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8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3/1807

  这让陈藜更加恐惧。
  因为此时的舰炮射击,命中机率是很小的,哪怕目标很大。
  就算是在有效射程之内,这炮弹的落点受太多的因素影响,譬如风速、天气、远近、炮膛温度等等,甚至炮膛的清理度和操作手的稳定度,都会影响精准度。
  在偌大的海面上,要击中目标,只有两种情况,一种靠蒙,如果运气实在太好,在射程之内一击而中,可这种情形比中五百万还难。
  第二种,炮弹在船的两侧形成跨射,也就是说,当目标是侧向,也就是船舷对着炮口,这时,炮弹的落点在目标船的另一侧,那么,击中的可能就会大增。
  原理很简单,炮口上下调整,取两个落点中间,进行调整即可。
  如果这时,一轮舰炮齐射,那命中的概率就高达二、三成了。
  陈藜是水师老兵了,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他迅速领悟到对方已经标定了射击诸元。
  陈藜终于做出正确的抉择,下令立即撤退!
  可惜的是,他又错了。
  因为郑家水师的船头方向是向北的。
  当时商船船队由北向南而来,郑家水师船头向北迎上。
  结果商人船不肯就范停下,直冲舰队而来。
  陈藜下令舰队由两侧包抄接近,强行登船。
  所以,当时战舰的方向,是朝西的,正对着商船船舷。
  
第1144章
有点意思
  而等到陈藜下令,战舰脱离商船时,最快脱离的方法,自然是双方错开方向航行。
  商船向南,战舰自然向北,才脱离得更快。
  可这时陈藜下令撤退,就需要掉头,难不成一直向北,去端舟山水师的老窝吗?
  陈藜还没有狂妄到以十六艘战船去攻击舟山水师的程度。
  可问题来了,商船在向南,而向北脱离的郑家舰队需要调头回去。
  会发生什么?
  自然是被商船阻拦,而且是时间足够,从容不迫的阻拦。
  当郑家舰队调对准备南撤时,才发现,商船也已经掉好了头。
  按理,战船调头速度是快于商船的。
  可此时这些商船上根本没装货,装的是空木箱,每条船上,就一百火枪兵。
  吃水不深,调头就容易。
  况且,战船要转一百八十度,商船只调半个头,九十度角,然后横着,船舷对着战舰船头。
  所以,商船比郑家战船调头还快些。
  陈藜听了,倒也不惊慌,甚至心里有种想施虐的情绪和冲动。
  敢挡我战船?
  就不怕我把你撞成两截?!
  这没错,战船与商船以这种方式撞击,商船大都拦腰而断。
  陈藜迅速下令,加速,撞过去!
  可真会是这样吗,商船上的人就这么傻?
  这时,陈藜肉眼都能清楚看到,横着的十来条商船上,从木箱中爬出许多的士兵,一个个抱着一人高的木板,从商船另一侧跳下海中。
  这是要做啥,陈藜愣了,敢情是知道商船拦不住战船,选择跳海逃命了?
  想想,也对,想以空船阻拦,可这有用吗?
  很快,陈藜就知道答案了。
  跳海的士兵是向后面的商船游去。
  陈藜惊讶,但并不怕,在他看来,无非是对方想拦,又知道拦不住。
  战舰笔直撞过去,损失不会太大,至于这些人,陈藜也没有时间理会,逃了就逃了吧。
  此时已经接近到只有不到一海里的距离。
  这时,一艘商船突然“轰”地一声巨响,爆炸了。
  剧烈的爆炸,将商船被炸得近似于从海面上弹起,然后拦腰而断,轰然砸落海中,无数的碎屑漫天四射。
  陈藜突然意识到,这些商船上装着巨量火药,这要是撞上去,还不得当即炸沉?
  要知道,此时就算是吴争从欧洲购来的新式战舰,也是风帆船,木制的,无非是舰首和船的紧要处包裹了一层铁板罢了,想抵挡这种烈度的爆炸,根本不可能,就不用说郑家这数十年前的木制战船了。
  这一意识,让陈藜歇斯底里地喊道,“快打旗语……转向……不,立刻降帆!停船!”
  这个距离如果不赶紧停船,恐怕转向是避不开了。
  之前陈藜下令加速撞击商船,战舰速度已经提至极致。
  可此时,靠舵转向,这样的距离,惯性使然,铁定是避不开的。
  陈藜终于正确了一会,十六艘战舰,在陈藜的旗令下,前后硬生生地停了下来。
  可距离商船最近的一艘战船,只有不到五丈的距离。
  如果按照之前爆炸的那种威力,足以波及到这艘战舰。
  可没等陈藜吁口气,之前远处还只能看出一条船线的那支舰队,已经出现在了不远处。
  陈藜甚至可以看见,为首几艘战舰上悬挂的那面黑色海盗旗(吴争恶俗,愣是将东海当成加勒比海了)。
  这面旗陈藜很熟悉,王得仁的舰队嘛。
  可王得仁不已经被吴淞水师剿灭了吗?
  陈藜心中一阵冰冷,他知道今日怕是回不去了,既然这面黑色海盗旗出现在这里,而王得仁已经不在,那么这支舰队主人会是谁,答案呼之欲出。
  对面战舰已经向自己的航道形成斜插,舰队相较于自己前进的方向横成一条船线,敌人的船舷对着自己舰首,在有一发没一发地开炮,如同猫在戏耍爪下的老鼠。
  但陈藜知道,这是对方已经准备好齐射了。
  当一发炮弹“吭”地砸在离陈藜旗舰船头不到一丈的水面上,水柱腾起的水,浇灌了整个船头时,陈藜下令——挂白旗,降!
  再不降就真晚了,那就是灭顶之灾。
  陈藜只能寄希望于,双方还没有彻底撕破脸,可以谈判解决分岐,这比此时当场被全歼要好。
  ……
  王一林是水师老人儿了。
  在吴争回绍兴府是,已经是百户行千户职。
  带兵有一套,他的方法传自叔叔王之仁。
  杀伐果断,亲信一批,团结一批,打压一批,杀一批。
  杀人立威,是龙得盘着,是虎得蹲着。
  谁不服,海里漂着。
  这种方法的支撑点是,王一林身边必须有一批自己人,以此向周边扩散,以一带二,二克四,四压八。
  如此,可以在时间内,控制一支陌生的军队。
  这种方法自古以来一直传承,哪怕在后世军阀割据时,也屡试不爽。
  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心腹之人,必须好!
  好到什么地步呢,同吃同睡,培养感情,直至视为亲人,为得就是这些心腹,在紧要关头,可以坚决赴死,称之为盲从。
  这也是王一林向吴争和张名振开口要人的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