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7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7/1807

  “沈、钱二位将军在拱极城训练新兵之后,多尔衮让臣担任与沈将军之间的联络。于是,臣与沈将军结识。沈将军是个有趣之人,刚结识时,他对我说,要带我建功立业,我自然是不信的。可后来,多尔衮超擢名夏为吏部侍郎,我四下打听,才知道沈将军数次在多尔衮面前举荐名夏,由此,名夏信了。”
  吴争有些怅然,这是何等冒险的手段啊,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境地,可想而知,沈致远在这种举目无亲的情况下,急想要寻找一个帮手,得花多大的精力和勇气。
  这一定不是只有陈名夏一个,以沈致远的心性,就是个广撒网的主,吴争开始为沈致远的安全担心起来,而下意识中,吴争开始相信陈名夏的这番话,这象是沈致远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的做为。
  “名夏在又一次去拱极城传话时,向沈将军表达感谢之意,不想,沈将军直截了当地问我,愿意不愿意追随他做番大事,洗涮身上的污名。我这时才明白,沈将军是暗中调查过我的。”
  吴争心中大骂,这厮太疯狂了,这要是被告发,能活吗?
  “我问沈将军,这要是我去多尔衮那告发,你得死,至少也会下大狱,你就这么信我吗?沈将军答道,我看人一向很准,你的眼睛告诉我,你不是个汉奸,至少不想做个汉奸。当时,我愣了很久,我知道这是一着险棋,沈将军或许自保都成问题,可我还是答应了。”
  
第910章
假戏真做?
  吴争有些诧异,“为什么?”
  “不为什么,只为沈将军说,他信我!”陈名夏突然哭出声来,“降清之后,再无一人对我说,信我!”
  看着陈名夏不自禁的嚎哭,吴争动了恻隐之心,终于起身搀扶道:“起来说话。”
  陈名夏感激地泣道:“自此之后,我与沈将军明为从属,实为至友,原本我要尊沈将军为主的,可沈将军说,未来的天下,只有一个主子,那就是王爷您。开始我不信,可后来听到王爷的赫赫威名,我信了,王爷能让一个象沈将军这样的人都敬服,我没有理由不信。”
  吴争长长吁了口气,看着泪眼婆娑的陈名夏道:“传言不可信哪!”
  陈名夏擦拭掉泪水,昂首道:“其实世人传言确实不可信,京城数千汉人官员,真正铁了心降清的最多不过二成,其余人都是迫于无奈,谁家没亲人,清军入城,逃逃不了,打又手无缚鸡之力,一旦反抗,阖家俱灭,除了降清,还有第二条路走吗?”
  吴争皱眉道:“你的意思,降清反而有理了?”
  “不。”陈名夏否认道,“臣的意思是说,只要日后王爷北伐,许多州府皆可传檄而定,降清汉臣没有几个是真正效忠清廷的。”
  吴争不置可否,问道:“此次沈致远叫你前来,有何重要之事?”
  “沈将军让我传一句话给王爷。”
  “讲。”
  “如果有一日,我与你对阵沙场,请你信我。”陈名夏小心翼翼地转述道,他是真不明白,真发生了这样的事,是谁恐怕也不能取信。
  吴争心中一紧,强忍着心中的酸楚,怒道,“你回去告诉那厮,以后别千里迢迢来传这样狗屁不通的废话!”
  陈名夏怔怔地应道,“是!臣一定将王爷原话带到。”
  ……
  吴争从陈名夏的口中知道了清廷新军的具体情况。
  也得知了沈致远和钱翘恭已经各自娶亲。
  在感慨之余,吴争不仅恶趣味地在肚中腹诽,不知道那两满族女子,身上会不会有浓烈的羊骚味。
  想着这二小子在洞房花烛夜被腥骚味熏得想吐,吴争不禁笑了起来。
  “什么事让夫君觉得好笑?”莫亦清白葱般的手指抚上吴争的太阳穴,温柔地按压着。
  吴争慢慢闭上眼睛,靠在莫亦清的怀里,享受着这短短的温馨时光,“我在笑那两小子,明明一个是贾诩,一个是赵云,却生生地组合在一起,上演一出人在曹营心在汉。这也还就罢了,还不惜娶两满族女子,加了一出美男计……我在想啊,这两小子能把北面搅成怎么一窝粥?”
  “夫君就不怕……假戏真做?”
  吴争脖颈明显僵了一下,随即慢慢放松下来,“人活在世上,总得去信些什么,什么都不信……就太累了。何必呢?”
  “可夫君就偏偏不信阿耶和莫家。”得悉吴争要大婚了,莫亦清心里突然涌起一种冲动,她不顾一切地点到了此事,在这一刻,她心中有着浓浓的哀愁和怨意。
  吴争沉默着,许久后,方才睁开眼睛,“这不同。我信莫老,也信你,否则就不会将财政大权尽数置于莫老之手,更不会将长林卫交到你的手中。可,我不信莫家,莫老仅儿子就有六个,几个儿子再娶妻生子,于是有了另外六家,这六家自然不只有女儿,他们的儿子再娶妻子,又多了十几家,那十几家再有姻亲……无穷无尽。”
  莫亦清沉默了,她的眼中慢慢湿润,道理她懂,可任何事真摊到了自己的身上,那就无法适从了。
  吴争轻抚着她的手背,轻叹道,“人得知足,不能知足为妄。天下的利益大了下去,不可能为一家一户所得,真要是得了,离覆灭也就不远了……这道理,懂吗?”
  “懂。”莫亦清轻轻地应着。
  吴争再次慢慢闭上眼睛,“可以派人主动接触沈致远二人了,但还须记住,一定要确保安全……是他们二人的安全!”
  “是。”
  ……
  果然如钱肃乐所判断的,在吴争坚决不同意有任何让步的情况下,双方谈崩了。
  也难怪嘛,谈判谈判,有让步才能谈下去,一方一丝不让,那还谈什么?
  陈之遴留下一句“那就战场上见”的狠话,率使团离开了。
  这话当然不是当着吴争面说的,否则,肯定得挨上一耳光再走。
  吴争表面上是不在乎,但私下里,已经开始调动军队。
  调杭州、金山两卫囤于松江府,并急调王朝先的舟山水师北上长江口中,驻囤于南沙(崇明三沙岛之一),同时知会张名振的吴淞水师加紧训练,以防不时之需。
  但不管怎么样,这次西征的收获是巨大的,大将军府辖下八府官员、民众都沉浸在光复的喜悦之中。
  随着郡王要大婚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杭州府都沸腾起来了。
  虽然吴争一再要求低调,可熊汝霖、张国维等人,还是以大将军府的名义,颁布了通告,在籍百姓,分发每人五斤米、二斤肉、一斤糖,以示普天同庆之意。
  ……
  和风清竹影扶疏,江南学院。
  吴伯昌的那处平日拒不见客的小院里,今日有贵客来访。
  义兴朝太师钱肃乐为了儿女亲事,难得有暇与亲家翁吴伯昌推荐杯换盏,一解肚中酒虫骚扰。
  于是,半斤老酒下肚,一个斟酒吟道:“一壶老酒,两碟小菜,三杯五杯下肚,痛快!”
  一个拱手相谢道:“一轮明月,两首小曲,三声五声入耳,惬意!”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吴老哥,你我相见恨晚哪!”
  “钱老弟,彼此彼此!”
  钱肃乐举起酒杯,道:“山河破碎之时,有少年英雄平空出世,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方有今日你我老兄弟一寸安静的饮酒之地……吴老哥,养了个好儿子啊!来,钱某敬您一杯酒。”
  吴伯昌平日非常谨慎,轻易不贪杯。
  不过今日例外,独子将要大婚,门当户对,儿媳又是个知书明礼的贤良女子,当爹的面对亲家翁,也就放开了。
  
第911章
两老太爷过招
  听钱肃乐对自己儿子评价如此之高。
  吴伯昌眉开眼笑,一饮而尽道:“令爱也是娴雅淑静、端庄多才,争儿能得此良配,实乃三世修来的福分。钱老弟,吴某也当还敬您一杯啊!”
  瞧瞧,这两个加起来都快一百二的老头,这相互吹捧起来,也是没完没了的,竟不嫌肉麻。
  几轮下来,两小坛陈年老酒就被干空了。
  小院里,吹着簌簌初夏微暖的夜风,自有一股子不羡仙的滋味。
  看着四周朦胧的景色,不觉生起一种,时光,要是能退回二、三十年该多好啊的感慨。
  钱肃乐慢慢放下酒杯,不经意地问道:“听说吴老哥膝下令爱只比争儿小三岁?”
  吴伯昌一愣,脸上笑意渐渐收敛,答道:“确有此事。”
  “那吴老哥心中就不急?”钱肃乐抬手斟酒,看似不经意地问道。
  “哎……!”吴伯昌叹了口气,“为人父的怎能不急?学院里俊才如过江之鲫,可惜女儿坚决不从,徒叹奈何?”
  钱肃乐顿了顿,正色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令爱的身世,你我老兄弟是心知肚明,这事可千万要慎重。”
  吴伯昌点头道:“是啊。吴家十代人为了此事,一生碌碌无为,按先主的意思,没有承嗣,到这代也算了结了,可哪想,竟遇上了这场国难……可惜啊,本是金枝玉叶,不想竟……委屈了她了。”
  “吴老哥就不想着让争儿为令爱物色一个良配?”
  “早提过了,可女儿不答应,又有什么办法?加上争儿长年征战,说实话,这事啊,还得我这当爹的来上心。”
  钱肃乐犹豫了一会,鼓起勇气道:“原本为人臣的,不该说!可关系到萱儿的将来……吴老哥,请恕我唐突。”
  吴伯昌一愣,忙道,“你我是什么关系,何须遮遮掩掩,请明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