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8/1807

  张煌言摇摇头道:“这不可能,仅以一县之地,他还没那个能耐。”
  吴争道:“这就对了,这说明郑有德背后有人,而这人必定与清廷有关。”
  张煌言大寒,他急道:“我明白了,郑有德购入火器,以与苏州、常州、镇江买卖粮食的名义,实则是在向北方清廷售卖火器!”
  吴争眼神微缩道:“这样解释,就能撸顺这些疑点了,如果仅是粮食,哪来那么大的利润?就连马士英处,他一年多时间就打点了二十万两,加上沿途三府的打点,这些打点加起来估计就得有三十万两以上,可想而知,这批货物的总价至少得百万两以上,否则,怎会如此大手笔?”
  张煌言道:“也只能是这个解释,京杭运河一直畅通无阻,就连王爷与清廷交战时,运河航道上的商船也没有被禁止南下北上,虽说三府之地皆设有卫所关卡,可如果被郑有德打点,怕是真起不到控制的作用。可惜啊,这三府皆在朝廷掌控之中。”
  吴争冷笑道:“说起来这事还得怪我,竟是没有想到这环节……也好,从今日起,北面的好日子到头了。”
  张煌言一愣,忙道:“王爷是想断绝运河航道吗?这万万不可,此策伤人亦伤己啊,王爷须三思!”
  吴争嘿嘿一笑,道:“我自然不会去断绝航道,民生货物可以申通无阻,但官府禁榷几项物资,总还是有前例可循的。”
  张煌言恍然道:“此策可行。”
  吴争随即道:“来人,取笔墨。”
  一会儿,吴争写完一封信,以火漆缄其口,然后令随扈快马连夜送去王之仁。
  张煌言这时才彻底领会到吴争的手法,“王爷是想让兴国公水师阻截?”
  吴争点点头道:“只有郑有德在与清廷暗中买卖火器,才能解释,为何他不敢面见本王,他是在怕本王一旦追查郑荣满门凶杀案时,追查出这个与清廷暗中买卖火器的秘密。而我由此可以推定,此时的城中,这批火器一定囤积在内,还未曾北运。否则,郑有德绝不会轻易暴露这支叛军。”
  张煌言点点头道:“王爷说得对,从方才城墙上的火器击发就可以看出,这批火枪、火炮就在城中,郑有德只是怕挡不住王爷攻城,这才先使用了这批火器。”
  吴争轻叹一声,“如今想来,幸亏发现得早,这事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否则日后在与清廷开战之时,这支叛军一旦在后方生乱,那麻烦就大了。”
  张煌言道:“有不幸中的大幸……可我有一点想不明白,虽说这支叛军以护商队的名义分散于各商家,可按郑有德履历,他是举人出身,从无领兵的经验,怎么能秘密训练出这么一支精悍的军队来,且不为人所知?”
  
第814章
计划永远不如变化
  吴争皱起眉来,这确实是个问题,如果这支叛军是当地和周边招募的壮丁,那么训练这些壮丁使用火枪、火炮的又是谁?
  难道也象自己一样请了外教?
  吴争用力地摇摇头道:“我也想不通……不过不要紧,攻入城时,拿下郑有德,问便是了。”
  张煌言迟疑道:“如今看来,关键是兴国公水师来不来得及阻截这批火器北上?”
  吴争蹩眉道:“张名振正率水师剿海盗,我给兴国公的书信已经送出,能不能来得及,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张煌言叹息一声:“要是能立即入城控制运河码头就好了。”
  可二人都知道这显然不然可能,以城中火枪、火炮的实力,下令攻城,那就是去送死。
  吴争低头扫了一眼马士英,没好气地道:“起来吧。你的罪责,战后再议。”
  马士英算是松了口气,他揉揉老腰起身,向吴争施礼道:“谢王爷……我倒是有个主意,不知道当讲不……”
  “讲。”
  “强攻行不通,何不智取?秀水城墙建于五代晋天福年间,日久失修,不少地方早已破败不堪,下官入城走访问密查之时,就见过几处坍塌的……之前王爷扣下两个衙役,何不问问他们,可有进城的地方?”
  吴争眼睛一亮,看了一眼张煌言。
  张煌言随即令人提溜那两个衙役前来。
  可怜那两衙役见又是火枪,又是火炮的,早已下得簌簌发抖。
  此时见吴争怒目而视,脚一软,“扑通”就跪在了地上,“王爷饶命,小的是奉郑知县命行事……”
  吴争道:“本王可以不杀你们,但你们须据实回答本王的问题。”
  二人如蒙大赦,连边磕头道:“小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秀水城墙可有坍塌处?”
  其中一个衙役几乎是抢着回答道:“小的知道,城墙东面与南面转弯处约一里地,有一处坍塌,豁口约有一丈宽,塌了有五、六年了,因无银子,至今未曾修缮。”
  还有一个衙役开口慢了些,有些急了,“王爷,小的可以作证,那处确有一个一丈豁口。”
  在东南面,可自己在西面啊,绕这么远的路,怕是无法瞒过城上的守军,就算在夜里绕行,时间怕也须耽搁太久。
  吴争问道:“西面离得近的有吗?”
  “有倒是有一个,只是……只坍塌了一截。”
  “怎么样一截?”
  “就是塌了一半,没塌到底。”
  “就是说豁口还有一人高?”
  那衙役比划了一下,点点头道:“差不多一人高。”
  吴争道:“那就夜里,我带一百人入城,先抢了码头再说,就算占不了,也得想办法一把火烧了,不能让清廷得到这些火器。”
  张煌言阻拦道:“王爷不可涉险,再说,王爷已经显露了形迹,如果王爷不再露面,势必引起城中警觉……要不还是我带兵入城吧?”
  蒋全义道:“此仗卑职当仁不让,王爷和张大人就不要与卑职争了。”
  吴争想想,张煌言说得也有道理。
  于是就同意了蒋全义的自荐,“蒋大人,你此去首要任务是占领码头,如果不能,那就破坏船只,再不能,就放火,想必此时码头上必定堆满了货物,一炬焚之应该不难……记住,别逞强,完成任务就驾船沿运河逃离,不管是北上、还是南下,还是我们的地盘,尽量减少伤亡。”
  “卑职遵命!请王爷放心,卑职定不负王爷所托,不让一条货船驶出码头。”
  京杭大运河,在经过秀水县,由南北流向变为西南,再经崇德转为正西,末端是杭州府。
  也就是说,在秀水县,航道转弯几乎接近于直角。
  而这转角处,就是秀水码头,从北城贯穿了大半个西城,与城中心的衙门,相距仅不足二十里。
  衙役所说的豁口,就在运河穿过西城墙的邻接处。
  由于年代久了,加上当地官府没有拨款修缮,沿河附近的城墙出现了坍塌。
  吴争在当天夜里子时,下令对西城门进行了佯攻,吸引城上守军的注意力,以掩护蒋全义所部从城墙豁口潜入城中。
  ……
  蒋全义带着那两个衙役,率一百府兵趁城门处交战,悄悄从西城豁口入了城。
  这两个衙役倒不是降清,而真是奉郑有德的命令行事。
  他们此时已经知道自己的处境,急欲将功赎罪。
  这领路之事,倒也尽心尽力。
  秀水城不大,城墙离码头也就二十多里地。
  在两个土著衙役的引领下,蒋全义部用了半个时辰,就赶到了码头外围。
  可一百零三人悄悄掩至码头附近,顿时傻眼了。
  码头上人头如潮,火炬加上火堆,将整个码头照得如同白天。
  至少有数十个士兵分成七、八个小队,在指引、监督民众装运货物,遍布整个码头。
  水面上,十几条大船边上,有许多的小船往来与大船和码头之间,进行驳运。
  这倒也说明了,吴争、张煌言的判断没有错,整批货物确实没有运走。
  可这样的情况,一旦发起突击,结果可想而知,码头上的民众就会一片混乱,根本没有可能速战速决。一旦陷入僵持,就会有敌人援兵到来。
  可反之,又不能等,如果等到天亮,蒋全义部就会被发觉,到时就成了一支没有援兵的孤军。
  怎么办?
  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流逝,蒋全义犯了难。
  这时,两个衙役悄悄凑近蒋全义,其中一个个子高些的衙役道:“蒋大人,小的有一主意,不知该不该讲。”
  “讲。”蒋全义毫不犹豫地道,事实上,这个时候,蒋全义也没有了应对之策,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此时撤,倒是能安全撤出去,无非是白来了一趟。
  可问题是蒋全义心里绝不想撤,白天他率军打了这么一场窝囊仗,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了个大脸,蒋全义现在是憋了一肚子火,岂能入宝山空手而回?
  蒋全义此时甚至宁愿死在这,也不想这么灰溜溜地回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