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8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2/1807

  沈致远身形一顿,回身看向多尔衮。
  多尔衮随口道:“朝廷要扩编新军,达三万六千人,为三军六营,你与钱翘恭会各领一营,须好自为之。”
  沈致远有些糊涂了,他张大着嘴巴,惊讶地看着多尔衮。
  多尔衮没看沈致远,低头翻弄着榻上的公文折子,“别忘记了当初对本王的承诺。”
  东莪轻轻扯了一下沈致远的衣襟,“还不快谢过阿玛?!”
  沈致远这才回过神来,忙躬身道:“小婿谢过岳丈大人提携之恩。”
  多尔衮随意地挥挥手。
  待沈致远与东莪转身离开之后,多尔衮发出一喟叹。
  叹息,本就是一种无奈。
  多尔衮很不习惯自己越来越频繁地叹息。
  在他看来,叹息是一种羸弱的表现,可以挥刀,何须叹息。
  多尔衮知道,沈致远的心结还未解开,眼下应该继续压制沈致远,磨他的性子、压他的心气,还不是可以信任使用的时候。
  可问题是,自己还有时间吗?
  这又不由得多尔衮仰头长叹一声,英雄迟暮!
  可叹完,又后悔了,后悔自己又发出叹息……
  ……
  三日之内,连上三道请辞折子。
  钱肃乐是铁了心的不想干了。
  但每道请辞折子都被留中。
  于是,钱肃乐上了第四道折子,为了表达出自己辞官的决然,钱肃乐亲持请辞折子进了宫。
  将折子交于内阁之后,还请求面圣,欲当面请辞。
  朱媺娖非常为难。
  也是,这内阁首辅之位,虽然不象是当初朱媺娖监国时那么重要、大权在握了,经过朱慈烺集权改制,许多权力都已收归皇帝所有,可毕竟是百官之首。
  这刚换下黄道周,钱肃乐又坚辞不干,难道让黄道周继续做回首辅?
  这不儿戏嘛。
  不说难以向天下人交待,朝廷的颜面也不好看哪。
  事已至此,要说朱媺娖想强留钱肃乐,那也不尽然。
  朱媺娖一直留中钱肃乐请辞折的用意有二,一是顾及到朝廷颜面,二是迫于宗亲的愤怒,毕竟吴争将十一府之地的宗室全监控了起来,虽说还没杀人,可毕竟处于“屠刀”之下。
  
第1130章
争,还是不争?
  谁能保证吴争不会突然下令屠杀宗室?
  说难听些,真等吴争动手了,远在应天府的宗亲就算想干涉也来不及,就不用说,他们根本无力干涉。
  事实上,他们也只是嘴里喊喊,要是打起来,这些酒囊饭袋怕还不如朱以海呢。
  宗亲只是吃过吴争抄家的亏,借机报复,情理中事。
  所以,一听说钱肃乐要辞官归杭州府,无数的折子递上来,强烈请求皇帝不允,并扣押钱肃乐,以作人质,向吴争施压,更有甚者,已经谏言对南用兵,彻底解决吴争尾大不掉的问题。
  看到这种折子,朱媺娖不由得苦笑,敢情,这些宗室还以为活在太祖、成祖年间呢。
  朝廷眼下确实组建起了十几万大军,正在训练,这还得益于江南商会对倒闭钱庄的整合,还有吴争在京中对涉案宗室、豪门的抄没,这才让朝廷解决了燃眉之急,有了扩军的财力。
  向南用兵,这不自寻死路嘛。
  朱媺娖自然不会去搭理这种不知死活的折子,因为这种人不多,也就是一些吃了吴争大亏,想让朝廷帮着出气之人。
  可朱媺娖也知道,面对着宗亲的愤怒,强压不行,自己以长公主身份上位,真要与宗亲决裂,势必引起一场难以控制、且难以收尾的内乱。
  朱媺娖想冷处理,不赞成、不反对,拖着。
  所以,对钱肃乐的请辞折留中,不延揽、不同意、不表态。
  只要拖个一、二月,待杭州府那边对整个事件有个定夺,那么一切都会回归原状。
  对于吴争,朱媺娖虽然也恨,恨他的决绝无情。
  可朱媺娖对吴争有两点是深信的,一是吴争不会降清,二是吴争不会无故擅杀宗室。
  所以,虽然杭州府的消息传来,虽然宗亲们一直敦促着朱媺娖向南用兵。
  但朱媺娖一直坚持,大军止步于常州府,甚至不向苏州府靠近(苏州府是朝廷所辖)。
  朱媺娖不想将事件扩大到引发内战的地步,虽然她心里也想能一战灭了吴争势力,但她不想杀吴争,哪怕身体是受到一丝伤害。
  这看来矛盾,其实不然。
  朱媺娖想毁的不是吴争个体,而是吴争的势力。
  但,眼下肯定是做不到的,这一点,朱媺娖很清楚,义兴朝要生存发展,还离不开吴争。
  但现在,钱肃乐堵在奉天门前。
  落在进进出出的朝臣面前,这叫个什么事?
  堂堂首辅,毅然面圣请辞,皇帝连见也不见,这叫什么事?
  正在为难之时,黄道周来了。
  朱媺娖赶紧派人把黄道周唤进来。
  “黄爱卿,首辅还在吗?”此时朱媺娖就盼着钱肃乐赶紧回去。
  黄道周点点头道:“首辅还在。”
  朱媺娖轻叹道:“这可如何是好?”
  黄道周揖身道:“陛下,这么拖着怕不是办法。”
  “那爱卿有何良策?”
  黄道周苦笑起来,“钱希声性子刚烈,脾气又倔,这犯起了性子,怕是八头牛也拉不回来……以臣之见,不如……就放他去吧,有道是强扭的瓜不甜。”
  朱媺娖皱眉道:“黄相可有想过,他这一走,首辅的位置谁来接任?况且,如何安抚宗亲,他们可是吵着嚷着要朕对南用兵的。”
  黄道周稍一犹豫道:“首辅可以由王翊接任,至于他的都御史之位,可以暂时空缺,擢升董志宁为副左都御史,暂领事务。”
  朱媺娖想了想道:“黄相可有想过复首辅之位?”
  黄道周苦笑了一声,道:“臣不敢想、不愿想,无力担当,还望陛下体恤。”
  朱媺娖歉意地看了黄道周一眼,道:“之前,是朕思虑欠当,委屈了爱卿。”
  黄道周摇摇头道:“朝廷大军南调,虽然止步于常州府,可明眼人都能猜到朝廷用心,虽说以吴王之才,定能猜到陛下的不得已,可大将军府麾下诸人,未必会领悟到陛下苦心,真要闹将起来,怕是吴王也拦不住,总不可能吴王亲至嘉兴府严控北伐军各卫吧?一旦朝廷大军进至苏州府,两军定会发生摩擦,如此一来,小事变大,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故臣主动请辞首辅之位,由钱希声接任,这不是做给吴王看的,而是做给吴王手下人看的,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事态。此事是臣主动谏言的,这怪不得陛下。”
  朱媺娖点点头道:“黄爱卿老成谋国,实为朝廷支柱……哎,朕有时也在想,为何忠臣良将都归了他了呢?难道明室真就留不住天下贤者之心了吗?”
  黄道周忙道:“陛下多虑了,朝廷如今也是人才济济,只是这些各府选拔的士子、生员还没有治国、理政的阅历,须假以时日,才可大用。”
  “朕是真不愿与他争啊!”朱媺娖情绪有些波动起来,“可朕也不能眼见着明室凋零,不忍见三百年的宗庙,毁在眼前而不顾……”
  黄道周不敢接话,低头束手而立。
  朱媺娖深吸了一口气道:“黄爱卿说得对,强扭的瓜不甜……传朕口谕,首辅钱肃乐请辞奏折,朕允了,册封诚意伯,赏蟒袍,赐千金,以王爵车驾护送离京……”
  “不可。”黄道周急了,“陛下,万万不可。”
  朱媺娖一怔,问道:“为何?”
  “陛下,如今朝中宗亲群情纷纷,陛下若真如此大肆封赏希声,怕会引起不测。”
  “但……钱肃乐毁家杼难,从鄞县举义师的这五年来,于国于朝皆有大功,如今执意辞官还乡,朕若待之以优渥、不加厚赏,岂不寒了天下忠义者之心?”
  黄道周轻叹道:“陛下说得在理,可就算要赏,也不该在此时,也不该如此大张旗鼓,人心善妒啊……钱希声毕竟是向南去的,如今两军仅隔苏州府,稍有不慎,便是一场大灾难……臣窃以为,封赏钱希声之事还须低调些,最好不封赏。陛下只要允了钱希声辞官之请,令他悄然离去即可,如此,于国于朝皆有益。”
  朱媺娖愣了许久,终于颌首同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