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8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7/1807

  吴争深深地看了周思敏一眼,“我只想知道,你明知鲁王背后是永历,为何还要帮他?”
  周思敏沉默不答。
  吴争长叹一声,“也罢,你若认为你所做的一切是对的,我不强拦你……小蛮啊,我希望日后,你不会因此而后悔。”
  一声“小蛮”,让周思敏脸色剧变,她突然道:“其实……其实……”
  可终究咽了回去,没有说出来。
  吴争不再问,再次动步往外走。
  周思敏急道:“夫君可还记得,当年妾身嫁进吴家时,您的承诺?”
  吴争慢慢皱起眉来,吴争记得,周思敏自愿为侧室,这为了留下正室之位给朱媺娖,但这不是承诺,吴争并没有答应,但也没有反对。
  倒不是当时吴争对周思敏耍小心眼儿,是因为当时,鲁王监国,朱媺娖不过是个前朝公主,事情确实可以有回旋的余地,也就是说,吴争当时认为,朱媺娖走不得今日这一步。
  同时,吴争也乐观地以为,经过大难之后的明室,会卧薪尝胆、痛改前非,真正团结起来反清复明。
  然而,经过五年,吴争失望了。
  宗室还是那个宗室,群臣还是那般群臣,哪怕经过了数次监国、皇帝的更替,依然不可救药,他们只注重于自身的利益,可以无视谁来当皇帝。
  或者说,只要他们的利益得以保全,任何一个宗室,都可为帝,甚至可以是北面的鞑子来当皇帝。
  但唯独不同意吴争当皇帝,因为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吴争反的不仅是清,更是皇权。
  皇权很重要,只有皇权可以任由他们对天下予取予夺,而不被律法所制裁。
  可吴争是个异类,他要将皇权打落尘埃,所以,这是对立,绝无妥协的可能。
  而朱媺娖,终究站到了宗室一面,她自己给自己的使命,是维护明室、维护皇权。
  那么便是,决绝!
  此时周思敏以此来指责吴争,这如何不让吴争愤怒?
  “你怕是真疯了!”
  吴争再不迟疑,大步离去。
  ……
  吴伯昌三人遛着弯,远远看到吴争离去。
  吴伯昌心里就“格噔”一下,难道……事大了?
  在吴伯昌看来,再不好也是自家人,没什么事不能说开,当然,得是自家人才行,如果真无意当自家人,那就另当别说。
  想到这,吴伯昌再无遛弯的兴致,但也不说话,摇摇手,顾自往家回了。
  吴小妹轻呼一声“爹”,追了上去,留下钱瑾萱脸色一变。
  “夫君对你说了什么?”钱瑾萱在房中盯着周思敏道。
  周思敏在流泪,她摇摇头道:“这事怕是瞒不住了,姐……不如对夫君直说了吧。”
  钱瑾萱闻听一愣,许久,轻叹道:“可那边怎么办?早知事情弄成现在这样,还不如当初一口回绝呢。”
  周思敏泣道:“姐,如今我怕见到夫君的眼神,那就象是一个陌生人。”
  钱瑾萱上前揽着周思敏的肩膀道:“……难为你了。”
  
第1124章
套中有套
  应天府一片详和。
  战争远去,百姓心也就定了。
  百姓的记忆,就只有短短的一、二日。
  随着钱庄弊案,朝廷给予全额的补偿,对之前民乱的宽赦,百姓再无与朝廷对抗之心,一个个眉开眼笑,继续当他们天子脚下的顺民。
  朝廷、各衙门运行的效率也高了不少,政令的下达也顺畅了许多,往日手脚不干净的各官员也收敛了起来,如果说,这种情形能够维持个十年、八年,那真得可能迎来一个义兴盛世。
  太傅府中。
  黄道周与钱肃乐相对而坐。
  “希声兄,此事关乎我朝百世基业,若能成事,希声兄必能名垂青史……还望希声兄秉公忘私,以天下为己任。如此,善莫大焉!”
  面对着黄道周侃侃而谈,钱肃乐脸色不虞。
  钱肃乐沉默着,杭州府的消息,吴争对宗室动手,朝廷的反应也甚为激烈。
  做为新任义兴朝首辅,钱肃乐两难。
  皇帝执意调动大军向南警戒,他无法阻拦,虽说是首辅,但谁都知道,这首辅之位,皇帝是看在吴争脸上赐予的,其实也就是个傀儡般的职缺。
  钱肃乐已经对明室无信心,在京城弊案发生,朱慈烺令禁军对吴争动手之际,钱肃乐就对明室失去了信心。
  然而,这事发生在京城弊案之前。
  钱肃乐是个正人君子,在其位谋其政,不得不呕心沥血。
  为得,不是明室,也不是为了吴争,为的,就是这天下黎民。
  钱肃乐很清楚形势,合则利、分则败,如果内战,天下分崩离析,再无北伐之可能。
  所以,当之前还是首辅的黄道周上门来,恳求他暗中联系女儿钱瑾萱,实施这计划时,钱肃乐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
  虽然钱肃乐也明白,这事会损害到自己的亲生女儿,但在钱肃乐心里,与天下芸芸众生的福祉相比,一切都可以牺牲,哪怕,是自己的女儿。
  黄道周的谋划其实很简单,将当时还是长公主的朱媺娖和吴争撮合在一起,那么,一切就都顺了。
  联姻,在这个时代,无疑是最好的正治手段。
  虽然这样一来,钱瑾萱的正妻身份铁定不保,没有长公主肯做偏房的,也没有哪个臣子会容忍长公主做偏房。
  但这样一来,双方的联合,足以稳固义兴朝的正治,也足以抵御来自江北敌人的觊觎。
  应天府面上详和,可私底下,暗流涌动。
  黄道周也无奈,他也已经投靠了吴争,可他一样认为,义兴朝乱,对吴争没有好处。
  问题是吴争断然拒绝了朱媺娖地善意(不是朱媺娖登基后的那次,是朱慈烺派朱媺娖前往江阴的那次),使得此事不可能走明道,只能暗中撮合,因为明着被拒绝,太损皇家颜面了。
  于是黄道周秘密见了朱媺娖,打算以柔克刚,走吴争内室路线。
  动用周思敏和钱瑾萱二人为助力和说项。
  为了说服钱肃乐,可以将朱媺娖、钱瑾萱同为夫人,地位平等。
  朱媺娖首肯了,但有了这几年阅历的朱媺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顺手牵羊的计策。
  那就是解决被吴争圈禁在杭州府鲁王一脉宗亲。
  朱媺娖很清楚,吴争圈禁鲁王,吴争想要的就是一个大义。
  挟天子以令诸侯做不到,但随时可以扶鲁王上位,另立山头对抗朱慈烺。
  所以,朱媺娖首肯黄道周谋略的同时,加上了这个顺手牵羊之计。
  动用永历朝的暗线,向永历帝建言延揽朱以海,这对于黄道周而言,轻而易举。
  黄道周本就福建漳州府人氏,又曾是隆武朝的首辅,隆武朝亡,大臣们几乎原班人马投了永历朝,可谓一脉相承。
  以黄道周的人脉,打到几个人联名上疏,以眼下永历焦头烂额的局势,自然无有不准,册封一个本就是宗室的朱以海为亲王爵,没有任何障碍。
  一心为了北伐的钱肃乐被黄道周说服。
  于是,这个谋划就顺理成章的开始了。
  一边周思敏、钱瑾萱以织造府扭转钱款的便利,资助朱以海和十一府宗室招兵买马,待时机成熟,再悄悄泄密给吴争,借吴争之手,彻底消除朱以海及其一脉宗亲的潜在威胁。
  另一边,又可祸水南引,使得吴争与永历再无媾和的可能。
  而吴争的大将军府,毕竟实力不大,要想北伐,必定需要借助外力,没有了南边的永历朝,就只能与义兴朝妥协。
  如此,再由周思敏、钱瑾萱枕边说项,大事可成。
  然而,钱庄弊案板发生,加上战争突然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暴发。
  许多原本顺利的事,难以进行下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