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7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2/1807

  李自成在九宫山被害,大顺军东西两部得知,对九宫山一带及周边地区进行了疯狂的屠戮和报复。
  无数无辜的百姓死于这场灾难,想让湖广百姓拥护大顺军,已经是痴人说梦。
  加上大顺军不事生产,要筹备这四年粮饷,仅靠半个湖广的赋税,是养不活这么多军队的,自然免不了劫掠富户和百姓,所以如果不是因为大顺军强行镇压着,恐怕早已民乱四起了。
  吴争继续道:“夫人可知,湖广乡绅筹措军资二百万两之巨,恳求王师剿匪?”
  高桂英柳眉倒竖,喝道:“这些杀不尽的奸商、豪门!”
  吴争摇摇头道:“这是其一,夫人在湖广已经待不下去了。其二,义兴朝既然已经决定西征,自然不会就此罢休,就算本王无意相残,怕是朝廷也会另派王师西征。其三,夫人可知,为何我军渡江西进,江北清军视若不见吗?”
  李过大喝道:“原来你们勾结鞑子?”
  吴争皱眉道:“勾结鞑子?那现在你们早已被赶出武昌府了。”
  “你……你吹牛!”
  吴争不再理会他,对高桂英道:“夫人应该明白自己的处境,如今之势,南、北皆有清军,东有义兴朝,武昌府三面被围,恐怕独木难支,若无意归附义兴朝,除了西进一途,别无选择,可西面,已经有了永历朝,夫人一样只能选择归附,除非你们能战胜永历朝明军。”
  高桂英脸色阴沉,她冷冷道:“我们可以选择固守,有十多万大军在,何须惧怕清军和你们?”
  “固守?谈何容易,内部不稳,民心不附,缺少粮饷,军械短少,加上三面受敌,能守得了吗?清军没有水师,可义兴朝有,一旦水师西进,武昌府失守指日可待!”
  高桂英终于怒了,“那就按李过的办法,将你扣下,逼义兴朝退兵。”
  “如果有用,本王倒不介意。”吴争悠然道,“可就算义兴朝不再西征,你们还能抗南北清军合击多久?一旦你们与义兴朝闹翻,恐怕得不到来自义兴朝和本王的援手。再有,湖广民众对你们的态度……夫人真以为,你们能固守?”
  一阵难熬的沉默。
  吴争不再说话,静静地等着。
  高桂英三人不顾吴争在场,开始窃窃私语。
  好一会,高一功走到吴争面前,道:“就按眼下,你我双方守望相助,岂不皆大欢喜?郡王又何苦如此苦苦相逼?”
  吴争答道:“本王倒是想啊,可问题是,就算本王退兵,你们守得住吗?一旦湖广尽入清军之手,义兴朝就会再次面临清军三面合围。”
  高桂英道:“那不更应该双方联合,而不是同室操戈吗?”
  吴争道:“这话说得在理。同室操戈,这才有了区区数十万鞑子入关,击败上百万明军,占据了华夏万里河山。”
  说到这,吴争顿了顿,“蛇无头而不行,兵无将而不动。我们现在是劣势,这种情况下,实力再分散,如何北伐,收复这万里河山?”
  “可为何是收编,你我双方可以象之前隆武朝一样联合抗清嘛?”
  吴争严肃起来,“这本也可行,可你们终究是匪……别反驳!你们做的事,已经让湖广民众怨恨,这一点你们无从反驳。有道是兔子尚不吃窝边草,可你们在湖广杀的人,太多了,让民众如何来支持你们?没有民众的拥护,本王怎么放心,让你们守住义兴朝的西侧?”
  李过突然道:“若是我们不应呢?”
  吴争脸色慢慢放松起来,手一摊道:“那就简单了,本王会率虎贲,扫平湖广,不用多,一月足矣!”
  “你试试!”李过怒道,“蛤蟆打哈欠,口气不小!信不信我一声令下,你就得人头落地!”
  吴争道:“信!正是怕你们不放心,本王才甘冒奇险,只身前来,为得就是让你们相信本王的诚意,可如果你们不领本王好意,尽可杀了本王,但一月之内,你们必亡。”
  “我不信!”
  “我信!”
  高一功沉声道:“我信。四年间,会稽郡王收复十三府,光复应天府,杀敌酋多铎,败济尔哈朗之战绩,由不得你我不信。”
  李过一愣,愕然看着高一功。
  高一功转向高桂英道:“姐姐,郡王说得没错,既然三面受敌,不如联合一处,共同抗清。既然能与隆武朝联合,接受册封,为何不能与义兴朝联合?”
  高桂英蹩眉道:“我不是不同意联合,可他要招安!”
  高一功转向吴争道:“郡王能不能向朝廷陈情,我们可以接受册封,但也效仿隆武朝时,听调不听宣?”
  
第892章
情理之中,不足为怪
  “不能!”吴争一口拒绝道,“你们人数虽多,但几乎没有训练,军械短缺,军务不振。最关键的是,如果再让你们在湖广驻守下去,就算清军不攻,也会民乱四起。”
  高一功犹豫了一下道:“那郡王的意思是,我们不但要被招安,还要离开湖广?”
  “对。”
  “去哪儿?”
  “松江府,忠贞营将在那进行整编,妇孺、老弱、病残将被重新安置落籍,精壮将接受军校训练。本王打算为你忠贞营新设二卫,二位将军可任指挥使,麾下将士的职位、装备、粮饷、福利,一切待遇效仿北伐军。”
  三人又是一阵窃窃私语,不过这次,起了争执,特别是李过和高一功,有些面红耳赤的意思。
  好一会,高桂英才道:“郡王又将如何安置我等。”
  “夫人可以接受朝廷册封,品阶只高不低。二位将军麾下将领可以在本王大将军府辖下为官,若还想带兵也行,但须经过军校学习和训练。”
  “这么说,郡王是想将湖广舍弃?”
  “不。以江为界,北归清廷,南归义兴朝,但你们归本王。”
  “咝……”李过倒吸一口冷气,“你的意思,我们将成为你的部属?”
  “怎么,投在本王麾下,还辱没了你们不成?”吴争沉声道。
  高桂英道:“郡王打算如何将忠贞营十余万人辗转至浙东?”
  吴争答道:“这是后面商议的事,夫人还是先决定,要不要接受本王的招安。”
  高桂英一时犹豫起来,李过与高一功争执再起。
  一个道,“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另一个道,“郡王说得对,抱成团才能打得赢”。
  高桂英道:“郡王能否容我等商议几日……?”
  “不能。”吴争摇摇头道,“倒不是本王不近人情,而是时不我待,还望夫人体谅。”
  高桂英犹豫了好久,终于做出决定,“我有三个条件,若郡王应允……我等就应郡王之意,归附郡王。”
  吴争道:“夫人请讲。”
  “忠贞营须有四卫,郡王,十余万人,整编成四卫四万人不为过吧?况且若只有四卫,麾下将领也很难安置,真要哗变,怕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吴争犹豫起来,一下子多出四卫,财政确实是个难题,可高桂英这么说,也有道理,十余万人中的军官,一下子挤进二卫,很多人将降一、二级,甚至一抹到底,对于一支新附的军队,这确实很难把控。
  吴争想了想道:“请夫人继续讲。”
  高桂英道:“再有,我接受册封之后,要居住杭州府。郡王体谅,我只是个妇道人家,连年征战,已经疲乏,先夫亡故,我一个未亡人,不想再随军颠沛流离。”
  吴争点头,“这点本王答应,本王可以为夫人在杭州繁华处置办宅邸。夫人请继续讲。”
  “最后,请郡王善待我儿和我弟,李过虽然刚刚顶撞郡王,可毕竟之前还没有决定接受投入郡王麾下。”
  吴争笑道:“本王没有那么小肚鸡肠,李将军放心,只要你一心抗清,本王绝不以今日顶撞来为难你。”
  李过有些尴尬地一笑。
  看着高桂英,吴争道:“夫人应该明白,本王大将军府麾下已经有六卫,若一下子新设四卫,便是十卫,这对将士粮饷造成影响,且对朝廷也是一种不敬。所以,本王想是否换一种办法安置。”
  “郡王请说。”
  “六府之地,每府增设一个治安团,闲时生产,战时为兵,隶属各府统辖。这样既能让如今的将领得到安置,也能减轻大将军府的负担,还能维持地方治安,可谓一举三得。”
  “难道郡王想仿效明朝卫所?”
  “不,治安团每月有俸禄,只是不及北伐军那么高。但治安团还有田地产出,加起来应该不下于北伐军。”
  北伐军的高福利,早已名声在外。
  其实李过最后不再反对,也有吴争提到“一切待遇效仿北伐军”的原因。
  高桂英目光扫向李过和高一功,见二人没有反对的意思,便点头道:“那就按郡王说的办,只是,在到达松江府安置完毕之前,忠贞营不能解散。”
  吴争微笑道:“看来夫人还是信不过本王啊……行,若夫人所愿。”
  高桂英脸一红道:“我只是个妇道人家……还请郡王不要见怪。”
  吴争哈哈大笑道:“情理之中,不足为怪。”
  不久前,还剑拔弩张的气氛,此时已经一团融洽。
  能顺利招安忠贞营,倒不是因为吴争的口才好。
  实际上,莫亦清手下“长林卫”,是做了不少事的,譬如对高一功的劝说和许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