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7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6/1807

  吴争依旧没有回头,“如果陛下说重新来过,是想和我交个朋友,我不反对,但要论君臣……可惜,经过两次民乱,陛下已经无法让我放心,山河破碎,天下汉人再经不起又一场人祸了……请陛下见谅!”
  说完,吴争抬腿走向殿门。
  “吴争。”身后朱慈烺轻呼道,“长公主身边有暗卫。”
  吴争身形一滞,讶然道:“长公主殿下有随扈,也是常理。”
  “暗卫名叫夜枭,主事者乃长公主身边内侍郑三……宫中内侍、宫女万人之中,夜枭人数已有千人之众。”
  吴争有些惊愕,“陛下为何不制止?”
  “朕也曾制止过,差点就杀了郑三……可惜,朕终究不忍对长公主下狠手,只能任由夜枭壮大。”朱慈烺轻叹道,“和你说这事,朕并非要对长公主不利,只是想……让你留点心,也劝劝她,毕竟是女子之身嘛。”
  朱慈烺当然不会和吴争说,并非是念及兄妹之情放过郑三、放任夜枭壮大,而是与朱媺娖暗中的交易。
  当然,朱慈烺确实也没有对朱媺娖不利的意思,毕竟是唯一的同胞妹妹,若非丧心病狂,谁能去加害亲妹妹?
  吴争此时的心中却是波涛汹涌,想起之前与朱媺娖的那番谈话,两厢印证,吴争品出了一些不对劲。
  可吴争没有说什么,这本是人家家事,与己何干?
  “多谢陛下相告,只是做为臣子,我无法评价此事……臣告退。”
  ……
  曾经的镇国公府,如今已经换上了“会稽王府”四个镏金大字。
  王府正堂,此时成了临时衙门。
  倒不是吴争也想效仿多尔衮,在府中建个小朝堂。
  原本是在书房议事的,可惜来的人有些多,书房显然是容纳不下的,就改在了正堂,也算是相互尊重了。
  先议的,自然是军事。
  “陈胜,说说北面战事。”
  陈胜拱手道:“尼堪所部已被击退,但尚有四万之众,此时占据大胜关负隅顽抗。我军火器弹药已经有用尽快,无力对大胜关发起进攻。”
  吴争转头看向夏完淳,微笑道:“夏存古,此次你算是立了大功了,若非是你及时赶到,皇城危矣……说吧,想要什么,趁我眼下手中有权,好歹给你升个官晋个爵啥的。”
  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确实,以夏完淳此战之功,足以晋公爵了。
  夏完淳微笑道:“多谢王爷……先打完这仗再说吧。”
  吴争又看向廖仲平,“廖将军也别沮丧,这事是我战前预判断有误,错不在你……北面不还有四万敌军嘛,够你汲取战功了。诸位,接下去的战事,可想着廖将军些,别和他抢功啊?!”
  诸将领又是一声大笑。
  原本有些沉默的廖仲平,微红着脸,拱手道:“多谢王爷,末将并不是因为此战没有立下战功,而是因自己赶赴京城增援拖延,差点酿成大错而自责……还请王爷降罪。”
  “都说了,错不在你。此事不许再提!”
  “是。”
  陈胜的话,其实已经让吴争心里踌躇起来。
  这一仗,打掉了军工坊几个月生产的库存,可眼下弹药几乎是直接从军工坊匠人的手中运来补给的。
  问题是,吴争下令将弹药优先补给给了江北北伐军。
  因为那边更紧要。
  所以,陈胜部想要补给,估计得一个月后了。
  吴争知道陈胜提这事,为得是想让自己优先补给沥海卫,可产量就那样,哪能补给的了?
  同时,吴争还意识到,这场战事未必能占到太大便宜。
  大胜关还在清军手中,清军有四万之众,实力不可小觑。
  打到现在还活着的,那基本就都是精锐了。
  加上清军掌握着大胜关,江对岸源源不断地补给,足以支撑这四万大军,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啊。
  这是要与义兴朝打一场僵持战了。
  想到此处,吴争正色道:“大胜关必须收回,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诸将神色一正,安静下来。
  “夏完淳、廖仲平。”
  “末将在。”
  “令你二人率己部出定淮门,由南绕行至大胜关以南,派有力之一部,对江岸进行攻击、封锁,余部向大胜关发起攻击。”
  “末将遵命。”
  “记住,攻大胜关是将要的,主要是封锁江面,我会调王朝先舟山水师一部前往江浦水域配合你们。”
  “是。”
  “王一林。”
  “属下在。”
  “令你率水师一部,前往江浦水域。”
  “是。”
  “王朝先。”
  “末将在。”
  “你率水师封锁瓜埠至仪真水域,不可让清军得到补给。”
  “遵命。”
  “陈胜。”
  “属下在。”
  “京军暂时归你指挥,你要做的,就是严密防御大胜关清军突然出关进攻,期间,不断地对大胜关进行骚扰。”
  “是。”
  “还有,你给我省着点弹药……那可都是银子。”吴争蹩眉道,“江北二万多大军,在敌人腹地呢,他们比你急。”
  陈胜不好意思地答道:“属下明白了。”
  “好了,我在这拜托诸位了,打仗时还请多动动脑子,少死一个士兵,民间就少一家挂孝,别死脑筋地只知道冲锋。”
  “是。”
  
第958章
快刀斩乱麻
  等将领们退去,一众文臣进来。
  “讲讲民乱情况吧。”
  黄道周应道:“经太平候动员明社成员进行劝说,莲花桥、太平桥一带民众已经散去。如今只有北门桥一带尚有数千民众不肯散去。另外,这几日经过核对帐册,户部钱庄亏空之数为二千一百九十余万两……”
  吴争默默地听着,他妈的,两年的功夫,亏空二千多万两,这笔银子要是自己得到,恐怕此时真能一鼓作气北伐了,吴争此时摊子铺得大,可内在虚啊。
  不过,事情应该还没有糟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毕竟义兴朝的架子还在。
  在来的路上,吴争其实已经有了大概的处置方略。
  其实吴争也有想过,趁此机会直接让义兴朝“寿终正寝”,重起炉灶,一样能做饭。
  可转念一想,知道这行不通。
  不是自己定能维护宗室,而是万事得要个名头,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史上坑了大明朝的吴三桂造反,还得借助复明的旗号呢。
  如果此时义兴朝“寿终正寝”,那么至少原本朝廷所辖十二府半之地(算上湖广二府半,江西三府),就乱了。
  吴争无法控制这十二府半,因为那儿的官员都是朝廷任命。
  义兴朝能支撑到现在,还真不是主要仰仗吴争。
  它的存在,有它的道理,譬如说,不被吴争搭理的那些前朝文臣,东林党、复社残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