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7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1/1807

  以京卫左营一个黄姓千户为首,联同右营一部,约五千余人擅离职守,反向南下,要与朝廷讨个公道。
  这支乱兵途经金川河时,与驻守禁军发生了冲突。
  禁军放过民众,那是不得已,谁也没有胆量、或者是不忍与自己的家人为敌,可职责所在,要放这支乱兵南下,那就是与之同谋了。
  仓促之见,两支队伍发生了剧烈冲突,从而演变成一场战斗。
  卯时三刻,宫中众臣听闻噩耗,无不脸色惨白。
  军队在平日里受控制时,那叫军队。
  可到了不受控制时,那就是匪!
  为祸之甚,尤过于盗匪。
  可此时,长公主已经启程出正阳门两个时辰,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火了。
  去禀报朱慈烺。
  朱慈烺满脸涕泪,也无计可施,只说“朕已闭关自省,一切国事皆由长公主处置”。
  首辅黄道周及群臣无奈之下,只能抽调宫中千名禁军前往增援金川河。
  以求可以稳定局势,保证城中不乱。
  黄道周是个治国能臣,人也刚正不阿。
  可他确实不善排兵布阵。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黄道周应该集中手上禁军,死守皇城。
  而不该再将本已捉襟见肘的兵力分散。
  而一千禁军增援金川河,能起到多少作用?
  将乱兵歼灭,肯定是做不到的,那么火上添薪岂不更助长火势?
  最关键的是,城外敌人还在虎视眈眈。
  只有固守皇城,然后黄道周自己前往金川河,向乱兵陈说利弊,代表朝廷向乱兵和乱民作出承诺和保证,来换取民众的谅解和同仇敌忾之心。
  如此才是快速平乱的办法。
  本身京城百姓就没有想助纣为虐之心,他们只是激愤自己的利益被官府侵害,加上有居心叵测之心的挑唆和鼓动,才演变成一场民乱。
  在洪武门外,禁军处理不当,射杀民众,更将这场民乱变成了暴乱。
  但此时的乱兵还可控,因为他们只是激愤受到不公正对待。
  只要有足够魄力的人进行劝说和承诺,这支乱兵还是可以重新回到抗敌战场上去的。
  可惜,义兴朝廷错过了这次机会。
  倒也不能完全怪黄道周处置不当。
  其实黄道周的心里也想到过这么做,但他更担心的是,他的离开,会让皇城沦入敌手。
  其实已经很清楚,包括钱谦益等数十官员的无端失踪,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民乱,而是有人在推波助澜,可眼下绝不是追查的时候,这时候追查,更会使得人心惶惶,一旦连宫里都乱了,西、北门的抗争就没人指挥和管理,那什么都完了。
  所以,黄道周在不知道宫中这上百官员谁忠谁奸的情况下,不敢离开皇城。
  这就促使了义兴朝生死一线,危在旦夕。
  ……
  尼堪在得到斥候禀报,说北城金川门守军象是有异变时。
  他也在惊讶,但经过思考,他还是没有出兵。
  理由是天色漆黑,万一是守军故弄玄虚,挖了个坑让自己跳,何苦来哉?
  而卯时离天亮就半个时辰,真要是守军有变,那也不差这半个时辰。
  所以,尼堪只是下令军队做好攻城准备,而没有立时下令攻城。
  这半个时辰的拖延,让他失去了一次轻松破城的机会。
  如果尼堪迅速下令攻城,那清军就能轻易破金川门,或许可以将兵力空虚的皇城,一举攻破。
  那么,义兴朝君臣恐怕全得成俘虏。
  尼堪就真有可能为清廷立下滔天之功了。
  当然,半个时辰,义兴朝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也做不了什么有效应对,这个机会还是在的,只是后续变化和结果,就难说了。
  ……
  卯时三刻刚过,天色已经微微发白。
  苦候天亮的尼堪随即下令清军攻城。
  此时的西、北五座城门,除金川门守军兵力已经走了大半之外,其余四门因离金川门距离较远,加上时间仅不到一个时辰,还未受到影响。
  所以,其余四门,清军的进攻被依旧死死挡住。
  但很快,金川门因兵力不足,在坚持了半个时辰之后,守军崩溃。
  清军攻上城墙,打开了城门。
  至此,有着十二万守军的应天府,在被进攻第二天,实际尚不足十二时辰时,被清军破城。
  尼堪闻知捷报,大喜若狂。
  可惜清军分兵进攻五座城门,分配在金川门的清军总共才万人。在两日进攻中,清军伤亡不少,入金川门的清军大约也就八千人左右。
  在无法迅速调动后续大军入城的情况下,尼堪作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就是下令这支清军向西面进攻,用意是内外合击,逼降仪凤、钟阜二门的守军。
  因为这二门距离金川门最近,只要让三门攻城清军会合,那么,就算是神仙再世,恐怕也无回天之力了。
  
第939章
迷途知返,更为决绝
  金川河上明军的相互自残行为,进行得非常“激烈”。
  但禁军并无伤亡,京卫乱兵伤亡也不是很大。
  这是好在两军之间隔着金川河哪。
  京卫的伤亡来自于刚到金川河南渡时,被禁军警告不听,禁军射箭所伤。
  在密集的箭矢中,渡河乱兵只能将船后退至安全区域,与禁军互射。
  可这样的射箭自然不太可能命中目标。
  这个情况持续了约半个时辰。
  而后,乱兵从岸边民舍取来门板、床板,准备强行渡河。
  如果真渡河了,那么这场悲剧就真正上演了。
  一旦仪凤、钟阜二门的守军遭受内外夹击,肯定崩溃。
  而三门清军合力南下,凭这两支还在内耗的明军,怕是根本挡不住清军一击。
  万分紧急关头。
  变化终于出现了。
  夏完淳,这个义兴朝十九岁的太平候,在大胜关外被尼堪大军击退,自然不是偃旗息鼓,打道回太平府。
  夏完淳十三岁就领兵,虽然领的是义军,可战场厮杀那是实打实的。
  绝不是尼堪认为的,一战击退就崩溃的那种怂货。
  夏完淳一击不成即退,那是有原因的。
  吴争建议朝廷急调建阳卫入京协防,看清楚,是入京协防,不是阻击清军。
  所以,夏完淳见前路大胜关不通,自然想要绕行。
  怎么绕,从秣陵关边,绕方山,渡胭脂河、秦淮水,然后由应天府定淮门进城。
  这一绕,路确实不少,整整一天的急行军哪。
  好在,总算赶到的及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