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6/1807

  会稽郡王、大将军吴争,此时含笑地向民众挥手致意。
  他的身边,是他的亲人,父亲、妹妹、准王妃、侧妃。
  吸引民众眼球的,莫过于准王妃、侧妃、郡君那身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汉袍,还有王爷身上那身英姿飒爽的汉服(中山装)。
  作为这场阅兵的始作俑者,吴争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将服装做为一种新兴产业,做为江南制造业的初步,为江南农桑业,增加巨大的高附加值,吴争算是动了不少脑筋的。
  吴争知道,经过今日自己无声的宣传,汉服、汉袍终将传遍大江南北,扩散到整个世界。
  而这,又将是未来另一场文化的战争。
  ……
  夜幕将临。
  大将军府后院墙外的灰色小楼。
  “委屈你了。”
  当吴争厚实而温暖的手,触碰到莫亦清如同凝脂般地脸庞时。
  两颗豆大的清澈的泪珠滴落,砸在地板上,碎了。
  做为吴争另一个有着名份的女人,她无法站在吴争身边,接受着来自己万千民众的欢呼,这确实是委屈了。
  莫亦清微微低着头,她不想让吴争看见她的泪水。
  她轻轻地摇摇头,“不委屈。能为夫君做事,我心里高兴着呢。”
  说到这,她急忙道:“刚收到北边传来的消息,清廷或许要再组建一支枪骑营。”
  吴争放下手,皱眉问道:“枪骑营?”
  莫亦清有些后悔,她后悔于不该这么快说到正事,否则,能让吴争温暖的手,在自己的脸上多待一会,哪怕是,一小会……也好啊。
  吴争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密函上。
  看过密函,吴争的眉头皱得更紧。
  “该死的,钱翘恭他究竟要干啥?”
  吴争是知道,近代热兵器与冷兵器共存时,确实存在过这样一个军种,虽然时间不长,但战力却不小,如果不是因为后来机械部队的出现,使其淘汰,恐怕会成为又一个战场王者。
  吴争此时实在想不通,沈致远、钱翘恭究竟有什么计划。
  虽然依旧坚信这二人不可能背叛自己降清,但吴争此时的心,确实有些乱了,他后悔应该当时就把这两个搅屎棍拽回来。
  莫亦清小心翼翼地道:“这样一来,清廷很可能在短期内再购买一批火器,咱们还要出售火器……给清廷吗?”
  吴争没好气地道:“有钱干嘛不赚?”
  莫亦清闭上了嘴。
  吴争回过神来,拉起她的手道:“我不是冲你发火,你做得很好,已经做得超过了我的预料……我只是在烦心,这两小子究竟想干嘛?”
  莫亦清掩嘴轻笑道:“如果不是站在夫君面前,听到这句话,还道夫君应该是个而立、不惑之年呢。”
  
第884章
能为友赴死的人,怎么可能投降敌人?
  吴争尴尬地笑笑,她说得没错,自己才刚刚及冠,钱翘恭还大自己三岁呢,可吴争自己心里明白,两世为人,加起来得五十多了。
  看着吴争的局促,莫亦清看着吴争的目光,流露出关切,“枪骑兵,很强大吗?”
  吴争点点头,又摇摇头,而后不好意思地笑笑,解释道:“枪骑兵结合了火枪的犀利和骑兵的高机动性,确实是很难对付。不过在江南,水路纵横,它的优势并不明显,可一旦北伐,北方多是平原,它的威力就能发挥出来了,这对于北伐军确实是种极大的障碍。”
  “难道沈致远、钱翘恭真会与夫君对战沙场吗?”
  吴争摇摇头道:“我相信他们不可能降清,但这个军种一旦出现,很多事就不是他们能够操控得了的,清廷发现这个军种的强大,自然会无限地去扩编这个军种,因为满族骑兵配备骑枪,稍加训练,就能成军,这很难……克制。”
  “那何不直接封锁短铳对北方的出售?”
  “没用,长铳改短铳不难,以北方的技术,完全可以在一年半载制造出来,封锁它,反而逼得清廷置办起自己的军工坊,弊大于利啊。”
  一向聪明的莫亦清,终究不是全能的,她对于这种军械上的事一窍不通,虽有替吴争分忧之心,可确实帮不上忙。
  她款款上前,伸出两只雪白地柔荑,轻轻地平抚着吴争紧锁的眉头。
  吴争歉然道:“这不能怪你,要怪……就怪那两小子。”
  吴争是真没料到,这二人能给自己捅出这么大一个瘘子来。
  既然一时无法想到应对之策,那就放下,吴争问道:“还有别的消息吗?”
  “距河北蔚州饥民啸聚起事之后,山东栖霞也暴发了民乱,一个叫于七的当地人以县东七十里的锯齿山为根据地,聚众抗清。他提出了“割富济贫、除暴安良”有口号,受到登州周边民众的支持,聚众人数已经超过万人,登州知府张尚贤自知无力剿灭,上书清廷希望招抚于七。”
  吴争笑了起来,“好事啊,北方越乱,咱越能有时间积蓄力量。”
  说到这,吴争突然问道:“与那两小子联络上没?”
  “还没有。按照夫君的意思,没有十足把握,不得轻易联络二人,现在还没有好的机会。”
  吴争点点头道:“唔……没错,咱不急。让这两人在北边瞎折腾吧,等我西征之后再做定夺。”
  “对了,夫君说到西征,我记起一件事,上月有消息传来,说起九江也有民乱,一个叫金志达的前朝生员携僧人了悟等,率当地农民万余人举旗反清。”
  吴争心中一动,问道:“如今在何处?”
  “他们攻占池州,又攻取东流、建德,但如今应该在鄱阳或者彭泽。”
  吴争微笑起来,这可又是一支生力军啊。
  如今六府之地正缺少人手,甚至不敢多招募士兵,生怕影响了农桑,造成后勤无法跟上。
  所以,大将军府麾下一直控制着六万左右的军队,答应朱慈烺西征,朱慈烺为得是湖广南边土地,清廷为得是北边土地,而吴争就是为了大顺军残部——人口。
  如今听说九江也有上万义军,吴争自然是眉开眼笑,因为这些义军,不同于那些占山为王的盗贼,他们都是良民,只是为清军掳掠和生计所迫,不得已才揭竿而起的,只要遴选出身强体壮者来,稍作修整、训练,就是一支精锐。
  吴争道:“安排人手,试着和他们交涉,只要一起反清,没有什么条件不可以谈。”
  “是。”
  ……
  拱极城,校场北角方圆二、三里,是钱翘恭圈下,训练三十枪骑兵的私用地。
  岳乐不反对,沈致远自然支持。
  于是,没有人对此有异意。
  钱翘恭是个高富帅,出身名门、书香世家,人长得好,文武双全。
  只是这性格确实让人不太……待见,有些高冷。
  这没办法,但凡有些本事的人,眼睛、鼻孔都是朝天的。
  倒不是说,他倨傲。而是高处不胜寒哪,也可以说,人海茫茫,可匹敌者几何?
  就是之前在江南,与吴争相处的时候,钱翘恭一样变着法地和吴争较劲,直到发现,原来真正要成就大业,靠得不是本事,而是卓越的眼光和战略时,钱翘恭醒悟到自己与吴争的距离,那不是用双腿可以接近的,需要的是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这才向吴争低下了他高傲的头。
  这与现在沈致远的处境,有稍微一点相似。
  钱翘恭一直看不起沈致远,因为沈致远仅仅是一个商贾子弟,虽说中了个秀才,可秀才功名,对于象钱翘恭这样的世家子弟而言,嘿嘿……太小儿科了。
  关键是,钱翘恭认为沈致远无非是沾了吴争的光,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钱翘恭看来,沈致远不及陈胜、厉如海,甚至不及池二憨、宋安,因为后者都是靠打出来的,哪个身上没有战功。
  可沈致远却一直被吴争深藏在平岗山寨,除了在三界伏击清军一千骑兵时,出了个勉强可以说是妙计的点子外,别的,还真说不出什么功劳来。
  可到钱翘恭想救仪真残部,被吴争拒绝,就去往军校找沈致远帮忙。
  沈致远答应,然后二人一路北上,直到昨日为止。
  钱翘恭对沈致远的观感在不断地变化,他开始认可沈致远,开始有了那么一丝丝的敬意。
  因为沈致远仿佛就是吴争的翻版,看似鲁莽实则谨慎,时而嚣张,时而让人……感动。
  三十骑兵正在分成两队对抗。
  昨日的硝烟和凶险,没有影响到今日的训练,钱翘恭就是这样一个人。
  看着远处的骑手对抗,钱翘恭心中还存有着昨日那一瞬间的暖意,从那一刻起,钱翘恭再不对沈致远是否会降清,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