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7/1807

  他郑重向吴争长揖,郑重谢道:“多谢王爷赐教!”
  “本王会安排你所需要的一切,但此事与本王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事情泄露出去,你要做好背黑锅的心理准备,因为你售卖的,是真正的机密。”吴争说到这,顿了顿,“但你也可放心,这事不会让你丢了性命……本王还想着,在北伐成功之后,为你正身后名呢。”
  马士英一咬牙,坚定地道,“属下在五年前,如同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直到追随王爷之后,才尝到了受人敬重,腰杆子挺了起来。只要能助王爷完成北伐大业,就算让马某死,马某也绝不推诿。”
  吴争默默地看着马士英,心中感慨万分。
  谁说人性本善,谁说人性本恶。
  事实上,环境影响人、牵制人、改变人。
  ……
  吴争随后只身去了长林卫的小灰楼。
  半躺在宋安特意为吴争准备的软榻上,随意翻看着,宋安呈上的新安置人员名册。
  翻了几页之后,吴争开口问道:“之前交待你的,集中向北面部署人手之事,办得如何了?”
  宋安道:“部署人数总计,已经远远超过少爷要求的六百人,总数达到一千余人,仅顺天府就招揽了六百之数……正象少爷说的,洪承畴、范文程等人,对此事装作不见,甚至有刻意替咱们隐瞒的意思。”
  “哦,从何见得?”
  宋安道:“在顺天府招揽的第一批人,我是用来投石问路的一些外围人员,我让他们在所驻的店铺故意露出行迹,想看看对方的反应……可当京兆府派兵前来抓捕之际,突然就扭头而走了,之后,竟再无来过。”
  吴争听了笑道,“无欲方可刚,他们心中有贪欲,又怎能刚得起来?背叛这事,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会顺理成章了。何况此事他们也阻拦不住,北面一样是汉人占了多数,从当地招揽人手,他们能抓得了几个,又杀得了几个?”
  宋安犹豫了一下,道:“不过……在顺天府中,还有多尔衮布置的眼线,长林卫有部分外围已经暴露过几次,折损了不少人手。”
  吴争蹩眉问道:“怎么搞的……有没有影响到钱、沈二人?”
  “那倒没有,外围人员只负责收拢并不属于情报,根本不知道任何机密……我只是很奇怪,多尔衮的人只杀,却从不捉拿这些人逼供,否则,还真有可能牵扯一些联络人来。”
  吴争想了想道:“或许多尔衮是真他妈的喜欢上那小子了,想改变那小子的心,否则,无从解释,明知道沈致远在与我私下联络,而不动沈致远……暂时中断联络,反正眼下双方停战,没什么重要的事,待长林卫根基扎实之后再说。”
  宋安应道:“之前一次暴露之后,我已下令停止与钱、沈二人接触了。”
  “唔……很好。”吴争换了个话题道,“趁这时间,你将精力转向江西、湖广、贵州一线,特别是贵州,了解清楚贵州局势,对大西军,特别是李定国的动向、言行进行收集。”
  宋安惊讶道:“少爷是向西进了?”
  吴争拍拍宋安的肩膀道:“总不能闲着,人一闲下来,再想奋起就难了。仗是打不起来的,但做些手脚,给清廷添些麻烦,你我都该尽力才是……另外,私下组织起一支沿长江水域的商船船队,安排长林卫人员上船,尽快完成,待完成之后告诉我。”
  “是。”
  
第1187章
不一样了
  黄应运这几日的感觉,就象是乡巴佬进了城,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这几天,在马士英等人的陪同下,走了许多地方。
  见到了太多的新鲜事,让他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黄应运不明白,一座快要建成的新城,怎么就没有城墙呢,这也太不可思议啊,难道就不怕日后敌人攻来,无可防御?
  他更不明白,没有科举,竟是以所谓的学院毕业证,便可轻易入仕?
  那如何去杜绝学院的任人唯亲?
  又如何去防范形成座师的成例?
  但有一点让黄应运感到非常……有趣?
  他在江南学院参观之时,正好遇见学院开设半月一期的讲坛,这是学院与明社牵头的一种开放性讲坛,没有主讲人,谁有论点,都可上去台守一任擂台。
  寻常那种定好主讲人的讲坛,在明朝时非常常见,譬如东林党,就经常在各地定期开设讲坛,说是以文会友,但事实上,无非是延揽人才,收揽人心。
  所以黄应运倒也不觉得奇怪。
  可古怪的是,学院的讲坛,只有参与者,竟无主讲人。
  这本身就已经奇怪了,但还能理解成博采众长。
  让人费解的是,生员们正在讨论的是,一些应忌讳的问题,至少不该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讨论。
  譬如,日后的大将军府该如何存续。
  譬如吴王该不该自立。
  再譬如,如果吴王得天下,是该延续内阁制还是集中皇权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黄应运听得傻眼了,大明朝对民间的言论还算是开放的,可也没这种“大逆不道”的讨论啊。
  黄应运无法将心中的疑问诉诸于口,因为他担心犯了别人的忌讳,他强忍着,随同马士英的安排,去了松江府军校。
  看着以步兵排为单位的一个个整齐的方阵,黄应运觉得,军队还能训练到这种程度?
  一支精锐虎贲,其实就算是普通人,也能一眼看得出来。
  这看的不是他们的装备。
  哪怕是一个个赤膊列阵,也能让寻常人一眼看出来。
  因为这样的军队,有着他们独特的气势。
  就算只有一个人站着,都能给人一种站着一列人的错觉来。
  黄应运从来没有过这种让人心悸的感觉,那是一种令人胸口闷疼的感觉。
  就象是面对着高山,有着沉重的压迫感。
  而在随后去观看火枪兵的射击训练时,让黄应运突然有种想破口大骂的冲动,这是崽卖爷田,不知道心痛啊?
  这一枪枪打出去的,那都是银子啊,就这么挥霍了?
  可黄应运还是能忍住。
  之后去参观了炮兵训练,就下黄应运是真忍不住了。
  八百炮手,以百门火炮进行轮番训练,这震耳欲聋的炮声,从他进来后,就没停止过。
  这更让黄应运震惊了,这还是训练吗?
  大西军也有火炮,还不少。
  可敢让士兵这样训练?
  那火药可是有定量的,铅弹、铁弹只能用以攻城,难得训练一下时,那用的都是石匠凿出来的石弹,而且装药量都是减半的,就为了省火药。
  哪象眼前这些人,竟如此地糟践重器。
  大西军怕是一场大仗打下来,也没有这样一天的训练消耗之大。
  黄应运确实忍不住了,他试探地问马士英,“马大人,这样的训练方式,吴王难道不制止吗?”
  马士英随口道:“军校训练有步兵操典、炮兵操典,这是王爷和诸将商议之后定下的,并无什么不妥。”
  黄应运惊讶地道:“这么多的炮,得用多少火药和弹丸啊……马大人,这要是用在战场上,得杀多少鞑子啊?”
  马士英笑道:“其实马某也这么想过。”
  “那您就不劝谏吴王?”
  马士英呵呵笑道:“怎么没劝过?为此事,不但马某,连大将军府诸公都劝过……可王爷说,一支精锐之师,就得用弹丸喂出来,一切纸上谈兵,不如现场练练手。这不,一言而决,谁也没法子了。”
  黄应运惊愕万分,“那难道吴王不心疼银子吗?大将军府能承受如此地挥霍?”
  马士英琮着一丝调侃道:“那你去劝劝咱家王爷?”
  黄应运听出了马士英的调侃,他郁闷地闭上了嘴。
  ……
  第三天,黄应运去看了松江府的军工坊。
  延绵数十里的建筑,如同星罗棋布地展露在黄应运的眼前,让黄应运震撼地张大了嘴,久久不能合上。
  在工坊中,看着蒸汽机“咣咣”地锻造,黄应运的脑子都快休克了。
  这世上真还有此等奇巧淫技?
  他这时才明白,马士英的调侃并无恶意,因为,大将军府确实随得起这种训练消耗。
  可这让黄应运心中有丝悲愤,如果大西军有这样的火器,不,只要一半,不不,哪怕只要有一成,怕就该打出贵州,收复湖广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