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7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3/1807

  吴争这时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个歼灭喀尔楚浑的机会。
  愣了好一会,吴争冲着池二憨大骂道:“你小子就不能早点攻来?”
  这太不讲道理了。
  池二憨闷声怼道:“我也不知道少爷会亲自率火枪营来……况且喀尔楚浑有数万人,以杭州卫一卫之众也吃不下啊。”
  吴争迅速转变话头,骂道:“我不是叫你攻泰州吗?你小子擅自南下,这还敢犟嘴?”
  池二憨被骂得有口难言。
  吴争怒瞪一眼道:“给你个机会,立即率杭州卫占领西北方向西溪镇,死死挡住喀尔楚浑北逃,速度要快。”
  池二憨连忙应是。
  吴争转头问蒋全义道:“你部东进至黄桥镇,守住就行,防止喀尔楚浑南下。”
  “是。”
  转向宋安,“你带五千火枪兵,向如皋方向逼近,如遭遇喀尔楚浑部,可将其引向西溪镇,也可引向南边白蒲镇方向,鲁之域部已经占领白蒲镇。”
  “是。”
  吴争自己率三千火枪兵,继续向泰州挺进。
  以池二憨部在北为砧,以鲁之域部在南为案,以蒋全义部进逼、诱敌,以自己掐住通往江都的泰州。
  这就象是织起了一张天罗地网,已经将喀尔楚浑部牢牢地罩住了,喀尔楚浑只有一种脱离的可能,那就是他有先见之明,直接到海边,收集海船出海,由海路北上,方可有脱出包围的机会。
  可问题是,喀尔楚浑能有这份违抗多尔衮命令的决绝吗?
  ……
  泰州城,已经没有任何清军驻守了。
  原本是由六百人的,可在溃兵带来喀尔楚浑部两战皆败的“噩耗”后,这些降清的明人,席卷了泰州城的府库钱财,早逃了个没影。
  而泰州城的百姓,早已箪食壶浆、夹道欢迎自己的子弟兵。
  子弟兵,真不夸张。
  年前,吴争亦攻至泰州,因局势所迫,不得不与多尔衮和谈,然后退出泰州。
  当时一个泰州城老者,带着无数百姓,敬了吴争一碗黄汤,让吴争记忆犹新。
  泰州百姓,向吴争献上了他们数千子侄,而如今吴争麾下火枪兵中,有不少就是泰州子弟。
  所以,听闻北伐军到来,几乎挨家挨户,都涌出城外欢迎自己的亲人。
  一个老者上前来,他噙着一眶浊泪,“大将军乃信人!一年不到,王师再返泰州城……敢问大将军,此次还走吗?”
  “大将军,此次还走吗?”数以万计的百姓大声问道。
  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的期盼和多少煎熬!
  吴争是真的犹豫了,他是真不知道,这场战争并非在计划之内,而是完全失控了。
  原本只是一场清军的报复战,明军只是防御,最多只是主动防御。
  可现在,当多尔衮摆出这么一副不依不饶的决然架势,这场战争越来越向着决战奔去。
  问题是,吴争还没准备好。
  为了这场战争,军工坊赶了近四个月工,才装备了八千火枪兵。
  昨日一战炮击,打掉了库存近三成的小炮炮弹。
  粮食、物资补给都没筹备。
  怎么回答?
  吴争的沉默,让百姓们一阵唏嘘。
  那老者抿着掉光了牙齿的瘪嘴,抹了把泪,转头对乡亲们道:“有什么好哭的,王师一年间两次攻至泰州,日后就会有三次、四次,真正光复之日不远矣!”
  说到这,老者转过头来,近乎以乞求般的眼神望着吴争,“大将军,老朽说得对吧?”
  吴争的心里被狠狠地一揪,一阵酸楚,让吴争不得不低头、抬手、抹眼,来掩饰自己的失控。
  “不对!”吴争猛地抬头,大声道。
  老者如遭雷击,呐呐道:“难道……难道王师不再北伐吗?江北将从此沦为异族土地?”
  “不对!”吴争深吸一口气道,“因为,这次,我们不走了!就算战死在泰州,北伐军也不走了!”
  这话一出,在经过短暂的寂静之后,震天的欢呼声响起。
  有百姓、有士兵,无数的人在雀跃,父母寻找着自己的孩子,孩子自己的爹娘,然后拥抱在一起。
  这种热烈感染着每一个人,不是泰州籍的士兵们羡慕地看着。
  而这时,无数的民众涌向这些士兵,他们热烈地拥抱着。
  对,或许他们都不认识,可这时,他们都是亲人,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汉人。
  吴争破天荒地没有下令去阻止这一团的混乱。
  
第941章
故人已去
  吴争弯腰搀扶着老者,随口问道,“敢问老丈,之前在衙门口,与我交谈的老者,为何今日没见?”
  “老族长……走了。”
  “走了?”吴争一时没有会意过来,讶异地问道。
  “大将军有所不知,当日王师离开泰州城南返后,清军重回泰州……百人之中,必有败类。不知道是谁告发,清军得知是老族长率民众欢迎王师,还为王师召集了数千青壮,于是拿了老族长问罪……哎,老族长性子太倔,老朽人等早就劝过他,让他去泰兴,乡亲们还为他凑了数十两银子盘缠,可他死活不肯走啊……说是故土难离,要在泰州看王师北伐……”
  吴争心中突然升起一股莫名惆怅。
  他想起那老者曾经小心翼翼地问自己,“敢问大将军,王师北伐之日,老朽还能看见吗?”
  自己当时却沉默着不答。
  为何不答呢?就算说谎,也能给都老人一种安慰。
  善意的谎言,未必就会伤害人。
  可自己却没有给一个老人最后的安慰。
  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
  一直想着打有把握的仗,做有把握的事,可真等到一切都有了把握,江北渴望王师北伐的人,怕都该没了。
  还有什么比人心向背更重要?
  此时的百姓们,谁还不知道战争的可怕,哪个州府还没被鞑子凌辱?
  民众现在最需要的是信心、希望,坚持熬下去的信心和希望啊!
  没有什么是有绝对把握的,绝对的把握也是来自于真正想要王师北伐的民众支持。
  这样的人死光了,最大的把握也是无水之鱼。
  或许在这一刻,吴争的思想开始真正有了一种自省,对这四年之中的战略和所做的一切,开始了反省。
  ……
  “金川门被攻破?”
  刚刚沿大运河赶到淮安府的多尔衮一阵惊喜,他在徐州是坐立不安,明军过长江,攻入扬州府,这对清廷的压力太大了,况且不是普通明军,而是死对头吴争的北伐军,去他妈的北伐军,一听这“北伐”二字,多尔衮就一股无名火上来。
  这不是存心恶心人嘛?!
  祁充格躬身道:“得到的战报确实如此,不知为什么,原本顽强抵抗的明军,在今日凌晨寅末卯初时分,金川门部分守军突然哗变,撤离城墙,敬谨郡王尼堪抓住战机,于卯时下令攻城,一战而下。”
  多尔衮诡异地一笑,“没什么可奇怪的,南蛮人永远是这样内讧,若非如此,大明朝何以灭亡?”
  “王爷说得是。”
  “尼堪可有禀报接下去的打法?”
  祁充格躬身道:“如今有近八千人自金川门突入应天府,据敬谨郡王所报,因事先没有准备,金川门外没有足够的人马,只能向神策门方向调兵增援……”
  “为什么不就近向钟阜门方向调兵?”多尔衮厉声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