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7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5/1807

  吴争一死,北伐军北上,朝廷与大将军府再无和解的可能,一场内战必起。
  义兴朝内外交困,就算今日还能守住京城,怕也时日无多。
  四年多的心血,顷刻化为烟尘,这让他不甘心,死不瞑目!
  夏完淳睁着血红的眼,身先士卒地冲杀,确实激励着建阳卫士兵的士气。
  可这显然没有用,陷入重围的建阳卫人数,不断地在减少,阵地不断地缩小。
  “辛苦徒自力,
  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
  劳劳成古今。
  苍天!真要绝我汉人衣冠吗?!”
  一刀划过了夏完淳的胸腹之间,带着一溜鲜血,喷洒而出。
  夏完淳仰天狂喝出这一声后,颓然倒地。
  身边的亲卫惊呼着合身扑上去,以十几条人命为代价,硬生生地将夏完淳拖出了交战处。
  然而,前后左右皆是清兵,又能往哪退?
  就在这危急时刻,或许真是老天听见了夏完淳的悲呼。
  北伐军独有的沉闷枪声响起。
  然后是密集的“咣咣咣”的迫击炮击发声和如雷闷雷滚过的爆炸声。
  仰天躺着的夏完淳已经无法起身回头。
  他的眼角有泪划落,“陈胜,是你回来了吗……可局势已经不可逆转,还回来作甚?”
  ……
  从亢奋到惊慌,仅仅是一瞬间的距离。
  尼堪惊慌了,清军心慌了。
  他们太清楚这些火器的声音了,甚至比击发者更清楚这些火器的声音。
  因为他们是承受者,他们刻骨铭心!
  如果此时夏完淳还能起身回头,他会发现,从应天府西城方向而来的军队,正死死地卡住了向北应天府方向挺进清军的七寸,令他们进不得,更退不得!
  对沥海卫火器已经刻骨铭心的清军士兵,开始往回后退。
  尼堪咬牙切齿地砍下了几个人头,方才止住了清军的崩溃之势。
  然而,这有用吗?
  没用!
  清军不是不敢拼命,问题是敌人不肯给他们拉倒的机会。
  远了用炮,那种能射一里地的炮并不可怕,可怕地是那小炮多啊。
  密集到覆盖一个区域的爆炸,就剩下挨打的份了。
  好嘛,不惜一切,花了无数条人命冲近了,结果迎来的是火枪的齐射。
  倒下一片之后,更近了,眼看着能拼命了,可哪想再一轮手雷投来。
  清军士兵面对着这些迎面而来的黑呼呼的铁疙瘩,直想哭,还能不能好好打仗了?
  所以,就不是尼堪靠杀几个人立威的事。
  而是武器如果隔代,这不是勇气能抵扣的了的。
  当北伐军的冲锋号声响起的那一瞬间,清军有组织、有预谋地开始溃逃。
  他们太清楚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了。
  这支明军看似冲锋,可真等清军冲上去,靠近至三十步,那还是一片铁疙瘩扔过来,这样的当,清军已经上了无数回,所以,清军很清楚,一听这号响起,那就得与这支军队拉开距离,距离是保命最有效的方法。
  事实上,拉开距离的方法,还是尼堪总结出来的。
  因为尼堪发现,只要拉开距离,看似密集的铁疙瘩,就没有那么大的威力。
  这次尼堪不砍人了,因为他自己也拨转马头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嘛。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尼堪想哭,为什么一遇上吴争的北伐军,胜利总在触手可及的时候失去?
  
第994章
吴争到得正是时候
  此时如果从高空望去,可以清楚地发现,一道单薄而曲折的兵线,在驱赶着一团厚实的人群,如同一道细长波浪,在奋力撞击厚实的堤岸。
  四千多人的阵线,相较于近四万之从,确实显得单薄了。
  吴争是没有办法,从戚承豪口中得知沥海卫已经从仪凤门挥师入京,吴争就知道,事情得糟。
  尼堪不是菜鸟,明军这样毫无掩饰的撤兵,绝对不可能被他理解成诱敌。
  就算是诱敌,也只须一次试探性佯攻,就能分辨出来。
  那么,失去沥海卫火器的大胜关明军,是绝对无法挡住尼堪多出一倍的清军的。
  从西城赶回调兵而出发显然是来不及了,吴争一咬牙,就地整编了黄大湛部禁军。
  吴争就对这些禁军说了几句话,“此时大胜关战事紧急,本王给你们一条活路,死在大胜关戴罪立功者,既往不绺,消极怠战者,两罪并罚祸及家人!”
  于是,就有了这支“杂牌军”。
  以戚承豪的一千火枪兵为前驱,三千多禁军跟随其后,这样的四千余众,愣是将尼堪八千前锋生生吓退,以至于清军前锋溃兵冲垮了中军,一泄如注!
  跟随在火枪营后面的禁军士兵是真傻眼了,他们确实已经做好了战死疆场的准备,特别是袁成礼所部那些追杀吴争的禁军,他们想用自己的死来换取家人活着,这样总比被以谋反逆乱者诛杀于午门、祸及家人要好得多。
  然而,他们发现,今日想死真得太难了。
  清军如同躲避瘟疫一般地狂退,他们甚至没有回头看看北伐军有多少人。
  哪怕尼堪也是如此。
  恐惧北伐军火器,已经成为了尼堪所部清军的一种病,也难怪,尼堪所率自江浦出发的十二万大军,除了撤回江对岸的一万多伤兵,活着的就现在这些人了。
  六万多战损中,有六成来自于陈胜的沥海卫,要知道,沥海卫是战争暴发第二天午时后才加入战争的,还只仅守金川门。
  若不是弹药补给断断续续,陈胜绝对有把握在战争第二天出城反击之后,一股作气将大胜关四万清军赶下长江喂鱼。
  所以,尼堪并不认为后面的追兵只是讹诈、吓唬,沉闷的射击声、密集的爆炸声响起时,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是陈胜的沥海卫回来了。
  那么,失去大胜关隘遮护的清军,就算人数再多,也只能是火枪的靶子,此时不退,更待何时?
  吴争并不惊讶,打了四年半的仗,他对战场控制,说得心应手,一点都不夸张。
  这就象打牌时的牌感,对对手心理的揣摩,吴争断定尼堪不敢迎战火枪营。
  要是尼堪敢,就不会四万大军在手,也不敢出关主动反击了。
  事实也是如此,尼堪率部急逃。
  吴争变本加厉,适时派出了骑兵,对,就是戚承豪部火枪兵为之头痛不已的那一千匹战马。
  将它们交还给禁军,就有了这一支千人骑兵。
  尼堪是真要哭出来了,火枪兵再犀利,那也得靠两条腿追,只要狂逃,明军就追不上。
  可怎么明军有了骑兵?
  要知道大胜关是横跨水道的,从东往西溃逃,需要涉水而过,这水道虽然不深,但对逃命绝对是种障碍,特别是在这种兵荒马乱之际。
  尼堪不得不做出壮士断膀的决定,下令分出一部分中军前队变后队,阻击明军追兵,掩护前军和自己过河。
  尼堪的心确实够狠,杀人狠,对自己也狠,他留下了五千中军,由河边背水一战,向追来的明军骑兵发起了反冲锋。
  随着尼堪在亲兵的护卫下登上渡船,无数的清兵如下饺子般主动投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