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9/1807

  绝对不会,反而,一旦有人责疑此事,就会遭到无数人的谴责,因为都在一条船上,船沉了,对谁都没好处。
  吴争很游氓,空手套白狼玩得很顺溜,至少,做到了朱以海做不到的事。
  更高明之处在于,无人能真正去捅破这个“谎言”。
  因为新城一直在建,虽然从一开始就没有建城墙。
  当时许多人,包括张国维等人都不解,哪有城可以没有城墙的。
  可现在明白了,因为只有没有城墙,才可以不断地扩大城区,这个“谎言”,才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天知道,如今新城几乎已经占据了原华亭县、宝山所、吴淞江所,几乎占了整个松江府的三成。
  马士英是聪明人,快三年了,他自然也想通了这个问题。
  所以,他在担忧。
  他不得不担忧,因为谎言终归是谎言。
  谎言部有戳穿的那一天。
  吴争能如此顺溜地玩空手套白狼的招术,不是他长得帅,而是利益趋向。
  所有人都在其中获利了,哪怕是纸上富贵。
  但只要这谎言一直持续下去,就不是谎言,而是事实。
  可如今遇到了麻烦,大麻烦。
  这个谎言之所以从开始就被人信,并一直信到现在,甚至信的人更多,信得更坚定。
  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吴争如神,战神!
  战神自然不能打败仗,打败仗的自然不是战神。
  道理很简单,可做起来太难。
  这场海战,如果败了,这个“谎言”就会如同肥皂泡般破灭。
  无数的内、外商人都会纷纷舍弃新城,这是一场灾难。
  如果与郑成功发生战争,也会有无数的内、外商人离开杭州、松江府。
  道理也很简单,商人们最大的利益是海外贸易,南海一旦发生战事,谁的船队能顺利北来?
  商人赚取利益的同时,最看重的是稳定,他们需要资产安全,这是天性。
  所以,想明白了的马士英怎能不担心?
  他认为吴争此次冒风险出海,恐怕为得是就是与郑家达成协议。
  但他猜测到不易,除非吴争肯接受郑成功提出的一些原本不该放弃的条件。
  可这又会影响到辖下各府民众对吴争的信心。
  马士英自己想不通了,也只好腆着脸上前主动“交待”了。
  “王爷可是打算在海上会晤延平郡王?”
  吴争轻哼了一声,斜眼看了马士英一眼,“本王不是说过了吗?郑家的事,郑家自己去料理。”
  马士英舔短嘴唇道:“可逃遁的郑家水师一旦顺利返回南面,那对王爷的声望影响会不会太大?”
  “有影响吗?”吴争诧异地回头看了马士英一眼。
  马士英是真急了,“怎会没有影响呢?如果这支水师顺利返回南面,民众都会觉得王爷打输了,这样大阵仗的水战,恐怕瞒不住人的!”
  吴争愣了愣,问道:“为何要瞒?”
  马士英惊愕地看着吴争,“王爷,新城是怎么回事,其实马某和诸公心里都心知肚明,王爷这些年打下这片基业不易,没有人会指责王爷……可如果这场水战败了,局势会变得非常糟糕,这也是马某与诸公反对与延平王开战的主要原因……依眼下时局,王爷刚驱逐干净辖下之地中的宗室,与朝廷又形同水火之势,最稳妥的,不是与郑成功打一场大战,而是打一场必胜的小战来稳定人心。而现在这支向东北方向逃遁的郑家水师正好合适,招降最为稳妥……”
  吴争真的听愣了,敢情这伙子人这么在看自己?
  吴争不由得啮出牙来,恨恨地踹了马士英一脚,指着被踹得莫名其妙的马士英道:“老马啊老马,敢情你头上长出这么多的白头发,全是因为私下心思太重的缘故……你瞧瞧这一头的白发哟,啧啧,这一年里,怕是夜夜辗转难眠吧?”
  
第1163章
杞人忧天
  马士英也真蒙了,敢情自己一番好意,全被当成了驴肝肺?
  自己都快六十岁的人了,有白发不是最正常不过了吗?
  怎么就成了心思太重的缘故了?
  马士英真急了,他跳着脚道:“王爷切不可率性而为,这支水师不能放过……另外,与郑成功也绝不能开战,一旦开战,新城就全乱了,土地房产价格暴跌,杭州、松江两个港口的商人也不再进来……还请王爷三思啊。”
  吴争彻底听懂了,看着跳着脚的马士英好气又好笑,“你和张国维他们,都这么想?”
  “是。”
  吴争长吁了口气,扭头看着船头被激起的浪花,悠悠道:“你错了……你们都错了。”
  马士英惊讶地看着吴争的背影,愣了一会儿。
  长吸了口气,然后踮着脚上前,在吴争背后小心翼翼地问道:“还请王爷赐教,我等何处错了?”
  吴争没有回头,轻叹道:“任何一个既得利益阶层,都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就算一切如你们猜度的一样,事情也不会变得如你们想的那样糟,何况……”
  “何况什么?”
  吴争回头看着马士英的眼睛,道:“何况事情本就不是你们想得那样……你们,杞人忧天了!”
  说完,吴争顾自回舱了。
  马士英在船头愣了,看着吴争的背影,赶紧撩起官服的襟摆,追了上去,口中直嚷着,“王爷嗳——您话可不能只讲一半啊。”
  ……
  不是王一林运气好,而是连郑彩都活着,被吴淞水师救了。
  吴淞水师仅距离战场二十多里。
  也真不能怪郑家水师那些狼心狗肺的,连郑彩落水都不救,真要停船救郑彩,那铁定是逃不了了,之前以十多艘中型船做挡箭牌,才脱离吴淞水师射程的努力就白费了。
  这场海战确实刷新了双方所有水师将士的双眼,射程决定胜败!
  这是一场海战观念的刷新,此战之后,不管是吴争,还是郑成功,将水师火炮的射程,设定为换装的首要任务,而不是象以前一样以火炮数量为上。
  对海战装备的重要性认知为,速度、射程、口径,火炮数量反而放在了最后。
  这不得不说,是场观念上的革命。
  吴争率舟山水师至七星岛水域与张名振会师时,也确实被海上的一片狼籍惊到了。
  无论是吴争本尊,还是吴峥,根本不具备对海战的切身认识。
  吴争一直在模仿。
  向英格兰、佛郎机(葡萄牙)、拂郎察(法国)购买火炮、战舰及铸造设备,派人前往西欧学习铸造技术。
  之后人员学成归来,购买的战舰组建了吴淞舰队,两大船坞开始仿造大型战船并进行改良,以适合近海和内河(长江)作战。
  这一系列的举动,都在播下种子。
  吴争自认,自己学识有限,恐怕已经达不到了,但大汉族有无数的能工巧匠,他们能在学习中超越,自己需要的,就是为他们提供这个温床。
  譬如军校师生和参加实战的将领,共同撰写的“步兵操典”,就是结出的果实。
  再譬如,这场海战中,王一林水师撤退时的果断和阻击时的决绝,都可圈可点。
  没有人真正打过象如此规模的海战,大明朝近三百年,从未有过,与倭国在白江口一战,那充其量只是一场坐船的步兵之战,根本与海战理念无关。
  用的武器依旧是弓弩、拍杆和投石器,了不起的在大船上安放了几架佛朗机炮。
  所以,吴争对海战战场的景象是震撼的。
  这与陆地战场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因为海战没有逃兵,只有逃将。
  水师真正体现出了同生共死这四个字,战船沉了,没有人可以独活。
  可看见王一林时,吴争是愤怒的。
  这厮是真坏了自己的好事。
  吴争之所以绕过大将军府,要执意部署这次行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