有德手中人手可不少啊,王爷还是小心行事为好,若郑有德挟持百姓为胁,恐怕事情还真不太好收场。”
  吴争瞪着马士英道:“你竟纵容秀水县私人武装?”
  马士英连忙解释道:“王爷容下官把话说完,郑有德自己没有蓄养私兵,而是与郑荣一起作生意的那几家商人,豢养家丁、护院,说起来是护商队之用,加上下官见到时,他们也没携带武器,按律这不算犯法……”
  “有多少人?”
  “每家多则百余人,少则数十人……估计加起来,五、六百总该是有的。”
  吴争大愕,厉声道:“你一个嘉兴府,才有府兵八百人,区区一个秀水县竟有非法武装五、六百?”
  马士英小声道:“他们毕竟没有刀剑、火器……”
  吴争怒道:“战乱之秋,清军占领此地不下两年之久,几次大战就在周边,刀剑、火器是难事吗?这几家有得是银子,从哪得不到武器?”
  马士英不敢再应声。
  张煌言道:“如此看来,仅凭嘉兴府兵恐怕无法攻城……王爷还是调就近金山卫前来平叛吧。”
  吴争点点头,随即书写了一道手令,派一个随扈前往金山卫调兵。
  ……
  此时的秀水城也乱了。
  一队队的人马穿梭在大街小巷,无数的车马在向码头运送物资。
  秀水县衙的二堂内,正位坐着知县郑有德,下首左右各坐着三人。
  郑有德已经有些慌乱了,“陈大人,我就说这事瞒不住吧,原以为堵住马士英的嘴、眼就能了这此事……现在好了,居然连会稽王都来了,这……这如何是好?”
  就郑有德称为陈大人的,是个五十岁左右的人。
  如果吴争在场,那一定会认得此人。
  这就是当初在应天府,义兴朝与清廷谈和时,那个清廷副使、被吴争一顿拳脚,打得几个月下不了床的大汉奸——陈洪范啊。
  没想到这厮居然出现在了秀水。
  陈洪范斥道:“郑大人慌什么?吴争此次并没有带大军前来,说明他只是为郑家灭门案来……只是没想到,竟与马士英遇上了。”
  郑有德呐呐道:“我就说嘛,不该派人前往捉拿,更不该封闭城门,这下连一丝回旋余地都没有了。”
  这话引来陈洪范边上几人窃窃私语起来。
  陈洪范喝斥道:“杀吴争是我的主意,怎么了?要是能成事,便是滔天大功一件,只是你手下那些酒囊饭袋太没用,十一人对付三人,还被他们给逃脱了。”
  郑有德面色涨红道:“陈大人这话有失公允,会稽郡王是何等人?连清廷豫亲王都死在他手里……”
  陈洪范怒道:“怎么……你这是在怪本官了?你当初从我手中拿银子时,怎么就不怪了?也罢,你若是想降,眼下就可开城门,跪在吴争脚下,看看他能不能留你一条命。”
  郑有德憋着一口气,面色红得发黑。
  他哪敢真下令开城门,面前这六人,其中三个是秀水商贾,其余三人包括陈洪范,都是清廷派来的人。
  这要是一言不合,怕就会刀剑相加。
  这时,陈洪范身边一个满脸络腮的中年人,开口打圆场道:“说起来,都是自己人。眼下形势危急,正该同舟共济才是。”
  郑有德赶紧就坡下驴道:“孙大人所言在理,还是想想应对之法吧。”
  这孙大人,原本就是与陈洪范一起代表弘光朝与清廷谈判的使臣之一,叫孙正强。
  原本是赞画,孙正强起初倒也没有降清的意思。
  不过和谈失败,南返途中,陈洪范密信多尔衮扣押一众弘光使臣后,他与赞画王言,副总兵张有才、杨逢春、刘英等一起降了清。
  此次他辅助陈洪范南来,为得是策反南边官员,为清廷在江南筹集战略物资。
  孙正强道:“郑大人不必太担心,眼下吴争就算知道了实情,也无计可施,从金山卫调兵至少需要一、二日,有这时间,我们完全可以从水路,经运河北上。眼下关键是,秀水城中囤积的大批货物无法在一、二日中抢运,还须仰仗郑大人号召全城百姓帮着抢运。”
  郑有德有些为难道:“原本不封闭城门时还好说,可眼下人心纷乱,本官也不好强迫民众劳役啊。”
  这话是事实,大白天的封闭城门,这现象只在敌人兵临城下时才有,此时的百姓哪个还敢游荡在街上?早已回家紧闭门窗了。
  陈洪范叹息道:“棋差一着啊,原本是想运河南段掌握在义兴朝和吴争手里,打点水路沿途关卡耗费太大,想一次运送省些银子……不曾想,剧变来得这么突然。”
  孙正强道:“要不能运多少算多少,余下的……放把火烧了?”
  陈洪范怒道:“如此一来,你我如何回朝复命?这多少银子扔在里面,如今东边海上被海盗把持,朝廷所需皆得从江南陆路运输,你这一烧,烧得可是你我脑袋!”
  孙正强怼道:“那总比你我留下丢了脑袋要强。”
  陈洪范一愕,思忖道:“先稳住,你说得对,吴争就算立即调兵,也得一、二日,况且你我手下有兵八百多人,只要再守住一、二天,那大半的货物就可装运上船……这样,后天傍晚,不管装多少咱们就从码头离开……各位意下如何?”
  孙正强踌躇道:“守住一、二日,应该不成问题,货物中有火枪、火炮,可以先拿来守城……只是不知道吴争能调来多少兵?”
  陈洪范道:“吴争并不知道城中有你们在,对此事无非也是猜个一知半解,能调多少兵?无非是嘉兴府八百府兵而已。”
  “万一他调动金山卫,那可守不住一、二日。”郑有德插嘴道。
  
第812章
这哪是护院,分明是军队
  孙正强厌烦道:“吴争又不知道城中有八百多兵……你以为调动金山卫不需要耗费粮草、银子?”
  这话说得是,古时军队调动,最先要解决的是拖欠的饷要补齐,然后才是粮草。
  明明只要一支府卫就可以解决的事,谁会无端调动一支大军?
  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吗?
  郑有德想想也是,也就不说话了。
  陈洪范道:“郑大人,你须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发动城中百姓替我们装运囤积之货物。三天,三天之后,你就可以随我们回京城,到时本官一定替你向朝廷邀功,再怎么着,授个五品京官,还是有把握的。”
  郑有德一听,就象打了鸡血似的,赶紧起身向陈洪范拱手道:“那下官就先在这谢陈大人了。”
  陈洪范没有理会他,转头对另外三个商人道:“你们回去,立即将安插在府上的士兵调来,归建于本官和孙大人麾下,然后协助郑大人装运货物……也让你们放心,三天后,你们皆可与本官一起离开,到时,朝廷会给你们重赏。”
  “谢陈大人提携。”
  陈洪范转向孙正强道:“八百多人一分为二,你我各领一队,城墙警戒由孙大人负责,本官带人负责城中治安。”
  “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