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7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2/1807

  此时的秀才,是功名,寻常人可不敢自称“学生”。
  刘老三不肯起身,他一脸木然道:“学生刘元,崇祯十六年的生员。”
  “你先起身,坐下好好说,真有冤屈,本官定替人作主。”吴争皱眉,手上使了些劲。
  若是平常,吴争不爱搭理这种事,这天下本就没有什么绝对公平可言,真要管世间所有事,就算自己化身千万,怕也忙不过来。
  要治根,还得重新建立有效可行制度、法律。
  但此时,吴争本就为了乱民之事前来,加上郑一斤等人这么“热情”地招待,吴争倒也愿意听听刘元究竟有何冤屈。
  刘元显然不象郑三斤等人粗犷有力,就象他自己说的,只是个手无缚鸡的书生,被吴争一使劲,抗不住了,这才起身坐下,慢慢说了起来。
  然而他的脸上依旧一片木然,完全没有任何激动或者激愤,就象是在说别人家的事一般。
  刘元家原本在西城三山门一带,家底也算盈实。
  刘家三子,两兄早亡,仅余刘元一子,家中有一座约二亩院子,一座祖宅,二十亩水田(江南水田那可是实打实的不动产),还有两间铺面,经营些日常百货杂物,日子也过得安生。
  两年前,户部开设钱庄,以二成高利息(月息)吸引储户。
  刘元他爹拿着家中积余大概二百五十两银子存入,每月可支取五两的利息。
  五两可不是个小数目,京军一月的饷银原本才一两,后来被吴争的北伐军一比对,才增加至二两(但士兵拿到手的,最多才一两二、三钱),也就是说,这利息可以抵得上近三个成年劳动力了。
  
第965章
骗局
  这原本应该算是好事,坊间百姓纷纷称赞朝廷与民福祉。
  半年之后,户部钱庄开始增加利息,从二成开始加,几乎每月都加,三个月后,利息已加到了三成,还在加。
  这原本也是好事,民众可以得到暴利嘛。
  可问题是,每一次加息,过往已经存入的银子,不享受这待遇。
  这也有理,签下的契约,一般都是两、三年才返还本金,没到时间,自然不能提前取出。
  但在民众心里,那种煎熬是不可估量的。
  试想,半年前存入的银子,和半年后存入的银子,数量相同,利息却低了一倍。
  这可是现银啊。
  钱庄里的人对外称,只要继续存入银子,就能享受到更高的利息。
  百姓们听了心中百爪火燎一般,可谓夜夜辗转反侧。
  家中的银子存完了,于是开始从亲朋好友处借。
  刚开始还行,借得到,可没多久,借不到了。
  谁也不傻,听到有如此获利丰厚的事,怎么可能借钱?
  不用说亲朋好友了,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借,自己不会存哪?
  就在百姓们走街窜巷,到处寻钱之时。
  有一家银号出现了,但它不是钱庄,只是银号,不吸储,只放贷。
  可谓天公作美,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啊。
  银号的掌柜,甚至被人称为大善人。
  因为银号放出的银子,利息还真不高,月息二成,这相较于户部钱庄三成多的利息,那就算是散财童子了。
  因为从银号借一百两,每月支付二两月息,可转存到户部钱庄,每月可得三两多的月息,这转转手,一百两本金,就能凭空赚得一两多的息差,就算许多百姓目不识丁,可这简单的算术,还是算得出来的。
  于是,百姓趋之者众,刘元他爹也是其中之一。
  可银号也不是平白就放贷的,它有个规定,就是需要抵押。
  抵押物只收房屋、田产,且抵押比很低,仅按价值的四折,也就是说,一百两的田能抵押出四十两。
  去存钱时,不会给你抵押物,去借钱时,非有抵押物不可,世事就是如此!
  而且,每笔借贷,时限都是六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也就是说,到期还不出,抵押物就是银号的。
  其实,到这份上,稍微聪明些的人都知道风险在哪了。
  户部钱庄的契约是两年起,可银号高利贷最多一年,那一年后,拿什么还?
  所以,除了一些胆大的百姓,少量借贷之外,没多少人借贷。
  这时候,户部钱庄确实急人所急,立马出了一个告示,钱庄即日起,存银契约可从一年起。
  于是,民众惊喜起来,纷纷跑向银号借贷。
  而银号这时也稍稍变了些规矩,那就是只借贷半年的,若要借一年也成,抵押物只按三成计,也就是说一百两只贷三十两。
  两厢规则一变,就有了转圆的余地。
  聪明人,特别是自恃聪明的人,算出了可钻的空子。
  于是,涌向银号开始借贷。
  开始时,银号放出的确实是真金白银,民众借到后,再转存进户部钱庄。
  可后来,银号不再放银了,只是一张盖有印章的条子,民众拿到手后,往户部钱庄一递,就当是银子用了。
  民众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方便,试想几百两、甚至上千两,几十斤重啊,哪比得上轻飘飘一张字条,揣在怀里,多方便?
  只要户部钱庄认就行,其它的民众也难得计较。
  刘元他爹,原本还在犹豫,他倒不是个太念心的人。
  家中的银子早就存钱庄了,得的是二成息,亲朋好友那借了三百两,得的是二成五的息,可这时,利息已经涨到三成五了。
  亲朋好友此时已经没有人不知道高息这回事了,于是一个个找上门来,催着刘元他爹还钱。
  可当时存入的银子,要两年后才到期,怎么还?
  刘元他爹是个注重颜面之人,这不奇怪,当时的读书人家,没一个不注重颜面的,这是他们取得社会地位的根基啊。
  于是,刘元他爹答应按此时利息三成五支付给亲朋好友利息,等存银到期了,返还本金,这才安定了亲朋好友,不被在背后戳脊梁骨。
  可这么一来,刘元他爹所借的三百两,拿的是二成五息,付的是三成五的息,平白每月得倒贴三两银子。
  当然,这些许亏空,刘元家也承担的起,先不说已经过去半年了,就算整两年,也不过七十几两的亏空嘛。
  可这颜面算是扫了地,看着街坊四邻,乐得更捡了宝似的,自己却平白损失了数十两,刘元他爹称得上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在听到有银号放贷,刘元他爹确实心动了,家中二十亩良田、二间铺面,加上这座院子,好歹值个二千两吧?
  就算贷个三成,六百两,三成半的利息,那也能补了亏空,还有得到不少盈余。
  幸好此时刘元清醒,他坚决反对,拿阖家不动产去抵押,正常人都不至于作这事。
  虽说此时只要爹还健在,儿子没资格拿主意,可毕竟刘元有着功名,他爹还是比较尊重刘元的,于是,这事就耽搁了几天。
  说来也是命中注定,见他爹消停了,刘元就去了松江府,因为那时松江开始兴建新城,吴争虽说拒绝了张煌言科举取士的建议,但在松江府还是网开一面了。
  只要读书人,经过考试,可以取用为新城吏员(不是官)。
  这对于一个秀才而言,诱惑是巨大的。
  可惜,在刘元赶到松江府时,正好暴发战争,也就是吴争围魏救赵,率部过江第一次收复泰州城,战事要紧,取士这种本就不被吴争所喜之事,自然暂时搁置。
  无奈之下,刘元返回京城。
  可就在这一来一回七、八天的功夫里,刘元他爹抵押了除祖宅之外的所有家产,借贷了七百两银子存入户部钱庄。
  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使得刘元他爹改变了主意呢?
  刘元他娘未出嫁时,娘家有个远亲,八杆子打不到的那种。
  
第966章
官商勾结
  不过,人家今日非同小可,是当朝户部郎中陈仲奎,那可是正五品的实缺。
  所以,这些年,两家时有走动,也算是关系不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