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5/1807

  ……
  晌午时分,莫执念来见吴争。
  吴争还在卧床酣睡。
  莫执念立于床边道:“王爷今日是怎么了,从未见王爷睡到晌午的时候。”
  吴争揉了揉眼睛,没好气地道:“还不是那个犟驴,本王丑时才上床,这厮在寅时就哭着喊着来闹。”
  莫执念忍俊不禁,笑道:“这也赖王爷,送出府让他静养也就是了,何必留在府中呢?”
  吴争“噌”地直起身,眨巴着眼道:“是啊,我咱就没想到呢……来人!”
  府卫闻声而入,吴争想了想,挥挥手,“没事了,都出去吧。”
  府卫们莫名其妙地应声而退。
  莫执念呵呵笑道:“其实王爷还是想留下陈子龙的。”
  吴争懊恼地瞪了莫执念一眼,也不想再睡了,一边穿衣服一边问道:“莫老此来,想来是谈判有了进展?”
  莫执念看吴争利索地往身上套衣裳,叹道:“王爷身子金贵,怎么就不肯听老朽的,找几个侍女服侍呢?再不然,让侧妃或是王妃亦或者……清儿来服侍王爷,也未尝不可啊?”
  吴争一愣,眨巴着眼,想了想道:“敌未灭,何以家为?”
  这话没头没脑的,可莫执念却是听懂了。
  他“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叹道:“老朽是真羡慕王爷年青啊!”
  吴争已经开始洗漱,“莫老还是说来意吧。”
  莫执念正色道:“刚与清廷使者进行了一轮谈判,对方听说要支付六十万赎金,断然拒绝,说是这批火器总共不过八十万之数,义兴朝廷已经收了二十万,大将军府还要收六十万,那不如重新购买新货来得方便,何须谈判?同时指责王爷与……海盗何异?”
  莫执念小心翼翼地看着吴争,生怕吴争当场发作。
  不想吴争扭过正在洗的脸,奇怪地道:“我可不就是在做海盗吗?”
  莫执念不禁莞尔。
  吴争直起身子,“下午还谈吗?”
  “谈。”
  “那就告诉他们,如果不同意,就不用谈了。之后所有从陆路北上的火器,皆会被扣留,除非他们从西北转运……呵呵,那得花上至少半年的时间,耗费恐怕也得不少,不,大西军残部恐怕能得不少好处,一旦打劫,呵呵,也算是本王奖励他们这几年的抗清了。”
  莫执念应是,然后轻声道:“还有一事,汤若望还有……范永斗、王登库皆提出要面见王爷。”
  吴争顿了顿,挥挥手道:“见什么?和他们虚与委蛇?本王有那时间,不如再睡会……先凉着他们再说。”
  ……
  吴争去了江南学堂。
  吴老爹派人来传话了,吴争再不去,就亲自上门来打折儿子的腿。
  面对着八百多教员和数千年青的学子,吴争已经习惯了被世人的目光注视。
  可就算如此,吴争的一句话,基本上“干翻”了所有人。
  “我是被我爹逼来的。”
  吴老爹在那吹胡子瞪眼,钱瑾萱和周思敏面面相觑,以为吴争铁定是没睡醒。
  数百举人、进士出身的教员更是大眼瞪小眼,没见过如此奇葩的开场白。
  倒是一片哗然的学子们反而没有了紧张的感觉,瞧瞧,这王爷想得和咱们一样嘛。
  吴争向吴老爹所在的方向揖身为礼。
  然后转回来面对学子,“我确实是被我爹逼来的。就算我是会稽郡王,可也得遵从父命,是为孝。孝,我我泱泱华夏,数百年传承,为人子,不尽孝,与畜生何异?”
  吴老爹不再吹胡子瞪眼,开始撸起胡须。
  钱瑾萱和周思敏传一笑。
  教员们不禁点头,没错,这几句还算上道。
  学子们安静下来,得,还是与老夫子一个腔调。
  
第853章
你是来砸场子的
  “若要论孝,在此的诸先生皆是饱学鸿儒,随口一说,就得扯出上万字的长篇大论来,对吧?所以,我就不必班门弄斧了……今日我要说的是顺。所谓孝顺,孝与顺的区别,孝是必须的,顺,却未必,……”
  吴老爹此时的目光欲杀人。
  吴争就算不看,也感觉到了背后传来的一阵阵凉意,于是,他赶紧住口。
  “好吧,顺之讨论到此为止。”吴争的“妥协”引得学子们一片嘘声。
  “那就说说忠吧?”吴争近乎于商量地口吻,“你们现在应该都知道,什么是忠吧?”
  “忠于国家,忠于民族!”数千学子异口同声地答道。
  吴争满意地点点头,“很好!看来本王的银子没白扔!”
  这下,台下一片叽叽喳喳声。
  吴争呵呵一笑,“圣贤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这数千年来,有人一定要把君排在第一,强加于我们头上,说是君父,嘿……君排父前。我就不明白了,是君生了我,还是养了我,还是教化我了?”
  台上台下一片愕然。
  “很难想象,一个人连家人都不能安抚,何以兼顾天下?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连自己的民族利益都无法维护,谈何去兼济天下?所以,在我看来,平天下不如先扫一屋。”
  一个大概十六、七岁的胆大学子举着手大声道:“敢问王爷,这话似乎不妥吧?”
  吴争微笑道:“有何不妥?”
  “按王爷的意思,须先忠于父亲、家人,其后忠于族人,最后忠于国家,可如今先生们教学生们的是,先忠于国家,其后忠于民族,最后忠于君王,这显然有悖于王爷现在的意思。”
  “故意找茬?想为难本王?”吴争呵呵笑道。
  “其实这就是个矛盾,谁都明白,先有家,而后有村,再有城,最后有国。村、城的形成,往往在最初就是一个利益的同盟体,就象北方鞑子,先有部落,后由几个部落组成国。显然,先忠于父亲、家人,其后忠于族人,最后忠于国家的顺序没错。”
  “但,之所以有村,继而有城、有国,为得就是抱团取暖,以应对外来异族、异国的威胁。那么,在这一点上,所有族人、国人的利益是趋同的、一致的。于是,这就成了族人、国人利益的共同点,由此,所有人的利益自然就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个人卖国得利,却损害了所有汉人的利益,这就是我汉人在面对北方鞑子入侵时,必须抱团对抗,对那么汉奸卖国贼须人人得而诛之,先国家、后民族的原因。”
  “可是……王爷将君排在最后,是否在诋毁君王的威信?”
  吴争指指那孩子笑道:“你确实是在故意找茬!”
  “我们都知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皇帝数十年甚至数年一换,可我华夏汉族数千年不变,君王就是一个朝代、一种精神的象征。如同现在,异族入侵,大明覆亡,皇帝驾崩,按说此时该是国破族灭之际,可我族汉人灭亡了吗?义兴朝还在,南边永历朝也在,西边民军大西、大顺残部亦在,无论是这三个势力中哪一个,都是我汉人的政权,从这一点上而言,我汉族的国度依旧顽强存在,并不因皇帝的驾崩,大明的灭亡而灭亡,所以,君王仅仅只是一个象征,他不决定我族的存亡,自然也就该排在最后。”
  那学子向吴争躬身一礼,不再提问,向后退了去。
  此时又有一个学子挤上前来,问道:“敢问王爷,如果君都得不到应有的敬重,何谈守牧天下民众?”
  吴争沉下脸来,佯怒道:“你比方才那个更嚣张,你不是来找茬的,你是来砸场子的。”
  谁都能听出吴争的佯怒,学子们发出一声会心的笑声来。
  吴争笑道:“我何时说,君王不应该得到敬重?如果我有这意思,你们现在岂不是要爬到我头上,将我吃喽?”
  一片哄然大笑。
  “先国家,后民族,最后君王。这三者的次序,在于国家、民族危难之时,准确的说,是国家、民族、君王三者利益发生冲突之时,这个次序方才成立。而在平时,这三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也就没有次序可言。”
  那个学子不好意思地退下。
  又有一个学子上前道:“敢问王爷,听闻过明社吗?”
  吴争呵呵笑道:“听过。”
  “学生是明社中人,明社先生授学时,讲到天下大同,讲到大明是明人的大明,这其中包含有各族人……学生想问,有朝一日,北方鞑子也成为了明人,是否说,大明也是鞑子的大明?如果是,岂不与任由鞑子占领我朝国土,结果无异?学生听说,北方清廷已经推行满汉通婚。”
  吴争脸色一僵,然后迅速和缓起来,微笑道:“结果看起来似乎是一样,可关键之处在于,谁领导了谁?打个比方,你有个强壮的邻居有一天闯入你家来,说只要两家合为一家,他可以把你当家人,你乐意吗?何况不是真的把你当家人,而是家奴,你愿意吗?”
  “我肯定不乐意!”
  这话引得一片哄笑声。
  吴争正容道:“我的家,我作主,这就是最大的区别!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个恶邻赶出去,如果它不乐意,那就打到它乐意。如果它死赖着不走,那就消灭它!当然,如果它愿意成为明人,亦无不可,不过,那得它先降了再说。”
  又是一片笑声。
  “没有人再想砸场子了吧?”吴争笑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