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8/1807

  莫执念不禁莞尔,他笑道:“无须知会,就算王爷不想见他,卫匡国自己也会来求见王爷。”
  吴争一愣,遂大笑起来,“也对,本王还欠他二百万两呢……成,这次只要他遂了本王的愿,多少付给他一些回去交差就是。”
  莫执念笑着问道:“王爷此次在秀水缴获良多,金银且好说,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置那些火器?”
  “以你之见呢?”
  莫执念摇摇头道:“火器之事,老朽不敢擅专,还请王爷自行定夺。不过……以老朽估计,清廷断不肯就此罢休,被海盗劫掠,他们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可王爷在秀水诛杀陈洪范、截留巨量火器……如今正是停战期间,想来不日之后,清廷便会派人前往应天府交涉。之后,就会前来杭州府。”
  吴争道:“本王也预料到了,所以,本王将这批火器一直囤在秀水,没有装运。”
  “王爷是要将这批火器返还给清廷?”莫执念有些惊讶,他奇怪吴争这个向来不肯便宜不点的心性,怎么此次如此大方起来,何况是对北方敌人。
  吴争微笑道:“还肯定是要还的,一则新军正值训练之际,且距来年开春西征,仅二个月的时间,由此重新开战,对我方不利。二则如果不还,清廷会另想办法,这样无非是得到数十万两银子的事,没有必要为此开战。三则本王还想从清廷赚取更多的银子,为这数十万两而断了这条财路,不值得。再有,若真为此开战,汤若望怕不敢来见本王。”
  吴争没有说出最重要的事,那就是,如果现在和清廷闹翻,那开年西征,怎么从清廷手中赚过九江、饶州、广信三府啊?
  只有做出一些牺牲,糊弄住清廷,让他们以为吴争并不是没有缝的蛋,这样才能顺利从清廷手中收复三府之地,而让清廷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自认倒霉。
  莫执念点点头道:“王爷所虑甚是,只是……这火器运至北方,怕会对我方不利啊。”
  吴争笑道:“无妨,我自有应对之法。不过这批火器可不是白还给清廷的,清廷调遣细作,还派八百多军队渗透至秀水,致使此次秀水军民伤亡数百人,错在他们那方,自然须得赔偿。到时,还请莫老……唔,还有老马,一起与对方谈判。毕竟莫老不是朝廷官员,以江南商会的名义和他们谈就是了。”
  吴争考虑到的是,以大将军府绕过朝廷与对方谈判,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但以江南商会的名义谈,那就可以将大将军府置身事外了,不管成与不成,都可置身事外。
  当然,这是掩耳盗铃之举,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个有效规避风险的手段。
  莫执念笑着点头,“那以王爷的意思,清廷须支付多少赔偿合适?”
  吴争想了想道:“军民因此战伤亡五、六百人,就以每人五百两的抚恤金与对方谈。”
  莫执念吸了口凉气,“那不得二、三十万两之巨?”
  “对,就按三十万两谈。这批火器好歹值个七、八十万两呢,本王要的还不到一半,不为过吧?”
  莫执念苦笑道:“确实不为过。”
  吴争哈哈笑道:“别担心,大胆开价,只要不断了他们的希望,逼得他们狗急跳墙,他们还不敢与我们撕破脸。”
  莫执念应了。
  吴争转向张名振,“按你所说的和清单上所列的,想来王得仁对缴获是打了折扣的?”
  张名振点点头道:“王得仁倒是没有否认,他让我转禀王爷,此次缴获,除粮食、布匹之外,他还截留了火枪一千六百杆,大小火炮八十门,不过之后断不会如此截留了。”
  吴争抖了抖马士英递回来的清单道:“这清单上,火炮才二十几门……还是脱不了土匪习性,连本王的也敢截留。”
  说到这吴争哈哈一笑道:“不过也是,做无本生意嘛,总得先砺其器。”
  莫执念陪笑道:“王爷说得是。”
  可吴争突然脸色一沉,对张名振道:“传话给王得仁,截留火器,这是最后一次,若再敢擅作主张,后果自负。”
  张名振心中一惊,忙应道:“卑职定将王爷原话传到。”
  
第842章
别去招惹军人!
  吴争上前,拍拍张名振的肩膀,道:“你别担心,也别垂涎王得仁的舰队,开年之后,你就会得到一批从西洋购入的新舰船。”
  张名振闻听大喜,“如此一来,卑职还真就不用担心了……说实话,不瞒王爷,看到王得仁的舰队,卑职心里……还真是担心了。”
  吴争莞尔一笑,“有何可担心的?本王既能放手让他去做,自然有应对之策,你尽管做好准备,等待接手新舰船吧。对了,新舰船到后,本王将把舟山水师一分为二,组建吴淞水师,你将成为吴淞水师第一任总兵。同时,从西洋海军历练了两年多的人员,归来后将充入吴淞水师作为基层骨干……你可要替本王好生训练,练出一支强大的水师来。”
  张名振兴奋道:“多谢王爷提携,卑职绝不负王爷重托。”
  吴争满意地点点头,对莫执念道:“除了火器,其余战利品就交由莫老处置吧。”
  “是。”
  ……
  当天晚上,吴争召集熊汝霖、张煌言、张国维、莫执念等开了个闭门会议。
  商谈的,就是对辖下六府之中曾经降过清的官民,具体的处置意见。
  这个问题,一直是六府,特别是杭州、松江、嘉兴三府的遗留问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因为六府辖下的各州、县大部分官员都是留用。
  大将军府因连年的战争,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置他们,只是将一些为祸民间、罪大恶极、浮在表面的那些汉奸给清除了,但并未曾深究。
  而眼下,与清廷的暂时停战,给了大将军府正视这个问题的时间。
  特别是黄驼子一案牵扯出的清廷细作案,吴争很难想象,陈洪范之流只是个案。
  所以,一场清洗,纯洁队伍的运动,已经在吴争心中初具雏形。
  当然,吴争现在还不能将这想法提出来公然讨论。
  这是为了安定人心,法不责众,汉奸一旦多了,多到满眼看去都是汉奸的时候,要发布惩治他们的命令,特别是还不知道谁是,谁还在为清廷暗中通风报信的时候,吴争不能将这场运动公开化。
  于是,他找到了一个楔入点,那就是黄驼子案引发的细作案。
  由此案,对辖下各州县进行系统性的清查。
  会议通过了对于降清反正者的暂行律法,限期自查,主动交待问题的视情节轻重,可以降低处罚、不予处罚,检举者有功。并特别承诺,只要手上没有血案,主动自首者,一人不杀。
  这是为了安定人心,眼下各地官员大都降过清,当然也肯定奉过命、行过事,而这些事,也肯定是对清廷有利,于汉人无益,所以真要追究起来,必定人心惶惶。
  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给一条活路,让他们放下心中的负担,重新做人,是必要的。
  所以,吴争同意了。
  不过,
  暂行律法明确规定,凡案件中,无论被告、原告双方,有在役军人存在,就须移交军方。
  同时,鉴于黄驼子一案,对于军昏(婚,下同)做出了异常严厉的规定。
  在役军人的婚姻状况,从入伍起被冻结,但凡有人破坏军昏,男流放服劳役十年,家产抄没(家人不牵连),女则服劳役六年。
  若在战时,则更加严厉,男斩立决,女入贱籍。
  讨论时,除张煌言、莫执念之外,熊汝霖、张国维等都提出异议,认为此法太过严苛,是为峻法、酷法。男女之情,讲究的是你情我愿,仅以此而处双方重刑,似乎不合仁义之道。
  可吴争却一意孤行,他认为,此是乱世,能拯救天下汉人的,是那些在第一线与敌人拼杀的军人,在律法和福利上向军人做出一些倾斜,理应如此。
  不仅如此,吴争还因在激烈地争论中,加上了一条,但凡在役军人,见地方文官不必行跪礼,可与军中一样,行军礼。且在开除军籍之前,地方官府不得对军人施以拘捕和羁押。
  这添加的一条,引得场面一阵混乱。
  就连张煌言也动容了,这是没有从吴争嘴里听说过的,完全颠覆了有明以来“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但吴争解释道,军人犯法,有军法处置,若地方官员对此有异议,可向大将军府陈情。若诸公对此有异议,可与本王私下探讨。但此法必须通告各府,严格执行。
  熊汝霖、张煌言一听,随即起身冲向吴争。
  吴争见势不妙,迅速以一句话,结束了这轮争吵——“民众若要不涉军法,那就别去惹军人!开年就要西征,本王还有紧急军务须待处理,诸公还请自便。”
  说完,吴争在身边随扈的掩护下,迅速离开,丝毫不给熊汝霖、张煌言开口的机会。
  熊汝霖、张煌言面面相觑。
  好一会,张煌言对着已经看不见吴争身影的方向,跺脚大喝道:“好你个吴争,你这叫私下探讨吗?这分明是乾纲独断,分明是只手遮天!”
  回过头来,张煌言冲着熊汝霖道:“不行,这事得暂缓,你我还得去找他理论。”
  没等熊汝霖说话,张国维悠悠道:“玄著啊,你与郡王也相交有年了,他的脾性你又不是不了解,真要还说得通,怎会就这么离去?既然离去,就表示不能说通!”
  张煌言喘了两口道:“此风不可长!若真成了一言堂,岂不背离你我初衷?”
  张国维起身扫了在场三人一眼,道:“平心而论,这条军法确实有些严苛。但反过来讲,正如王爷所说,不去触碰它,也就没什么事了。除了莫老,你我三人都带过兵,士兵在前方与敌拼杀,不料后院起火之事,也见过不少,多大的危害也心知肚明……要我看,反正王爷也说了,只是暂行之法,那就试行一些时日,再作定夺也就是了,到时有了确凿证据,想来依王爷的心性,也不是个不知变通之人。玄著啊……欲速,则不达啊!”
  说完,张国维转身离去。
  
第843章
北伐之日,不远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